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融合例谈

2019-09-17 08:00王洁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14期
关键词:拓展延伸兴趣激发有效融合

王洁

【摘要】实践证明,当多媒体技术引领学生翱翔在多维空间时,课堂就有了磁力、学生的思维也有了活力,高中数学亦然.数学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和实施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融合的策略、方法和模式,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中提高自己,成就自己,在数学王国的天空中尽情翱翔,渐行渐深.

【关键词】信息技术;有效融合;兴趣激发;过程优化;拓展延伸

【基金项目】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融合研究”研究成果系列论文之一,课题立项号:GS[2018]GHB3933.

实践证明,创设活泼的信息技术情境,通过多媒体逼真、精确、高清晰的演示,能够最大限度唤醒学生体内沉睡的某群细胞,能够把课堂引入到积极有效的气氛中,高中数学教学亦然.对成长中的中学生而言,教师所创设的情境愈鲜活,学生愈能受到多方面的滋养和锻造.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恰到好处地运用信息技术,多一些开放、自主和灵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中提高自己,成就自己,在数学王国的天空中尽情翱翔,渐行渐深.

一、兴趣激发:由单一开场白到“趣”字当头

泰戈尔说:“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为使教育的目标这枚鹅卵石更完美,教育需要水一样的“载歌载舞”.中学数学同样需要“载歌载舞”的境界,而这离不开信息技术的高效介入.其中的介入应当由单一开场白到“趣”字当头,应当紧扣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应当是多元的、灵活的、厚重的,都能深深楔入学生的学习活动当中,成为学生学习的跑道和台阶,以此通往“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的理想境界,并且引领学生们在数学王国中走得更远,收获得更多.

比如,学习“等比数列”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展示“西萨在棋盘的64个方格上放小麦的过程:第1个格子里放1千吨小麦,第2个格子里放2千吨,第3个格子里放3千吨……以此类推.”然后追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西萨要的是多少小麦吗?(7380亿吨小麦)如果一粒一粒地数西萨自己所要的麦粒,需要多长时间(竟然是5800亿年.)

想想,这样的情境犹如“被点燃的火种”,噼里啪啦地打开了学生的兴趣之门,兴趣被聚焦,注意力被调动,热情被激发,学生们怎能不学习得兴致高涨呢?实践证明,转变数学课堂教学方式,营造适宜的课堂情境,离不开信息技术的保驾护航.

二、过程优化:由“晦涩难懂”到“爬上树摘到果子”

不得不说,数学上的“晦涩难懂”离不开信息技术,凭借信息技术帮助学生“爬上树摘到果子”,是数学学习中最重要的视点之一.然而,当下的一些数学教学中总是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教师高高在上地展示一些信息技术就匆匆收场,而不知道去突破难点.说到底,教师应该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让其成为一大助力,从而为数学教学增值,为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例如,在“平面向量的實际背景及基本概念”的教学中,一些概念以前只能靠纯理论去解释,而现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展示将一组平行量通过平移(不改变大小和方向)到一条直线上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平面向量其实就是共线向量.学生明白了,原来,平行向量的变化是“可视”的,其比较和变化原来是可以通过肉眼“目睹”到的.

这样的“可视”和这样的“目睹”离不开教师正确的引领,但同样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有效介入,而且介入得“瓜熟蒂落”,不但为学生们解惑,而且也必将极大地为课堂教学增值,极大地丰富学生们的认知和理解.多媒体以其多样性、交互性、动态性的优势丰富了实验教学的“时空”,想必学生定能在这样的时空中自由翱翔——一个个活蹦乱跳的想法唾手可得.数学教师应当引领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广阔天地中,多一些开放、自主和灵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在操作中发展数学能力,提高数学素养,如此,才能使沉睡的生命生动起来,才能使沉闷的课堂沸腾起来.

三、拓展延伸:由拘囿文本到多重视域的洞开

“我们实施教学时,不能止于文本,否则学生的生成空间不大,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发展.”好的数学课堂还学需教师抓住一些“生成点”和“拓展点”进行必要的拓展,引领学生们与现实对话,与生活深度对接,与社会亲密接触,以此打开学生们的多重视域,以一种更加周全和宽广的视域,引领学生们在数学王国的天空中尽情翱翔,渐行渐深.

仍然以“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的教学为例,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引领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拓展延伸,以此让学生走得更远,当然也收获得更多:动态展示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导弹发射处距伊拉克的军事目标1200千米的情境,并追问:只知道这一信息导弹是否能击中目标?

可以发现,再现美伊战争情境,并且立即讨论“只知道这一信息导弹是否能击中目标”,一下子唤醒了学生曾经沉睡的细胞和神经,从而进入一种高度、享受和陶醉的兴奋状态之中——这样的课堂走向隐含着我们对数学探究一种更理想的期盼:不是站在原点,不是固守一点;不是对学生们已经知道的“平面向量”进行纠缠,而是对一个未知的“平面向量”进行多方面的探索.自然,学习的风向标也就变了,变得更为主动,更为轻柔——朝着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转变.

想想:如果教师非要在纠结于“当时当地”,并且全是一问一答,谁还在数学的天空中尽情翱翔?教师应该在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覆盖下,沟通古今,联结内外,释放出更多的教育空间,在更大程度上为数学探究松绑,让学生们探究的触角伸得更远.

猜你喜欢
拓展延伸兴趣激发有效融合
美术教学中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的有效融合
浅论中职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有效融合
浅谈中职学校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构建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
试论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设计
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高中美术鉴赏与语段阅读的有效融合
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拓展延伸”环节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