在布拉格讲故事

2019-09-16 04:20
商周刊 2019年13期
关键词:布拉格特罗捷克

人类经过不断的历史演变,大量平庸无奇的基因都平庸无奇地保留下来、继续繁殖下去。

布拉格,是一个足具魅力的世界古老名都。晚上10点飞机在布拉格机场落地,来接机的司机英语流利,一路畅通,半小时到达城中住宅,车费仅20欧元,比其他欧洲大都市都便宜。房东拄着拐杖已经等在大门口,我们立即住进一栋外貌似东欧,内部现代化设施齐全的欧陆公寓。我的内心被深深地触动,这栋欧洲内陆风格的公寓,老式陈旧的楼道、玄关、电梯、隔音门和双重锁,一切都还坚持着半个世纪前重工业城市的厚重风格。我自然想起熟悉的情景,德国导演弗洛里安·亨克尔·冯·多纳斯马尔克的处女作《窃听风暴》的那些画面。《窃听风暴》的故事,老实说吓不着我们1970年前出生的中国人,只是导演演绎路数太刺激,神经再坚强的人看这部“献给善心人的奏鸣曲”时,也禁不住一阵阵地起鸡皮疙瘩。

早上外出早餐,走几步就看到街上一间酒店的自助早餐广告,服务四星,每位仅需5欧元,铺满果食的桌子中间矗立着一座黄铜裸女雕像,有点怵目惊心。服务生都是金发,白衣制服,很有范儿。

晚上被房东邀请到她家饮茶。我们曾经是法国邻居,不过上一次见面已经是很久以前的1999年,当时她已搬离法国回到捷克,遵嘱带捷克表兄的骨灰专门回来,撒在地中海法国海岸。那次我们花了不少时间谈论我们的另一个法国近邻——俄罗斯裔法国作家亨利·特罗亚。特罗亚1911年在莫斯科出生,原名列夫·塔拉索夫,父亲是亚美尼亚富商,十月革命后随父母来到法国定居时,他还不到10岁。他在法国读书受教育,从学法律到轉做职业作家,惊人地多产,他的小说、戏剧和传记总数超过一百部,是有名的“写字狂”。1959年当选法兰西院士时他才48岁,到2007年以95岁高龄逝世。由于法兰西学院40名院士是终身制,离去一个才补入一个,特罗亚成就早,离世晚,他成为法兰西学院成立350年来唯一一位有机会“送走”39位比他早的院士的人。特罗亚的特殊还有一个,这个俄国裔来法国之后从未重返俄国,理由是以此永远保留童年在俄国的记忆,以免自己的幻想干枯。特罗亚的《契诃夫传》《普希金传》《风流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代暴君伊凡雷帝》《世界文豪屠格涅夫》《幽默大师果戈理》都成为中国学生爱读的外国文学著作。他写传记从俄罗斯写到法国:《风流作家莫泊桑》《正义作家左拉》《不朽作家福楼拜》。特罗亚长住巴黎,南部的别墅是度假屋。他的名字太盛,自从家人告诉我这间就是特罗亚的别墅后,每逢路过我都瞄几眼,大门总是关闭,有寥寥橄榄树枝伸过墙头。终于有机会跟邻居进入特罗亚的大门“看地盘”,那次我隔着窗户,近距离地看到大作家竟是站着写字,他的姿势是身体挺立,举着手写字,旁边竖一只乐谱架,上面放了一本打开的书。算算《帕斯捷尔纳克传》2006年出版时他94岁,那么我见他写字那次肯定不是写帕斯捷尔纳克了。人类经过不断的历史演变,大量平庸无奇的基因都平庸无奇地保留下来、继续繁殖下去。像我们普通人,突然见到一个异军突起,他就立在眼前,和我们一起站在超市的货架前挑选食物,这就是当年在本地超市,再次面对面看到白发苍苍的特罗亚时,我谨慎注目,却不敢留步的原因。我告诉房东阿雷娜,特罗亚去世后,那座房子卖给了一个瑞士地产商,都拆了,现在里面被一群新别墅挤满,橄榄粗壮。

阿雷娜1938年在布拉格出生,父亲是旧时代的捷克律师。1948年新旧政权交替前受到警告,律师收拾财产带着妻儿潜逃瑞士,转到阿尔及利亚。阿雷娜在阿尔及利亚的法国中学毕业后跟随父母去了南非,直到1991年,阿雷娜带着父母的遗产回到布拉格。她追寻解放和解冻的家产的故事也是一路辛酸,一路惊险。

从特罗亚到阿雷娜自己,从俄罗斯到捷克,我们不少聊到被牵连的法国。她要我支付欧元现金,以便下次去法国度假用。我们身在阿雷娜家一座7层的祖屋,外面有隆隆的电车声,望出窗外,电车、电缆和半截的骑楼,都让我颇有30年前看广州西濠口太平南路的感觉。

还是我想象中的老欧洲,我喜欢。

猜你喜欢
布拉格特罗捷克
捷克Helfštýn城堡重建
我的捷克朋友
《红楼梦》年画在捷克
不怕贫穷的布拉格
那个最会画“胖子” 的老头儿——费尔南多·博特罗
布拉格之旅
新型沙美特罗衍生物的合成
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导师”
收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