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爱上”解应用题

2019-09-17 06:10宋朝相
魅力中国 2019年33期
关键词:读题题意应用题

宋朝相

(福泉市牛场桂花小学,贵州 福泉 550508)

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十余年来,在数学教学方面发现学生是最难、最怕的是应用题,大多数学生一遇到应用题心里马上就害怕了,不知道怎样去做,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其实应用题取材于生活、生产以及其他学科,需要运用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服务。应用题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知识的掌握水平,它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能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它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应用题是由情节和数量关系两个部分交织在一起组成的。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知道该道题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并能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这样才能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要想在“数学王国”中对应用题迎刃而解,甚至爱上做应用题,我认为学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是要“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就是认真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读一遍不懂,再读第二遍,一直读懂题目意思为止。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要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

其次是要“敲”

敲就是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弄清题意,了解题目中各个关系量之间的关系,语言文字是应用题各种关系的纽带。因此,审题教学要像语文课教学一样,让学生理解应用题中每个字、词、句、特别是数字的意义,培养学生书面语言的阅读能力。

第三是学会“述”

述,就是复述题意,进入情境,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分析清楚应用题的情节,使题目内容转化为鲜明的表象,让学生真正进入角色。这样就可以把书本上的东西转化为脑子里的,然后再根据这些变化的量的关系进行重组和整理,这样就会有效提高解应用题的能力。比如“小明家养了30只鸡,20只鸭,如果每只鸡一年可以产30千克蛋,每只鸭一年可以产20千克蛋。这些鸡、鸭一年一共可以产多少千克蛋?”学生若能这样复述:小红家养了30只鸡,每只鸡一年可以产30千克蛋。养了20 只鸭,每只鸭一年可以产20千克蛋。这些鸡、鸭一年一共可以产多少千克蛋?这就说明学生对题意已真正完整地理解了。

复述题意能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对题意的理解程度,这就要求学生在读题时要认真,记住关键的数字和关键的量之间的关系,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审题能力。

第四是学会“拟”

拟,就是模拟情景,根据题面的意思展示数量关系,有些题目可通过指导学生列表、画图等方法模拟应用题的情景,使应用题的情节、数量关系直观全面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进而扫除理解题意的障碍。

1.列表。

?

比如“某工厂加工一批零件,5个人 ,10小时加工100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12个人,12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审题时把条件和问题用表格表示出来,通过列表整理,题目中的条件、问题及其数量关系便一目了然。

2.画图。

比如:“一根铁丝长5米,用去了2米,还剩多少米?”依题意可画出线段图。

用总的铁丝减去用去的就是剩下的。

此外,在教给审题方法的基础上,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审题训练,以培养他们认真审题的习惯和提高审题的能力。

其实学生不完成作业是因为不会做,做一次作业要花很多时间,慢慢的就不想完成作业了,饿哦相信没有任何一个学生是故意不做作业而宁愿挨批的,只要学生懂了,学生在做作业时就会又快又对,也就不会有不完成作业的现象了。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都是定向思维,都是要通过直观的线性展示出来,才能很好地理解题目意思。通过应用题教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提高审题能力;引导学生理解题中的基本概念,理解应用题的意义和题目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原理的理解。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喜欢上做应用题,让学生从做应用题中找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爱上”解应用题、热爱数学。

猜你喜欢
读题题意应用题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小学低段数学读题能力的培养
明确题意 正确解答
小学生读题粗心问题的纠正
小学生数学读题漏词现象分析
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探究
紧箍咒,我爱你
一道中考题的五种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