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混合运算(小熊购物)》教学实录与评析

2019-09-17 07:26罗梅芳陈燕虹
广西教育·D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面包蛋糕

罗梅芳 陈燕虹

“乘加混合运算(小熊购物)”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第2页例1的内容。本课教学要求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让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

一、课前交流,建立师生关系

师:同学们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上课,(板演“罗”字的艺术字体)你们猜猜我姓什么?

生:罗。

师:眼力真好!你们可以叫我罗老师。其实,罗老师还有第二个身份,猜猜是什么?(课件呈现卡通人物形象:旅行家、摄影师、美食家、舞蹈家等)

生1:我猜是摄影师。

师:为什么觉得我是摄影师呢?

生1:因为拿着照相机的那个跟你很像,衣服也是白色。

师:你是根据一些特点来观察,真棒!

生2:我猜是画家。因为黑板上的“罗”字就像画出来的一样。

师:嗯,你这个联想有道理。

生3:我猜是舞蹈家,因为你的身体柔韧性很好。

师:(笑)其实,我的第二身份是美食家。这是我去旅游时品尝过的一些美食(课件出示美食照片)。说到美食,我们桂林也有很多。你覺得桂林什么东西最好吃呢?

生1:桂林米粉。

生2:天才馄饨。

生3:醋血鸭。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美食我也爱吃。说到吃,有个小吃货可感兴趣了,它一直在我们旁边听,它是谁?我们把它请出来好吗?

【评析】执教者通过“猜一猜”的活动,与学生互动交流,创造了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营造了安全的心理环境,有助于学生表达想法,在点评时渗透了联想、猜想、观察等数学思想。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播放动画片熊大去买东西的视频。课件出示商品信息)谁愿意当售货员,给熊大介绍这些好吃的东西?

生:饼干每包4元,面包每个3元,糖果每袋5元,蛋糕每个6元,花生每包7元。

师:你真能干,懂得从左往右、从上往下有序地介绍商品信息。熊大看到这么多好吃的东西,口水都快流出来了。(熊大的声音:我要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请问熊大要付多少元?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知道熊大买的是面包和蛋糕。

师:(圈出关键词:面包、蛋糕)熊大分别要几个?

生:1个蛋糕和4个面包。

师:数量信息也很重要。剩余的信息还需要吗?

生:(齐)不需要。

师:这些用不到的信息就是多余信息。

【评析】执教者为学生创设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

三、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一)看图,独立思考

师:我们赶紧想办法帮助熊大解决问题吧,它实在太饿了。这是其他班同学想的一些办法(如图1),你能看懂这个图吗?

(二)议图,对比分析

师:谁来说一说,你看懂了什么?

生1:4个3元是面包的钱,6元是1个蛋糕的钱。

生2:把1个蛋糕的钱和4个面包的钱加起来就是应付的钱。

师:很好,你们都看懂了这幅图。这是另一个同学画的图(如图2),它与图1有什么不同?

生1:4个3元下面写出了总数,6元也是。

生2:总数有个大括号。

师: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

生3:表示把4个3元加起来。

生4:图1的6元在前面,图2的6元在后面。

师:这位同学为什么要这样画图呢?

生5:他先算4个面包的钱,再算1个蛋糕的钱。

师:为什么要先算4个面包的钱?我们来看题目,已知1个蛋糕6元,但没有直接告诉我们4个面包的钱,所以,要先算出面包的钱,然后再把面包和蛋糕的钱相加。这个想法很好!

师:再来看这两位同学画的图(如图3),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生1:左图用大括号括起来,右图是圈起来。

师:加起来、合起来,我们在数学上可以用大括号表示,也可以用大圈表示。

生2:左图的6元用方框框起来,右图的6元用圆圈圈起来。

师:你真会观察!像这样用不同的图示表示不同的食物,熊大一看就明白了。两幅图的相同点是什么?

生3:都是把4个面包的钱和1个蛋糕的钱加起来。

师:对。(小结)同学们用画图法帮助熊大解决了问题,虽然画的图不一样,但都是先算出4个面包的钱,再加上1个蛋糕的钱(如图4)。

【评析】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执教者选择呈现图示的方法,展示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理解,让学生在观察、对比、分析图示中明白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分析信息的能力,为下一步理解混合运算的意义和运算顺序积累经验。

(三)懂图,列式计算

师:在同学们的帮助下,熊大高兴地把钱付给了售货员。可是,售货员说熊大今天起得太晚,要求它把算式列出来才能拿走东西。你能帮助熊大把算式写出来吗?

生板演算式如下:

生1:3×4=12(元)  12+6=18(元)

生2:3×4+6=18(元)

生3:6+(3×4)=18(元)

师:我们先看第1位同学写的算式,谁能结合图形说说他是怎么想的?

生:3×4表示买了4个面包,一共是12元,12+6表示面包的钱加上1个蛋糕的钱,总共是18元。

师:你能结合图形把算式解释清楚,非常厉害!这是我们学习解决问题时常用的分步计算。第二位同学把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在数学上我们称为综合算式。谁看懂了第一个综合算式?

生1:他先算出4个面包的钱,再加上6元,一共是18元。

师:你的是意思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是吗?

生1:是的。

师:谁看懂了分步计算的第一步、第二步分别是综合算式的哪一部分?

生2:第一个算式在综合算式的开头,第二个算式在“+6”那里。

师:分步算式可以合成一个综合算式。以前我们直接在算式后面画等号、写结果。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书写方法,就是脱式计算。

生:综合算式的左边画等号,等号不能对着数字。先算3×4,在下面画横线,得数12写下来,+6照抄下来。再算12+6。

师:注意,对齐再写一个等号,得数是18,单位是元。像这样的逐步计算叫做脱式计算。脱式计算要注意什么?

生1:等号要对齐。

生2:先算的画一根横线。

生3:没算的照抄下来。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了。这位同学的综合算式是这样写的,你能看明白吗?

生4:3×4用括号括起来,表示先算括号里面的。

师: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没错。可是这道题不要小括号的话,我们也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5:先算6+3。

师:6+3=9,9×4=36。是这样吗?

生6:不对。

师:想一想,如果先算6+3等于算出了什么?(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图分析比较,如图5)

生:算出的是1个蛋糕和1个面包的钱。

师:把这看成1份,再乘以4,相当于买了几个蛋糕和几个面包?

生:4个蛋糕和4个面包。

师:问题来了。熊大只要1个蛋糕,这样算的话就多出了3个蛋糕。所以,当加法在前、乘法在后的时候,不用小括号帮忙,我们也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对于这个综合算式,你们会脱式计算吗?谁来试一试?

生1:6+3×4=12+6=18(元)。

生2:不对。6在前面要照写下来,先算3×4等于12,应该是6+12=18(元)。

师:两位同学写的都没错,一般情况下,像这样没有算的先照抄下来。(小结)在一个算式里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时候,我们通称为乘加混合运算。在乘加混合运算中,我们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评析】学生经历了画图和审题后,厘清了数量关系,能够列式计算。执教者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写的两个综合算式上,请学生结合图示解读算式,旨在让学生明白分步解决问题所列的两个算式可以综合成一个算式,算式虽然不同,但表示的意义是一样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先乘后加”计算规则的合理性,执教者引导学生回到情境中,明确如果先算加法后算乘法就会出问题,进而掌握乘加混合运算的顺序。

(四)画图,及时练习

师:熊大吃到了美味的面包和蛋糕。這时,熊二睡醒了,它急忙跑到商店,想要1包花生和3包饼干,应付多少元?(如图6)请同学们帮熊二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画图,也可以列算式。

生独立完成任务。

师: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先说说用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用到花生和饼干这些数学信息。

师:这道题目的图示怎么画呢?

生尝试在原图上做修改(如图7)。

师:为什么把原图中的1个“3元”擦掉?

生:因为买的是3包饼干。

师:怎样列算式?

生:7+3×4=7+12=19(元)。

师:同学们越来越厉害了,分析问题时能够准确寻找信息,图画得很清楚,算式也列对了。

【评析】学生经历了审题、寻找信息、画图、列式计算等过程后,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执教者设计了一道与例题结构相同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根据问题替换数学信息,修改图示,并列出算式,较好地掌握了这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四、课堂小结,沟通联系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本领?

生1:脱式计算。

生2:画图。

生3: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法时,先算乘法后算加法。

师:对。我们帮熊大、熊二购物时,发现它们都买了两种食物。通过画图,我们知道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这个过程在数学上称为分析问题,问题分析清楚了,我们就得列式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计算。

五、巩固提升,拓展应用

师:熊大、熊二非常感谢大家的帮忙,它们吃饱了,想和你们来挑战,有人敢应战吗?

第一关:猜猜它们买了什么?

生1:光头强买了8袋饼干和1个面包。

生2:李老板买了1袋糖果和2个蛋糕。

师:这一关同学们赢了,给大家计20分,熊大、熊二计0分。不过,它们可不服气,请看第二关。

第二关:看图,选一选

师:仔细观察,哪一幅图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生1:我选图示1。因为图中一行有5个瓶子,共有4行,就是4个5,加上旁边的3个瓶子,合起来就是23个瓶子。

师:为什么不选图示2?

生1:因为每行是5个瓶子而不是4个。

师:(追问)竖着看不就是每列有4个瓶子吗?

生2:竖着看有5列,是5个4,图示2少了1个4。

师:看来这道题也难不倒你们,再得10分,熊大、熊二还是0分。下面这道题,你选哪一幅图示呢?

生:我选图示2,每行有6个猫警察,共有3行,就是3个6,还有1个是黑猫警长。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选图示1也可以。竖着看,1列有3个猫警长,共有6列,就是6个3,加上1个黑猫警长,合起来就是19个。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知道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熊大、熊二这下急了,一分还没得呢!最后一关,加油哟!

第三关:解决问题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2×9是两盒水彩笔的钱,3×8是3个刨笔刀的钱,合起来是42元。

师:这位同学列的是综合算式,你知道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吗?

生2:先算2×9=18,再算3×8=24,加起来就是42。

师:同学们学得真快。最后谁赢了?

生:(齐)我们!

师:赢的一方有礼物哟!除了这个礼物,老师还给同学们准备了另一份礼物——画图。画图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银钥匙”,而找到相关信息进行有序分析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金钥匙”,这两把钥匙你们都拿到了吗?

【评析】低年级学生的有效注意时间较短,在练习环节,为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执教者通过闯关游戏设置了3个不同层次的练习:①直接给出算式,让学生在情境中寻找例子;②看实物图选择正确的示意图;③解决乘加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通过做练习,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画图的意义,体会到了混合运算的应用价值,增强了应用意识。

【总评】

在这节课里,将加法与乘法混合起来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说是第一次。在学习之前,学生可能听说过加、减、乘、除运算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但并不理解其中的算理;还可能受原有知识的干扰,仍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执教者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借助图形帮助学生理解题目信息,分析数量关系,掌握算理,较好地落实了学科教学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注重画图意识的培养

低年级学生处于“解决问题”的启蒙阶段,执教者借助直观图呈现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读图过程中了解用图示表示问题的方法,认识“乘加”数学问题的基本结构。在讨论算式6+(3×4)的运算顺序时,执教者再次引导学生回到题目中,用图示引导学生分析“先乘后加”与“不需要小括号帮忙”的合理性。这样做有助于学生理解题意,掌握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接着,执教者以實际问题让学生经历分析问题的过程,学生在画图中读懂题目意思,明确问题,寻找条件,发现数量关系,最后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画图的意义和价值。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画图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思维,这种策略对于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用的。

二、注重应用意识的培养

本节课是乘加混合运算课,但又不是单纯地学习计算,而是以学生熟悉的情境为载体,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混合运算“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合理性,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执教者根据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征,为学生创设有趣的、可探索的学习情境,并带领学生走进情境,筛选数学信息,借助直观图理解和掌握乘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最后回归生活应用,进一步理解综合算式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该课例获2018年桂林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第一名)

(责编 欧孔群)

猜你喜欢
面包蛋糕
你见过像面包一样的山吗?
一群面包成了精
蛋糕
创意蛋糕
“好吃”的面包灯
做蛋糕之前
小蛋糕派对
面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