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承古韵,再创新法

2019-09-19 07:39蒋九贞
名家名作 2019年7期
关键词:工笔美术学院花鸟画

蒋九贞

中国画讲究立意,讲究传神,讲究情调,而以意境为高;至于形象,有论者以写意画为据认为在其次。但是,窃以为,平面作画,如果形象不佳,这样的画作无论如何是不能算作精品的。

畫者,《说文解字》曰:“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画之。凡画之属皆从画。”古意的画,就是四至之界,给边界画线。可想而知,如果画而无界,其形不像,则该画肯定是不成功的。画,从形象的角度说,首先要求的还是形,有其形,才可以要求神、情、意和境界。

近观李耕先生的十几幅花鸟画,我总的印象是:精致、神似、情满、味足、意丰。

先说精致。精致的前提是“像”,象形,相像,酷像,所谓“有形莫善于画”,画而存形,不像其形者无以谈精致,这应该是一般的常识。但是对一个成熟的画家,可能不这么简单。从艺术的角度说,像可以通精致,不像也可以通精致。所谓像可通精致,如工笔画;所谓不像亦可通精致,如写意画。当然,写意画的精致分析起来比较复杂。然而,这里的“不像”,绝不是没有边界的,而是在艺术造型许可范围内的“不像”,其实它是像,是另类的像,如奇石的像、火烧云的像、漫画的像,它们是对绘画对象某种程度的夸张,效果是更像。李耕画作《富贵有余》中,那几条金鱼,其形之像,栩栩如生,它们于水中摇尾而行,朝着那支盛开的牡丹。而牡丹之形,也宛若真花草,虽为写意,逼真效果绝不亚于工笔,甚至比工笔更传神,更有韵味。画作《爱之眷恋》中,红荷墨叶,似像非像,一对鸳鸯,静凫其中,它们似闲适,犹忆往,从表情可见其内心的愉悦。鸳鸯的形象是美的,精妙的,你看它们身上的羽毛,它们的尾部,它们的眼睛,岂不就是工笔吗?写意的荷,配以工笔的鸟,这样的画法亘古就有。齐白石的许多画就是这样的。大面积的写意里有一两精致的工笔,形成鲜明对比,意境从中溢出,这种美有时候只能意会。

次说神似。像,像到精致,还不是绘画的高境界,高境界是追求其神似,董其昌说:“书画之妙,当以神会,难可以形器求也。”从形似到神似,以形似求神似,再以神似带形似,形似与神似两相融合,这样的画作即达到了绘画的较高境界。我当然还不敢说李耕的画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在有意识地打造神似的最佳表现形式,并且成功摘取了某一高度的桂冠。《争锋》画的是两只斗鸡,它们于几枝残枝之上,身体的姿态与羽毛的支撒,已经说明了它们之间将有一场不可避免的“争锋”,尤其是眼睛,两只鸡表现出了“非打败你不可”的斗志,同时,它们没有须臾松懈,不敢丝毫轻敌。然而,它们却没有素常的那种仇恨,没有一些斗鸡图里的那种剑拔弩张,或者说,没有双方的恩怨在里边。它们进行的也许是一场比赛。俗话说,人的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同理,鸡的眼睛也是鸡类心理的窗口,最能折射它们此时的状态。能把鸡的眼睛与动作画到这样,通过鸡的眼睛与动作的语言读出多种意思,是一种真功夫。可以这样说,李耕的斗鸡已经脱离了生活的“原型”,上升到了艺术的境界。

三说情满。绘画,也是感情的凝结,不注入画家的思想感情,画出来的画必定是苍白的。绘画语言的灵活运用,是画家成熟的标志。李耕花鸟画的线、点、画以及彩无不精到,它们不仅指向传神的形象,更倾注了他的喜怒哀乐,倾注了他的情感。《报春》里,两只喜鹊,其中一只面对紫藤,好像在吟诵“东风第一枝”,另一只则在注视地上新生的嫩花,那副神情,寄托了多少画家的情愫。《日暖风晴》,在开满红花的灌木丛里,两只鹌鹑一回首张望一地上寻食,如此悠闲的境界,岂不是在讴歌丰年盛世吗?《荷塘清晓》《花繁春旺》《春光》等画作同样寄托着画家的情思。古人有云,“成于乐”。乐,是注满了情感的,没有感情的人也不会有乐;没有乐,也不会有表现欲,不会有作为艺术品的绘画。

四说味足。《大吉图》,画了一只雄鸡,似乎是在迎春花丛中,身体有些后撤,尾部支起,两翅略略张开,眼睛注视着面前的一只螳螂,而螳螂亦扇起双翅,与之对峙。这是一幅非常有意思的作品,让人感觉韵味十足。再如《枯叶图》,圆形的画面上,画了七八片枯萎的叶子,这些叶子辅以网状的枯藤,横七竖八,恰如一张蜘蛛网,网着几个猎物。这幅画有许多令人回味的东西,读之味道很浓,沧桑之感油然而生。这是一种自然之味,画的是秋末的情形。恰恰是这自然之境,写出了大自然的“真味”,人们并没有从它里边读出苍凉和消极,倒是读出了美。好的画,也应该是“道法自然”的。老子提出“见素抱朴”的美学思想,是很有道理的。“见素抱朴”的画,往往最有味。《又是一年酸枣红》里,除了虬枝盘剥、红枣累累的酸枣树,还有八只惟妙惟肖的山雀。红枣山雀,意味深长,它们是自然之物,也散发着自然之味。

五说意丰。意,即立意,意境,意蕴。画作的立意十分重要。但是,有了好的立意,如果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其意蕴也是不能呈现的。所以,意丰不仅依赖画家的逻辑思维,也依赖画家的表现能力。李耕的花鸟画意境高远,如那幅《清风莲洁》,几朵白荷,几片莲叶,几株荷梃,占据满满一幅画面,它的寓意不言自明。《秋风吹过蒲草黄》,画面上一只长嘴水鸟立于一枯干的莲蓬之上,若有所思,仿佛在回忆它的既往,回忆它走过的风风雨雨,近处的枯枝败叶,远处的似乎披着霜雪的残枝,衬托着它的凄凉和孤独。画家想表现什么?欣赏者尽可以想象。

从以上鉴赏可以看出,李耕的国画艺术是立足于传统的,而在传统的基础上,也有他的创新。比如画鸡,李耕就有自己的特点。他的鸡威而不猛,悍而不凶,形象丰满雄健,眼睛传神,尾羽挺而散,脚爪粗壮有力,有别于前人画鸡,也有别于近人画鸡。他的画繁盛充盈,清新明快,张弛有度,形神兼备,雅俗共赏。

我与李耕先生不熟悉,从别人的介绍里可以看出,他是“门里出身”,其父曾是《宁夏日报》老一代美术编辑,“在报社大院长大的他自小即受到浓烈的艺术熏陶和浸染。经常在报社美编室看父亲和同事们画插图、题花,李耕耳濡目染便也喜欢上了画画”。青年时期考入宁夏银川师范专科学校美术系(今宁夏大学美术学院的前身),受到系统的美术教育,毕业后即分配至宁夏大学电教中心工作,2005年调入宁夏大学美术学院工作,除了负责美术学院的教学管理工作,还致力于学院的国画教学工作,授课之余,在花鸟画领域的探索和创作也没有懈怠,2012年由学校派往中国美院进修。

我想,李耕先生有如此深厚的基础,照现在的路子走下去,师承古韵,再创新法,坚持数年,必然成果丰硕,在中国画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李耕简介:

李耕,男,满族。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1年毕业于银川师专美术系(现宁夏大学美术学院)。曾任宁夏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宁夏美术家协会理事,宁夏美术家协会国画艺委会副秘书长、委员,银川书画院特聘专业画师。擅长中国画山水、花鸟,作品多次参加区内外展览并公开发表。2008年赴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进行学术交流,2012年赴中国美术学院进修学习一年。

猜你喜欢
工笔美术学院花鸟画
国画中的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工笔国画一夏荷,牡丹
工笔花鸟画
李文慧作品
简析宋代花鸟画对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影响
首届“工笔新经典”全国名家邀请展作品选登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作品选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作品选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法国巴黎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