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诗意的生活

2019-09-19 07:39丁蒙宁
名家名作 2019年7期
关键词:现象学直观本质

丁蒙宁

[关  键  词]现象学直观;审美心理学;美学

当今时代,人类与所追求向往的诗意生活渐行渐远。借助审美心理学中的现象还原,人們冲破功利的枷锁,回归诗意的生活,获得真正的自由,这一“归家”的过程是审美的还原,更是一种美。

人是一种富有诗意的动物。在人类实践活动中,须臾不能离开审美活动。它既包括美的鉴赏,也存在美的创造。胡塞尔倡导的“面对实事本身”的现象学还原法被改造为美学中的审美还原后,在审美领域中大放异彩,不仅在美学研究中具有方法论意义,并被赋予了当代性蕴涵。人之所以要进行审美还原,是因为他本质上就是一种审美的存在,人的生存是一种“诗意的栖居”。

回归诗意人生的“归家”过程,是一种审美的还原,更是一种美。

一、现象学直观的运用——以“奔跑”为例

追逐末班车的上班族、百米赛跑的运动员、埋头苦读的高三生,三者皆是众生中与众不同的个体,也是人生路途中奔跑着的相似灵魂。无论是生命意义上的奔跑还是现实意义上的冲刺,我们都平等地将其视为“奔跑”。本文旨在运用审美心理学的现象学直观解析“奔跑”蕴含的美学意义,旨在找寻生命中的诗意境界。

1.现象还原:朝着某既定目标的快速移动

“现象还原”,即还原到事物的非知识的直观形象。此过程排除了知识的第一印象,悬隔知识的判断,承认事物的未知状态,达到对事物的非知识的认知。这是一种“看”的方式,对此胡塞尔曾说:“合理化和科学地判断事物就意味着朝向事物本身,或从语言和意见返回事物本身,在其自身所与性中探索事物并摆脱一切不符合事物的偏见。”

本文将“奔跑”视为一种朝着既定目标的快速移动。从“蹒跚学步”到“闲庭信步”,从“踉跄”到“彳亍”等均是描述人在物理空间上的位移,“奔跑”是最稀松平常的一种,但经过现象还原后,经过无用之物的剔除,我们能够从中感受到一种直达纯粹本质的理解,体悟到一种抛却概念、直面本质的真诚与美,这也显现了现象学还原的价值。

2.本质还原:一种前进的、运动的、富有激情的内在力量

“本质还原”,即还原到事物的具有运动特征的本质,处于动能的前语言世界,通过直觉感受到“朝某既定目标的快速移动”,一种期待被展示与绽放的内在状态,一种前进的、运动的、富有激情的内在力量。这就还原到了“奔跑”的最初本质,运动本身可能会伴随的痛苦与煎熬都会被这种富有激情的内在力量所冲淡,在碰撞与消融中带来一种酣畅淋漓的享受。

3.超验还原:对初始状态的突破,对成功的渴求

至此“奔跑”这一现象学直观仅解析到其内在力量的前进姿态,即将步入超验的奥秘世界,也是现象学还原中最艰难的部分——“先验还原”,即还原到事物本质的先验条件。

“奔跑”的过程总是伴随着对运动目的的解释,在具体情境中可以是对成功的渴求,抑或是对自身的突破,是经由一个阶梯到另一个阶梯的上升。怀揣内在力量和切身感知的我们达到“先验的我”之境地,达到有“原初的活生生的意义形成”的“生活世界”,即“唯一实在的、通过知觉实际地被给予的、被经验到并能被经验到的世界中心”,这正是现象还原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二、以诗歌的语言见证内心

诗歌既见证客观存在,也见证自我。以现象学直观解读“奔跑”的实质是以诗意的语言诉说事物本质,如果足够幸运找寻到“超验之境”,就能感悟到一种突破自我、渴望成功、获得“超验”的内在力量。

“奔跑”途中向来是痛苦与迷茫随行,人的内心是一个容量已知的水杯,面对着突袭而来的重压与负面情绪,稍有不慎就会满溢甚至破裂。幸于人类进化出一套生存体系——借由语言诉说,让脆弱与激情得以表露。运用诗歌的语言梳理自身体悟与内在情绪,给予心灵一个隐秘的出口。

参考文献:

[1]周冠生.审美心理学初探[J].心理科学,2000(2):180-183.

[2]段建军,李乖宁.现象学还原的美学现身[J]. 唐都学刊,2004(4):21-24.

[3][德]埃德蒙德·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M].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75.

[4][德]埃德蒙德·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M].张庆熊,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67-58.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现象学直观本质
音乐审美:基于“现象学”立场的思考与实践
核心素养下“几何直观”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
关注本质 为理解而教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以数解形精入微以形助数达直观
简单直观≠正确
教育学研究的新方法
现象学究竟是不是一种方法?
浅谈几何直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