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杨柳青年画之娃娃画的魅力

2019-09-18 10:30张静
牡丹 2019年23期
关键词:杨柳青年画娃娃

张静

天津杨柳青年画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颗灿烂明珠,有着悠久的历史,题材丰富,娃娃类题材是早期杨柳青年画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社会学方法,研究杨柳青年画之娃娃画的魅力和非遗发展问题。在杨柳青年画中,娃娃画的线条圆润流畅,色彩讲究鲜明典雅,画面精细,技法以版印和传统的工笔重彩相结合,具有院画写实、纤巧、工整的特征。无论是寓意、造型、构图、色彩和线条等表现技巧,还是年画的内涵、功用以及大众审美,杨柳青年画中的娃娃画都极具魅力,并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具有丰富的研究空间和价值。

我国年画历史悠久,从最开始的门神形式到现在艺术风格、题材、表现形式丰富的年画艺术,它们都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北方年画以天津杨柳青年画为代表,其技法以版印和传统的工笔重彩相结合,传统的绘画技法与民间艺术相结合,写实与装饰相结合,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艺术特色鲜明。本文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天津杨柳青年画之娃娃画题材为研究对象,探索娃娃画题材的不朽魅力。通过查阅大量参考文献,收集详实的历史资料,笔者系统、全面地分析了杨柳青年画之娃娃画的艺术魅力,研究其在现代社会如何更好地传承下去。

一、天津杨柳青年画之娃娃画的历史背景及寓意

天津杨柳青年画起源于元末明初,清代,此艺术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但道光年间之后开始没落,新中国成立后又才开始发展。娃娃画发源于汉代、鼎盛于唐代、发展于宋代、繁荣于明清、改进于近代,在现当代继承并创新,发展至今。杨柳青年画之娃娃画也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清代康乾之际,人们不再只是追求安稳,开始转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娃娃题材年画便应运而生。娃娃题材年画喻意吉祥,寄托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多子多福、光宗耀祖的精神诉求,从古至今都是民间年画中一种举足轻重的题材。在杨柳青年画中,经典题材的娃娃形象具有代表性,拥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美学意义。娃娃类题材年画是杨柳青年画作品的重要内容,“连生贵子”“麒麟送子”“吉庆有余”“五子夺莲”等都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娃娃画题材,代表性极强。杨柳青年画中的娃娃形象很好地继承了宋代著名画家苏汉臣的《秋庭婴戏图》对儿童形象的艺术处理方式。娃娃画在杨柳青年画中一直占有重要位置,主要原因是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子孙繁衍,认为多子多福。

二、天津杨柳青年画之娃娃画的构图、造型、色彩和线条

杨柳青年画中的娃娃画不仅有意蕴美,而且有装饰美。关于杨柳青年画之娃娃画的特点,有人概括为:“题材喜庆健康,体现人民理想。情节生动耐看,形象美观大方。构图匀称饱满,色彩鲜艳明朗。娱乐实用欣赏,要求装饰性强。”

(一)丰满完整、平衡的构图

在杨柳青年画中,娃娃画构图的突出特点就是满,构图丰满且完整,整齐且平衡,彼此呼应。其在构图上惯用平面展开的方式,即左右平面展开,以保持人物形象外形的完整,既包罗万象,又一览无余。这种构图方式与中国传统观念也有一定的关系,即崇尚圆满、完美,亦有圆圆满满之说。杨柳青年画中的娃娃画人物构图有“八字要诀”,即真、假、虚、实、主、宾、聚、散。

在杨柳青年画中,娃娃画的构图强调突出主题,娃娃的位置就是画眼且位置是聚,配景的位置就是散。娃娃画是一个或几个娃娃的图,画中配景也是代表吉祥如意的莲、鱼、桃等。例如,《五子夺莲》(见图1)画面生动活泼,五个娃娃姿势各不相同,配景就是莲蓬,画面简洁,但显得活泼自然,构图重心不偏不倚,左边四个娃娃相对紧促,所以右边一个娃娃的莲蓬较多,使整个画面处在平衡位置。在构图上,主体娃娃和配景属于主宾关系。有主无宾,主显得单调、乏味;有宾无主,画面则乱、没有情感。

除了主宾关系,还有静动关系。年画中的娃娃多为动,而其配景则为静,动静结合,画面丰满且生动,又不失整洁。动静和主宾,亦相辅相成。除此之外,整体画面构图,还注意虚实、疏密、简繁关系的处理。

(二)夸张变形、写意传神的造型

杨柳青年画中的娃娃画,其娃娃造型大都是佛颜、童身、武架、戏姿,体态丰腴、活泼可爱。娃娃有手持莲花、怀抱鲤鱼,都象征吉祥美好,惹人喜爱。鲤鱼的鱼子是极其多的,预示多子多福,且“鱼”是“余”的谐音,所以鱼也预示着富裕;莲,一个莲蓬多个子,象征人丁兴旺,“莲”和“年”也是谐音。娃娃画的人物造型有很强的主观倾向,注重夸张变形、写意传神、概括综合等。人物造型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主观意象的夸张变形,二是有综合概括性。

娃娃画中的娃娃造型是根据现实中娃娃的形态姿势加以夸张创作的。年画中的娃娃,通常模糊了性别,这也象征着多子之意。娃娃脸大都是全正面的描绘,大都是笑脸。姿态上,娃娃多有游戏、抱鱼、夺莲之态。娃娃配景造型具有吉庆祥瑞的寓意,富有装饰性,呈现出一种理想之美,与娃娃造型特征合二为一,共同构成了娃娃画的造型美。如图1所示,《五子夺莲》中,娃娃发饰都是小发髻,身体造型丰腴,有富贵之感,都是头大无脖身子小,头部的夸张是为了更好地刻画脸部特征。脸部传情,图中,娃娃夺莲嬉戏,造型夸张但充满生气,是娃娃题材年画的典型造型特征。杨柳青年画中,娃娃画的造型口诀是:“短胳臂短腿大脑颠,小鼻子大眼没有脖,鼻子眉眼一块儿凑,千万别把骨头露。”

(三)鲜艳明快的色彩

色彩鲜艳明快是杨柳青年画之娃娃画的突出艺术特色,用色技巧是:多原色、少或无间色,颜色对比鲜明,具有主观性、夸张性和象征性。杨柳青娃娃年画大多采用的是暖色系的亮色调,皆以红、黄、绿为主色调,紫青色为辅色,运用最多颜色的仍然是红、黄、绿、蓝、紫、黑。

民间艺人对杨柳青年画之娃娃画的着色有着熟练的配色技巧:“红靠黄,亮晃晃;粉青绿,人品细;红忌紫,紫怕黄,黄喜绿,绿爱红。”民间把大红、深绿、深蓝、黑色称为“硬色”,把天蓝、粉红、粉绿、淡黄这类称作“软色”,软靠硬,色不楞;粉靠绿,人品细。年画艺人十分注重色彩的均衡运用,同时用这几种颜色,把两种色度分开。例如,在大面积使用“软色”时,会刻意在娃娃的衣领、袖口等衣物角边处描出一点黑边,用来衬托娃娃面部的娇嫩,也使整个画面的颜色分化比较清楚,整体色调柔和、典雅、清丽。例如,《莲年有余》(见图2)的画面主要用八套基本颜色:红、黄、绿、粉绿、蓝、粉红、紫、黑。整体颜色搭配鲜明,即红配绿,整个画面既有鲜艳对比,也有软色搭配,所以领口会有重色加边,形成强烈而又和谐、绚丽烂漫的画面效果。

(四)以线造型、概括夸张的线条

以线造型、概括夸张是杨柳青年画之娃娃画的突出用线特点。其采用圆润、流畅、细腻的线条,表现娃娃稚嫩的肌肤,线条的描绘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杨柳青年画中,娃娃画一般采用圆润流畅的细线条,以表现娃娃的稚嫩,娃娃形象的线条工细挺健、细腻。娃娃画有游丝描、铁线描、钉头鼠尾描等线条技法。如图3所示,对开娃娃画《五谷丰登》中,娃娃脸部和手部都用细线和淡墨勾出,身上的衣纹主要用游丝描,画面中的线条分出层次变化。游丝描,就是因线条描法形似游丝而得名。在杨柳青年画中,娃娃画的线条轻快流畅却不失刚健,沉稳有力又不失夸张,所以整个画面用线十分讲究,多一条是累赘,少一条不得形质。

三、杨柳青年画之娃娃画的再思考

娃娃画是天津杨柳青年画的重要表现形式,受时代背景影响,其中娃娃象征着多子多福、子孙兴旺。随着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繁荣,人们开始追求美好生活,希望多子多福,娃娃画应运而生。但是,现代社会,很多人摒弃了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那么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杨柳青年画中的娃娃画能否继续生存发展呢?以现在市场上的年画来看,娃娃画的画面更侧重娃娃的配景,这些配景更多地表达人们对生活的期望。值得深思的是,这些娃娃画虽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要求,但是是否符合杨柳青年画的创作标准呢?例如,现在,男童的发型大都是板寸,有的受成人审美理念影响,两鬓会绘出流行图案。那么,如果按现在孩童的发型做改变然后运用到娃娃画中,这算是创新还是破坏传统文化呢?

目前,天津杨柳青年画之娃娃画面临的基本问题有两个:一是娃娃画加入现代社会流行元素会不会破坏非遗精粹;二是如果不加入新元素,娃娃画这种非遗文化会不会逐渐消失。这两个问题值得人们深思并加以解决。

四、结语

天津杨柳青年画中的娃娃画是一种历经岁月洗礼、沉淀的艺术,经杨柳青年画艺人长年累月的创造与完善,已经成为一种有着较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深受社会各阶层的喜爱,也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杨柳青年画中的娃娃画无论是寓意,还是构图、造型、色彩和线条等,都展現出娃娃画题材的独特魅力。新时代,人们要不断探索天津杨柳青年画的发展新模式,做到既创新又不破坏杨柳青年画之娃娃画的菁华,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猜你喜欢
杨柳青年画娃娃
牛年画牛
杨柳青年画的“副产品”——春宫图
年画
缸鱼年画之旅
杨柳青年画的“副产品”——春宫图
杨柳青
三个娃娃一台戏
简易娃娃床
教学设计之《杨柳青》
牛年画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