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推断题突破口总结与解题技巧

2019-09-19 07:15崔红云
理科考试研究·初中 2019年8期
关键词:解题技巧

摘要:要做好推断题,首先要能抓住解题的突破口,用顺向、逆向、双向的方法,逐一导出结论,针对不同的题型还要掌握恰当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本文就推断题常见的突破口、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具体分析.

关键词:突破口总结;常见推断题题型;解题技巧

作者简介:崔红云(1979-),女,山东博兴人,本科,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化学教学.推断题是每年各地中考的经典题型,它不仅能考查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能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区分度与选拔功能.很多学生在解答这类题时感觉比较困难,不知如何下手,主要是因为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不能掌握解题的方法与技巧.本文就推斷题常见的突破口、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具体分析如下.

1常见的解题突破口

11以物质的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①固体颜色

常见黑色固体有:CuO、MnO2、Fe3O4、铁粉、木炭 ;

常见红色固体有:铜粉、Fe2O3、红磷 ;

紫黑色的固体:KMnO4;

黄色的固体:S.

②溶液颜色

蓝色的溶液:含有Cu2+的溶液(如:CuSO4、CuCl2、Cu(NO3)2溶液);

浅绿色的溶液:含有Fe2+的溶液(如:FeSO4、FeCl2、Fe(NO3)2溶液) ;

黄色的溶液:含有Fe3+的溶液(如:Fe2(SO4)3、FeCl3、Fe(NO3)3溶液).

③沉淀颜色

蓝色沉淀:Cu(OH)2;

红褐色沉淀:Fe(OH)3 ;

常见的白色沉淀:CaCO3、BaCO3、Mg(OH)2 、 AgCl、BaSO4 .

12以物质的俗称或主要成分为突破口

①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分:CaCO3 ;

②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

③天然气、沼气、瓦斯的主要成分: CH4 ;

④煤气的主要成分:CO;

⑤纯碱、面碱、苏打:Na2CO3;

⑥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⑦小苏打:NaHCO3;

⑧生石灰:CaO;

⑨熟石灰、消石灰:Ca(OH)2;

⑩食盐:NaCl.

13以物质的用途为突破口[1]

①用于人工降雨的:CO2;

②常做调味品的:NaCl;

③用于除锈的:稀盐酸、稀硫酸;

④人体中胃酸的主要成分:盐酸;

⑤改良酸性土壤的:Ca(OH)2;

⑥常用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CaCO3;

⑦常用的干燥剂:CaO、NaOH、浓硫酸.

14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

①地壳、海水、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O;

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Al;

③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Na;

④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Ca;

⑤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

⑥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C;

⑦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金刚石;

⑧最简单的有机物:CH4;

⑨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气体:H2;

⑩最常用的溶剂:H2O;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H2O.

15以物质的特性为突破口

①通常能助燃的气体:O2;

②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SO2;

③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NH3、HCl;

④有可燃性的气体:H2、CO、CH4;

⑤有还原性的物质:H2、CO、C;

⑥溶于水升温的物质:CaO、NaOH 、浓硫酸;

⑦溶于水降温的物质:NH4Cl 、NH4NO3;

⑧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的气体:NH3.

16以典型反应条件为突破口

①点燃:一般情况下,有氧气参加的反应;

②通电:电解水;

③催化剂:过氧化氢分解、氯酸钾分解;

④高温:CaCO3分解、C还原CuO、CO还原Fe2O3.

2常见推断题题型

认真研究了近几年全国各地市化学中考中的推断题,发现常见的推断题类型有两种,一是常规框图型,二是文字叙述型(关于物质成分的推断).下面对这两种类型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进行具体的分析.

21常规框图型

例1图1为几种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已知:①五种物质中均含铜元素,且化合物中铜元素化合价均为+2;

②A为单质,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黑色物质B;

③X溶液与铁反应可得到A;

④X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可得到D,同时有白色沉淀生成;

⑤D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得到蓝色沉淀E.

试推断:

(1)E的化学式是.E与某种酸反应可实现E→X转化,该酸的名称是.

(2)试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B的化学方程式:,

②X→A的化学方程式:.

思路分析这个题的突破口很多,如A为铜,黑色物质B为氧化铜,蓝色沉淀E为氢氧化铜等等,然后顺藤摸瓜,各个击破.

例2图2中,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B、C、D、E是五种不同类别的物质,A是空气中含有的一种气体,E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F中各元素质量比为2:1:2,六种物质之间的反应与转化关系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反应,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物质的化学式:.

(2)A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图中所有的化学反应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种.

思路分析这个题目给的信息很少,除了E的信息比较明显之外,其他的信息都很隐蔽,尤其是F和A两个关键的物质比较难推导.根据 F中各元素质量比为2:1:2,能与铝反应,猜测F是硫酸铜.A是空气中含有的一种气体,能与B相互转化,能与C反应,猜测A可能是二氧化碳,B是碳酸钠,C是氢氧化钙.然后带入框图,验证推断合理.

此题型解题方法与技巧:

①一点击破,顺逆推断

抓住突破口,用顺向、逆向、双向的方法,逐一导出其他结论[2].有时苦思冥想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找对了突破口就会豁然开朗,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②提出假设,验证推断

在分析题目所给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假设后进行反复验证,排除不合题意的结论,逐步缩小范围.如例2中,大胆猜测A、F的成分,然后带入框图验证.

22文字叙述型(关于物质成分的推断)

例3某固体物质可能含有氯化钾、硫酸铜、氢氧化钠、硝酸镁,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做如下实验:

(1)将该固体物质全部溶解于水中,得到无色溶液a.

(2)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硫酸铁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3)另取少量a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据此推断,该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一定不含有,可能含有.

请写出步骤(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步骤(3)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思路分析第一步,根据无色溶液判断一定没有硫酸铜;第二步,根据生成红褐色沉淀,判断一定有氢氧化钠,又因为硝酸镁和氢氧化钠不共存,判断一定没有硝酸镁;第三步,根据产生白色沉淀,判断一定有硫酸钠.

例4已知某固体樣品A可能是NH4NO3和MgCO3或两者之一,另有一固体样品B,其中可能含有Na2SO4、BaCl2、CuSO4、KCl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按图3所示进行探究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计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填写以下空白.

(1)将气体C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色.

(2)沉淀F的化学式为.

(3)溶液D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填写离子符号).

(4)写出步骤③中生成沉淀I的化学方程式.

(5)在溶液H中,肯定存在的阴离子有种.

(6)固体样品B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填写化学式),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

思路分析这个题目因为要确定A、B两种样品的成分,所以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推断此题最关键的是根据D、E反应生成气体,推断应该是生成氨气,应是A中的硝酸铵和氢氧化钠生成的,这样就说明B中一定没有硫酸铜,因为若固体样品B中存在硫酸铜,则溶液E中不含有NaOH,则步骤③后不会生成气体.那么沉淀F自然就是硫酸钠和氯化钡生成的.搞清楚这几种物质的成分,其他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此题型解题方法与技巧:

①既关注明显信息,又要挖掘出有用的隐含信息.如例3中,第二步,根据明显信息生成红褐色沉淀,判断一定有氢氧化钠,又根据硝酸镁和氢氧化钠不共存这条隐含信息,判断一定没有硝酸镁.

② 把物质的成分标在题目上,有助于后面的推导.如例4中,要确定D、H的离子成分,必须把整个题目中每种物质的成分都标清楚、标准确,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总之,要做好推断题,首先要熟练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做题时善于抓住解题的突破口,然后利用上面介绍的这些解题技巧,大胆推测,认真验证,得出结论,并且需要在训练中不断总结经验,来提升自己的分析推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玄强.例析一些物质的常识性介绍[J].中学化学,2017(12):19.

[2] 霍金花.抓住突破口巧解推断题[J].中学化学,2017(10):37-38.

(收稿日期:2019-06-01)

猜你喜欢
解题技巧
语言运用题解题技巧之图文转换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浅谈高中数学线性代数解题技巧与例解
灵活运用解题技巧提高思维能力
关于一类涉及参数的函数试题的解题技巧
分部积分公式的解题技巧
几类典型题的解题技巧
此类解题技巧是否有强化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