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段课内基础阅读方法指导

2019-09-17 07:26黄金艳
广西教育·D版 2019年7期

黄金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在阅读教学中起到组织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在小学中年段进行大量阅读,能够扩大学生的识字量,提高阅读能力,因此,教师更应该加强学生的阅读指导,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一、创设阅读情境,培养阅读习惯

良好的学习情境能够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阅读活动中。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恰当的情境创设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课文《盘古开天地》时,教师在开课伊始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同学们喜欢神话故事吗?你们认识这些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吗?(课件出示图片:孙悟空、猪八戒、哪吒、盘古)今天,我们学习盘古的故事。”学生几乎都认识这些神话故事中的人物,有的对神话故事也很熟悉,这样的学习情境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搭石》是作家刘章的作品,文中的搭石为读者呈现了风景之美与人情之美。在导入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创设情境:“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到刘章爷爷的家乡去看一看。(播放配乐)瞧!刘章爷爷的家乡山清水秀,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清澈见底的小溪流。作者回忆家乡时,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教师以声音和画面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感受家乡的风景美,從而引出搭石这一学习内容。

除了创设情境,教师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低年级学生在读书时有翻书、立书的习惯,到了中年级,教师就要培养学生小声读课文、浏览、默读、边读边画等习惯。阅读习惯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阅读技能和阅读方法的渗透。

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丰富的想象能够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盘古开天地》是一篇充满神奇想象的课文,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比如:“盘古的身体仅仅发生了这些变化吗?从哪儿看得出来……他身上的其他部位还变成了什么?”授课时,教师还可以拓展阅读神话故事《长白山天池的传说》。神话故事充满神奇大胆的想象和幻想,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想象空间,提升思维能力。实际上,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反复的训练,教师要用好课堂教学平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渗透阅读方法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课标注重语文学习过程与方法维度,并将其和知识与能力维度融为一体,这在阅读目标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其主张让学生在阅读过程的展开与阅读方法技能的运用中获得阅读能力。归结起来,课标提出的阅读目标涉及朗读、默读、略读、浏览、诵读等多种阅读方法技能的运用。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当渗透一定的阅读方法。教学《搭石》第1自然段,学生浏览课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搭石”,并读出相关的句子。学生浏览课文后能够较快地找到文中相应的句子并进行复述,无形中提高了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

对于优美的文段,教师要重点训练学生朗读,比如将《搭石》中一行人走搭石的描写改写成一首小诗,师生共读,将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师:每当上工下工

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

女: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男:前面的抬起脚来

女:后面的紧跟上去

男:踏踏的声音

女:像轻快的音乐

合: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在诗词教学中更适合渗透诵读方法。教师可以渗透平长仄短的吟诵方法,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诗词的韵味,提高诵读能力。有的阅读方法如默读、批注,可以在课内进行指导,分层次分阶段实施,使阅读训练更有针对性。

教学《搭石》第2—4自然段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感受搭石构成的风景美,体会乡亲们纯朴、勤恳、老幼相敬的可贵品质以及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做法是:①学生自主学习,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思考搭石美在哪里?画出相关的句子。学生默读课文,做批注,养成独立思考与学会批注的习惯。教师要留意学生批注的情况,教给学生批注的方法,比如写感悟时把最能反映内心感受的两三个关键词记录下来。②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交流文中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③学生汇报,师点拨指导。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分享阅读成果,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搭石的美。有梯度、有目的阅读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中年段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来理解文章内涵,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理解《搭石》一文中的“协调有序”这个词的词义时,可以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联系文中的句子“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分析其动作的一致性,从而理解“协调有序”的含义。

在同一篇文章,教师巧妙的教学设计能够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无论是某一种阅读能力的单独练习,还是多种阅读能力的综合训练,都要在课堂上持之以恒地进行渗透和指导。

三、灵活设计阅读作业,提高阅读素养

科学合理的阅读作业能够促进学生的有效阅读,对于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设计阅读作业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给予学生选择的自由,比如作业数量要适度、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评价方式要灵活,此外,还要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让学生在“跳一跳摘桃子”活动中收获成功的喜悦,体会阅读的乐趣。

课内阅读作业要有选择性。教学中,教师可以推荐给学生多篇参考文章,让学生自由选择,在保证阅读时间和阅读质量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阅读喜好。

课内阅读作业还应具备一定的实践性。教师往往喜欢将同类有共性的文章进行整合教学,如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都是略读课文,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刻画表现人物的品质,教师可以将两篇文章进行整合后再教学;学习课文《全神贯注》后,可以设计阅读作业(如下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另一篇课文《父亲的菜园》。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很快找到了关于人物语言和动作的描写,通过关键词感受人物的品质,并完成表格的填写。这种实践性强、简单易操作的阅读作业,难度适中,学生易于接受。

课内阅读作业还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比如,作业形式要多样,可以书写,可以口头汇报,可以表演,多样化的作业形式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阅读作业形式越多样,学生的自主选择就越大,不同学习层次和学习水平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不同形式的作业,无形中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阅读方法的渗透与阅读训练。课堂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兴趣,让学生通过阅读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掌握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并积极向课外阅读延伸、拓展,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