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探讨构建高效课堂新路径

2019-09-18 00:00黄小燕卢集富
对外经贸 2019年6期
关键词:新路径构建高效课堂

黄小燕 卢集富

[摘 要]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改革的新教学理念,影响高效课堂的构建。基于知识本位的高效课堂症结与危机在于教育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重知识本位轻情感培养、课堂教学方法重模式轻实质、课堂教学评价重知识掌握轻理解运用及情绪情感价值观培养等方面。鉴于此,分析核心素养对于高效课堂教学目标理解、教学过程价值选择、教学方法价值回归、教学评价重构之价值与意义,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构建新路径在于“觉醒教学理念,引领高效课堂教学目标重塑;关注教学内容和过程设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通用学习能力;完善课堂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学习达成度”。期待素养本位的教育理念能够引领高效课堂产生质的飞跃,实现教学育人的价值目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效课堂;构建;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9)06-0143-04

Abstract: As a new teaching concept of curriculum reform, core literacy influences the construction of efficient classroom. The crux and crisis of high-efficiency classroom based on knowledge standard lies in the education goal and classroom teaching goal emphasis on knowledge standard light emotion cultivation,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 emphasis on model light substance, classroom teaching evaluation emphasis on knowledge mastery light understanding and emotional value cultivation. In view of this, it analyzes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core literacy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effe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goals, the value selection of teaching processes, the return of teaching method value,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evaluation.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new path of constructing a new efficient classroom based on literacy lies in the “awakening teaching concept.” To lead the reconstruction of effe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goals; Pay attention to teaching content and process design to improve students self-learning awareness and general learning ability; Improve the classroom evaluation system and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based on literacy can lead the efficient classroom to produce a qualitative leap and realize the value purpose of teaching and education.

Keywords: Core Literacy; Efficient Classrooms; Build; New Path

[作者簡介]黄小燕(1981-),女,讲师,研究方向:项目管理;卢集富(1976-),男,副教授,研究方向: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建筑信息化。

[基金项目]2018年广东省本科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工程造价特色专业(粤教高函[2018]179号)

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大数据新时代对未来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育界,致力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无争议,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成为当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门话题。核心素养重点强调学生的知识底蕴、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六个素养:文化基础、科学钻研、自主学习、健康生活、勇于担当和实践创新。发展核心素养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的成长、对社会的发展承担责任。课堂是培育学生的主阵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自然离不开高效课堂的有效保障。长期以来,在知识本位、社会本位的教育理念与教学目标下,高效课堂往往只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的掌握,即使后来提倡 “三维目标”的课堂教学,也只是强调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而忽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探讨高效课堂实践困境、构建高效课堂教学蓝图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理念保障,同时也为高效课堂改革指明方向。

一、基于知识本位及社会本位的高效课堂:困境与危机

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的提出不仅反映了人们对知识本位及社会本位课程教学弊端的审视,也包涵了在新理念与新目标指引下对未来高效课程的期待与设想。核心素养主张学生多维度能力,是知识、能力、态度综合发展的呈现。过去知识本位教育理念和目标指引下的高效课堂对提高学生理性思维,掌握知识和技能是大有益处的;但新形势下提出的核心素养教育观仍把课堂教学聚焦于核心知识的掌握,则让高效课堂暗藏症结与危机。

(一)教育目标与课堂教学目标重知识本位轻情感培养

长期以来,知识本位理念下人才培养目标过分强调学生核心知识的获得,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重点关注理论知识的灌输,过分在意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然而,核心知识的掌握并不会必然导致核心素养的获得和提升。知识仅是素养的载体之一,并不能代表素养本身。视核心知识为高效课堂追求的目标必将导致教师教学目标停滞于知识层面,教学内容和环节设置会虚化学生的主动意识,弱化人文关怀,势必会影响学生个性化、创造性的发挥,无法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内化,造成无视学生生命的健康成长。学生学习的目标是掌握知识,提升知识运用能力,内化知识,进而生成自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继而实现对社会的适应,从而承担责任担当、健康生活和不断实践创新。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如果继续追求“知识满堂灌”必将让课堂教学改革走上一条不归路。

(二)课堂教学方法重模式轻实质

纵观当下高效课堂的建设呈现教学模式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比如翻转课堂、微课、研究性学习等,归根结底无外乎“导学—展示—反馈”。教学改革被误导为模式的改造和复制,把课堂改革只局限于技术层面。对于学生的学习观念、主动意识、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关怀和培养无从体现,核心素养的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则无法保证。

(三)课堂教学评价重知识掌握轻理解运用及情绪情感价值观培养

目前课堂教学评价仍停留在知识掌握层面,因知识的考量容易量化和测量,显得容易操作。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人才培养目标,仍采取核心知识评价模式显然不匹配,将会抑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效价与现实意义

自2014年3月起,教育部提出把核心素养理念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高潮的理论先行,此举是重塑新时代人才质量标准、提升教学质量的有益探索。在教学上,基于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课堂是与学生终生持续发展联系在一起,其效价和现实意义聚焦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

(一)着眼于人的素养,全面理解高效课堂教学目标价值

“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是核心素养教育理念要求教育者重点关注的问题。发展核心素养的目的是让学生对自己的成长、对社会的发展承担起责任。基于此,勾勒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培养规划,需呼吁全人教育,突破行为主义禁锢,切實将学生情感态度与知识能力都纳入课堂价值考量中。核心素养超越理念对传统核心知识为中心的高效课堂敲响了警钟,促使高效课堂推翻旧式“双基论”“三维目标论”的教学目标行为,实现教学价值目标的理解和超越。

基于核心素养(个人本位)的教学目标把学科核心素养分为“知识理解”“知识迁移”“知识创新”等三个层面,提出课堂教学要突破囿于“知识理解”层面,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1]。一是目前教学的研究察觉了传统双基论(知识本位)和三维目标论(社会本位)的局限性,通过挖掘核心素养(个人本位)的学科内涵对教学目标分层设置,有利于教师把控和理解;二是阐明知识在核心素养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意义,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有新的诠释,要求教师跳出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束缚,关注学科背后的人,为核心知识向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过渡提供框架。教学目标是引领教学过程的纲领,需结合实践加以探索和修正,高校课堂只有突破知识本位和社会本位的教学目标理念,建立素养本位(个人本位)的理念,尊重学生个体价值,教师才能学会透过学科关注学生,实现课堂的真正高效。

(二)关注学生全面成长,注重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价值选择

价值选择应遵循目的性与规律性的统一原则。过分注重知识本身的工具实用价值倾向并将教学过程演变成知识灌输,而知识蕴含的人文气息、浪漫基调、情感体验和价值取向反而被知识本身掩盖。核心素养的提出,弥补了核心知识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的情感教育不足,高举“把学生培养成人”的教育大旗,其鲜明的生活色彩、生命气息、发展气韵的价值理念为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提供了鲜活的价值选择,打破了将“高效”囿于“知识习得”的狭隘层面,进一步引领高效课堂走向完善。

教学目标的习得,需教学过程实施加以保障。素养并不等同于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简单累加。素养既体现素质内涵,又包涵修养成分。素质能学习掌握和习得,修养则需要长期的修炼和培养,是人的立体化、综合化要素。反映在课堂上则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课堂教学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生制宜,结合不同内容、不同情境、不同学生采取不同方法,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和发展。课堂教学设计是纠正“单一向度的人”的价值取向转向关注学生“全方面发展”,同时关注和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

(三)立足教学理念与方法的融合,促使高效课堂教学方法价值回归

好教育,需要好教师。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标准。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催化与转化作用。如教师潜心将教学模式创建和方法革新作为高效课堂的关注点和落脚点,无疑失去了课堂改革的精髓。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促使教师反思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探究“高效”的真实意蕴,摆脱“方法崇拜”的怪圈,审视高效课堂的理念原点,探索高效课堂改革突围之路。

核心素养理念虽来源国外,但通过自上而下的传播方式已成为引领我国教育领域课程改革的热门纲领,广受追捧。任何教育理念的引入与推广都考虑教师原本理念结构与文化基础的影响,力争减少或避免课程价值在实施中的“失真”现象,实现新理念带来的“高效”。鉴于课堂教学理念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地位,核心素养(个人本位)教学理念唯有得到教师的认同,方能扎根、开花和结果。当前,丰富多彩的核心素养研究课题为教师冲破传统知识本位、社会本位的困局营造了氛围,学科核心素养研究使得教师关注教学中的素养培育问题,教师理念的转变终将带来高效课堂的实现。

(四)着眼可持续发展,引领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价值重构

核心素养的有效推广,有赖于科学可行的教学评价体系作为保障机制引领其前行。基于核心知识的应试教育评价体制,必然引导高效课堂化身为知识学习的场所。而核心素养作为新时代教育理念,强调立德树人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在此理念引领下,对高效课堂的评价就从关注学生学了多少知识的课堂,转向是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否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是否关注人文关怀、是否注重培养学生可持续学习能力的课堂。评价体系与高效课堂两者间形成积极有效的良性互动,更好实现核心素养的人才培养目标。

作为一线教学的教师,只有看到有形的评价政策和指标的变化,才会催生内在变革的动力去积极构建真正的高效课堂。但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下,“素质评价”与“选拔评价”有着难以克服的鸿沟,革新的教师处境尴尬,综合素质评价举步维艰。核心素养导向的高效课堂力图将教学过程评价与学科固有逻辑评价相结合,将基于标准的观察者评价与基于内在标准的自我评价相结合,让课堂教学评价成为推广核心素养、矫正教学轨道的助力者。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构建新路径

核心素养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了理念支撑和目标引领,但理念付诸实践需各方共同努力,尤其离不开课堂中教师的关键作用。要想颠覆核心知识本位的教学理念,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需课堂主宰者教师从教学目标重塑、教学内容设计与教学过程把控、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革新。

(一)觉醒教学理念,引领高效课堂教学目标重塑

教学理念决定教学方法。高效课堂的构建,离不开教师教学理念的引领和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因此,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加强教师核心素养相关培训,构建行之有效的核心素养标准和支持系统,保证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聚焦核心素养人才培养目标,创建与之适应的高效课堂。这样,教师的课堂教学才能走出只注重知识灌输、无视学生切身体验、无视与学习环境相對应的生活知识,把学习资源纯粹依赖静态的教材学科知识上的怪圈,不再把课堂教学局限于技术化和程式化的模式复制和改造上;能够做到以问题为导向,积极探索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关注教学情景设计,把高效课堂演变成学习共同体在情景中通过自身体验而习得知识与技能,获得个人成长,这亦是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个人本位)过渡的机智选择。

随着核心素养研究的深入,与之适应的课程体系改革刻不容缓。有关学者就课程标准梳理提出详细、客观要求,以助落实核心素养的具体化教学目标重塑。高效课堂改革顺应此情境反思当前的困境,打破知识本位、学科本位、工具理性的限制,关注核心素养(个人本位)的整体观和人文性,重塑核心素养人才培养目标的课堂教学目标。一方面既需跳出知识本位的狭隘理念,放眼全局追求课堂教学的隐效和长效,又要兼顾即时的显效,改变为了快速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而忽视或省略情绪情感体验、态度价值观树立及人文发展等方面的交往活动现象。另一方面要把握好“度”,既不抱残守缺,也不矫枉过正,理解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落实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既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的培养,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以及自身发展所需的能力[2]。素养本位(个人本位)的课程改革不反对知识和技能的熟练掌握,反对的是以泯灭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和创新性等核心素养为代价换取的“熟练”[3]。推行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是在认可知识的工具价值的同时更深入去关注其伦理价值。因此,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拿捏好“度”,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把核心素养人才培养目标的课堂当成“自由课堂”或“另类课堂”,全面抛弃对知识的价值追求,则得不偿失。

(二)注重教学内容设计和过程把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通用学习能力

课堂是核心素养得以落实的主场所,学科核心素养(学科价值)本已客观存在,但作为专业术语和热门话题对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和能力提升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学科素养引领教师打破知识本位的教学行为,以培养学生学科思维品质和通用学习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纲领”,针对参考教材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体验式学习活动和反思性实践活动,摒弃知识教学行为,实现学生思维品质和通用学习能力的提升。学科素养使学生通过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体会和感受学科基本思想和活动经验所获得的学科化成果,包括学科思维方式、审阅视觉、思维习惯和品质特点等多方面要素。因此,教师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和过程把控上,一是要遵循学习规律,从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出发,结合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具备的能力等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运用灵活变通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主性;二是遵循学科逻辑规律设计教学过程,全面把握学科内涵实质、内容体系、发展历史、未来趋势等学科要素,尽力给学生带来条理化清晰的学科知识享受,既有利于学生学科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提升,也有利于通用学习能力的提高;三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既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及学习知识的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和运用知识、创造知识,举一反三,灵活变通,这才是素养的提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如果能够运用智慧捕捉课堂灵光,抓住时机进行引导和探讨,不仅能鼓舞学生探究的勇气,也能培养学生从学习知识走向创造知识,提高课堂教学品质,将素养本位真正落实于课堂,实现课堂的真正高效。

(三)完善课堂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学习达成度”

在核心素养推行的同时,制约高效课堂走向素养本位的关键是如何结合培养目标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问题,这也是教师的关注点和体现教师素养的问题。只有评价体系科学、完善和健全,教师们才能有的放矢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高效课堂。

以知识本位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预设的高效课堂,测验和考试成为检验目标的唯一尺度流行已久且行之有效。而在素养本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预设的高效课堂,衡量和评价的指标则应该是多元立体的体系,既要包含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评价,还要包含其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应结合时政要闻、社会新成果、热点问题借鉴活动性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新的评价方法,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与对“学习体验”的考核相结合,将对“知识等级”的考核与对“品质等级”的考核相结合,将对“教学水平”的考核与对“学习水平”相结合,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达成度”,体现真正的素养本位教学评价体系。

教师是实施教学效果评价的主体,评价体系是否完善、建全,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评价素养。教师有效的教学评价需做到几点:一是与时俱进,基于素养本位的价值角度评价课堂,摒弃传统落后的知识本位评价观;二是立足课堂教学过程整体,把握全局,不应就课论课,应注重对知识和观念的综合运用,倾向个体成长和发展,鼓励实践和创新;三是发挥课堂评价的真正实效,使课堂教学评价成为教学实践的助力,最大限度帮助教师学会鉴赏学生、品味教学、引导和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学会交往合作、提升思维品质和自我发展能力。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高效课堂理解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在经历对传统课堂的批判后,又迎来核心素养的挑战,实现素养本位(个人本位)的高效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理念的觉醒与目标的设立是核心素养得以落实的前提,过程的拿捏和评价的推行是推广的保障,期待素养本位(个人本位)的教育理念能够引领高效课堂产生质的飞跃,实现教学育人的价值目的。

[参考文献]

[1]喻平,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与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7(1):48 -53.

[2]杨东东,于泽元.论核心素养的课程价值[J].教学与管理,2016(27):1-3.

[3]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全球教育展望,2016(4).

[4]刘文芳,张金运.从核心知识到核心素养:高效课堂的时代转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9):27-31.

[5]王俭,谢笠.指向师生核心素养的教师课程能力提升[J].教师教育研究,2018(9):46-50.

[6]張春雷.核心素养视角下课堂结构的审视与重构[J].教师教育研究,2018(9):66-71.

[7]周彬.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转型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8(3):94 -99.

[8]韦冬余.论高校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基本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10):155-157.

[9]陈娃.从“胡适之问”到“钱学森之问—基于核心素养对高等教育困境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在线,2018(12):119-119.

[10]赵玉欣,庄美男.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考核改革研究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18(12):132-134.

(责任编辑:顾晓滨 马琳)

猜你喜欢
新路径构建高效课堂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