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下的小学语文笔尖之旅

2019-09-19 09:09李玲玲
黑河教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语文活动微视频作文教学

李玲玲

[摘要]语文教师可以把微视频作为一种新的教学资源引入小学作文教学中,把需要学生仔细观察、进行细节描写的场景拍摄成微视频,再通过重复播放、停播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多次观察、分析,边观看边练习语言组织,指导学生把零碎的片段文字整合为一篇完整的作文。

[关键词]微视频;作文教学;语文活动

多媒体教学视频的应用与开发,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一个热点,因为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一块黑板加一支粉笔的简单模式,“绘声绘色”地将丰富多彩的世界呈现在学生面前,让课堂“活”起来。近年来,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视频成为当下教育界的又一“热词”,掀起了新热潮。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以此为契机,立足实际,抓住机遇,把微视频这一新教学资源引人到小学作文教学中。

一、多彩的世界黑白的你——问题的提出

“笔乃心灵之舌”,塞万提斯这样说。“夫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观乎国风,以察兴亡。是之文之为用,远矣大矣”,刘知幾在《史通·载文》中这样说。人们的习作行为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习作贯穿着人类的成长,是人类文明的见证者与承载者。《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知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可见,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我们常常说: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用来形容学生作文的现状最恰当不过了。尤其是阅读量少的孩子,在写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在语言表达运用上,前言不搭后语,写作套路化、模式化,写出的文章脱离生活实际;内容方面,缺乏真情实感,顺序混乱,写作抓不住重点,问题比比皆是。更让人担忧的是,每每提起作文,学生多数是愁眉苦脸,一脸惆怅。

还记得那次布置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和家长一起去游览一处景物。在游览过程中,孩子们对五彩缤纷的鲜花、郁郁葱葱的树木、碧绿如毯的草地赞不绝口,流连忘返。我原本以为如此愉快的过程,写出来的文字也该是美不胜收的吧!结果,却让我大跌眼镜——“今天,我们去了xx乐园,我们一起走啊走,玩得很开心。当我们累的时候,我们就坐在草地上休息,吃零食……”“今天要去春游啦,我们好开心啊!等啊等,终于上车了,一上车,我就开始和我的好朋友聊天……”学生在作文中写了很多无关痛痒的废话,而对应该重点描写的景色与心情却一笔带过。我捧着他们的作文不禁感叹——多彩的世界黑白的你。

二、谁悄悄蒙上了你的眼睛——寻找问题的根源

为了找到问题的切入点,我特意设计了几份调查问卷,意在寻找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困惑与障碍。了解下来,学生的作文存在四大问题,即详略不得当、顺序不合理、重点不突出、描写不细致。学生之所以面对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究其原因,就是他们对生活缺乏细致观察、缺少积累和体验。很多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抓不住细节,对细节描写不到位。在写作中,学生如果能够迅速地抓住典型的细节,再进行深入、细致地观察,就不会言之无物了。鲁迅说,“如要创作,第一需要观察”“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些意味深长的话都在告诉我们,写作需要观察、观察、再观察。

可是,我們不禁又要自我反驳,哪一次作为教师的我们不是再三强调要观察生活、发现美?哪一次游戏不是强调要关注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哪一次文艺汇演不是叮嘱要抓住最喜欢的一个节目进行场面描写?……只能每次对着苍白的文字,深情地唱起“是谁悄悄地蒙上你的眼睛”。

三、它在灯火阑珊处——偶然寻得良方

1.寻找照片背后的故事

那一次,班里的一个孩子送给我一张照片,那是我们去春游的时候拍的合照。她依偎着我,笑靥如花。照片的背后,是她写的赠言:“那一天,我们在花园里,看桃花怒放,看蜂忙蝶舞,那样的回忆、那样的您,我将珍记。”这激起了我的灵感,何不让孩子们试着给照片配旁白。于是我悄悄拍摄了许多学生在学校上课、游戏、做作业、表演等各种状态下的照片,然后给照片征集最佳旁白。让我欣喜的是,这样做确实有效果,孩子们的语言比之前丰富了许多。如一张我们班的“大胃王”马旭大口吃饭的照片,同学们的旁白就趣味十足:“瞧,他两眼放着光,嘴巴张得大大的,好像能塞下一个拳头,可怜的饭啊,马上就要被他一口吞没了。”“他像饿狼一样扑在了食物上……”

2.微视频下的笔尖

近两年,通过创建视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翻转课堂”成了热门话题。这让我眼前一亮,为何不把定格的照片换成流动的视频呢?我把要求学生进行细节描写的场景拍摄成微视频,通过重复播放、停播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多次观察、分析,再边观看边练习语言组织,这样就把零碎的片段文字变成了完整的作文。

我的第一次尝试是在拔河比赛的时候,当时拍摄了一段学生与隔壁班学生拔河比赛的视频。场上的队员面红耳赤,场下加油声此起彼伏,比赛异常激烈。换作以往,如此精彩的比赛,他们肯定又是“精彩极了”“真激动啊”几个感叹词就囊括全部了。这次,我充分利用精心拍摄的微视频,悉心地指导学生。首先,我先播放了一次微视频,让学生交流第一感受,并一起总结出了这个场面描写应关注的观察点,如场上队员的表情、动作,场下啦啦队的声音等等。第二次播放时,我采取了在关键处按下暂停键的方式,如场上队员特写的镜头,让学生观察他们的表情。通过引导与观察,学生的语言越来越丰富。第二局比赛的时候,我又按下了暂停键,这个时候,不用引导,同学们已经能自然地将很多细节描述得具体生动了。

这是一次成功的作文指导,学生的作文让我感受到了文字的魅力,同时,也让我发现了微视频在作文指导中的奇妙作用。从那以后,我经常用手机为学生拍摄写作素材,也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拍摄自认为有意义的作文素材,还在班级里举行小型的“微视频作文素材征集比赛”,学生们都由原来的讨厌作文课到逐渐期待上作文课了。

四、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颇有成效,归纳总结

一年下来,这小小的微视频带领孩子们领略了许多奇妙之旅,记录下了旅途中的美景,描绘出了赛场上的风采,道出了同学之间的情意,塑造了一个个可爱的萌宠。同时,边走边思,我们也总结出了微视频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范围。

1.活动场面的描写

场面观察,是指对同一时间、同一环境内众多人物的活动画面的观察,一般是人或事物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一个片段。这样的场面描写往往是整篇文章的精华所在。然而,我们的学生往往只能感受到热闹、激烈的场面气氛,却无法抓住场面中个别事物的细微之处进行描写。用微视频把活动过程拍下来,学生就能再次感受活动场面的热闹气氛。

2.现实条件中不易观察的场景

记得有一篇习作的主题是“走近名人”。如果想了解一个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与其本人面谈,认真倾听他自己讲述的故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根本没有与名人面谈的机会。学生对名人的了解大多是通过影视作品、他人口述、书籍等途径得到的,而这些信息大多是不系统、不全面的。教师可以把名人的事迹进行搜集整理,然后做成微视频播放出来,这样学生的印象会比教师的口头讲授深刻得多。

3.不易观察的生活场景

记得有一次练习“看炒菜”的习作,写作要求是“面”和“点”结合,写出炒菜的基本过程。但是,菜到锅里发生了什么变化,又发出了什么声音,这些“点”上的描写学生不易观察。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微视频来引导学生观察,在观察中抓住细节进行描写,让文章更加生动。

4.生活中无法看到的场景

对于一些“到太空旅行”之类的想象作文,如果让学生毫无根据地凭空想象,恐怕效果不佳。对于孩子们来说,太空是怎样的?海底世界是怎么样的?他们不得而知。所以,这个时候,如果能播放一段在太空、在海底的微视频,学生的想象就有枝可栖了。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继续在实践中探索,探索一条让孩子们爱上阅读、爱上写作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徐月.说写结合学语言[J].小学语文教师,2016,(4).

[2]丁念金,郑金洲.问题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3]闫学.小学语文文本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语文活动微视频作文教学
文言文教学不可忽略课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专题实践活动中的微视频教学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