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9-20 05:20潘丽辉
成才之路 2019年24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高职

潘丽辉

摘 要:在产教深度融合理念指导下,高职要突破旅行社行业“小、散”限制,结合旅行淡旺季明显的特点,探索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专业“校协合作、旺徒淡生、岗位递升”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进而为与小微企业合作办学的相关专业提供人才培养的新思路。

关键词:高职;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校协合作

中图分类号:C961;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24-0001-02

一、引言

1.选题背景和意义

2019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同时指出职业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要坚持深化产教融合、“双元”育人。

当前,旅游逐渐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旅游业也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2018年,我国国内旅游总人数55.39亿人次,出入境旅游总人数2.91亿人次;旅游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9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旅行社行业作为旅游产业的支柱,对口人才需求巨大。因此,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理念,探索和实践高职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一方面能够推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升校企合作的层次和质量,促进高职教育改革;另一方面也能为企业的发展、行业升级转型提供有力支撑,更好地服务和发展地方旅游产业。

2.国内外同类工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目前,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已被广泛认可,国内各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在此理念下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由于我国旅行社行业存在“小、散”等特征,旅游管理类专业的“现代学徒制”办学模式、“订单班”等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主要集中在酒店管理等专业,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理念的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和实践较少。

二、“校协合作、旺徒淡生、岗位递升”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针对高职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旅行社行业的特点,在产教深度融合理念指导下,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专业尝试在学院一主多元的办学模式中探索构建“校协合作、旺徒淡生、岗位递升”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1.校协合作、双元育人

由于旅行社行业存在“小、散”的特点,单家旅行社人才需求量較少,很难和学院的办学规模相匹配。因此,在进行校企合作时,学院可改革合作主体,依托行业协会开展合作。

当前,旅行社之间的同业的合作较为密切,多数省市均有旅游协会或者旅行社协会作为同业合作的平台。以汕头市为例,汕头市共有旅行社104家,超过八成旅行社均为汕头旅游协会成员。汕头乐观国旅、汕头康辉旅行社、汕头中旅等汕头市相对规模较大的旅行社均为理事会员单位。汕头市旅游协会是汕头各旅行社开展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为此,学院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专业以汕头市旅游协会作为合作主体,与各理事会员单位进行商谈,最后确定了乐观国旅、汕头中旅、潮汕国旅、汕头青旅、天驰国旅和新旅程国旅等旅行社作为合作办学企业,形成了“一对多”的合作培养模式。

2.旺徒淡生、交互训教

“旺徒淡生、交互训教”是指根据旅行社经营的淡旺季进行教学安排,在服务旅行社用人需求的同时,实现学校教学和企业实训的交互,进而培养更多的人才。

汕头市地处亚热带和热带交接地,长夏无冬,四季适游,旅游淡旺季主要受节假日影响。根据旅游行业的淡旺季特点,学院在进行教学安排时将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术技能课程主要安排在周二、周三、周四,在校内进行学习;将学徒岗位课程主要安排在周一、周五,在企业进行学习,对接企业用工需求。这样,就形成了一周三天在学校、两天在企业的“旺徒淡生、3+2交互训教”模式。

3.岗位递升、在岗成才

产教深度融合理念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培养具备高职业素养、娴熟职业技能、初阶管理能力的人才为目标。要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学院的课程应针对合作旅行社的岗位需求进行设置,课程教学应对应和对接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通过在岗培养、跟岗学习、顶岗实践等促进学生在岗成才。在教学周期内,应让学生完成“学徒——准员工——员工——基层管理者”的岗位递升,实现职业能力的提升。

在高职阶段的六个学期教学周期内,第一学年,主要以学生身份在校完成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学习,以学徒身份在企业完成认知学习。第二学年,主要以学生身份在校完成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学习,以准员工身份在企业完成学徒岗位课程在岗培养和跟岗实习。第五学期,主要以学生身份在校完成专业技能课程学习,以员工身份在企业完成学徒岗位课程在岗培养和顶岗实践。第六学期,主要以基层管理者的身份在企业进行在岗培养和顶岗实践。

三、“校协合作、双元育人、旺徒淡生,交互训教、岗位递升、在岗成才”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1.“课堂企业”和“企业课堂”等现代学徒制实践载体建设

基于汕头旅行社行业存在“小、散”特点,在探索校企协同育人的过程中,学院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专业与多家旅行社合作打造了“课堂企业”和“企业课堂”实训教学场所。企业课堂:学院与乐观国旅、汕头中旅、潮汕国旅、汕头青旅、天驰国旅、新旅程国旅等优质旅行社合作建设了“企业课堂”。学生分小组(6~8人)前往联合培养企业,完成企业认知实习、跟岗学习和顶岗实习,并通过在岗实训实习培养职业技能。课堂企业:学院已建设完成旅游综合实训室1间,内有可联网的电脑50台、旅行社管理软件、导游实训软件、旅游门店设施设备等。在“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导游实务”等专业核心课程授课过程中,学生分小组承担企业的计调、营销、导游等部门的职责,完成面向市场的生产性任务。

2.“双职双挂,人才互化”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本着“外引内培”的原则,依托“企业课堂”和“课堂企业”,力争实现校内专任教师企业兼职、企业师傅学校任教的人才互化,打造一支兼具高学科科学素养和行业技术技能的“双职双挂”师资队伍。

目前,学院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专业专任教师均为双师素质教师,其中国家导游资格证考评员2名、高级导游员1名、中级导游员2名、中级旅游经济师1名。校内专任教师在企业担任导游、企业培训师等,利用寒暑假、节假日在企业进行导游、培训、策划、营销等工作的顶岗。同时,还聘请了具备较高学历和较长从业经历的旅行社优秀服務人才和管理人员担任实训实习指导、学徒导师等。结合微课、微信等信息化手段,突破时空限制,校内外专兼职教师队伍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指导学生实习实训。

3.“双纲双导”课程建设

由校企双方组织专任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进行学徒岗位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分解。根据岗位要求和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校企双方共同完成课程标准和实训大纲的编写,实现“双纲导教”。学院聘请旅行社经营管理人员和一线高水平服务人员共同开发和建设了优质核心课程,共同开发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导游实务”“旅行社接待业务”等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训教材。

4.建设校政协企四方联动互相支撑长效机制

学院与与政府、行业协会、旅行社之间共享资源,互为支撑,形成学院和旅行社的师资师傅共享、科研成果转化长效机制,学院和政府、行业协会之间的人力共享互相支持机制。

学院选派了优秀教师协助汕头市文化旅游局进行地方旅游节庆活动策划、地方旅游业发展咨询等工作,担任旅游协会组织的旅游行业大赛的评委、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现场导游考试培训讲师和考官,为旅行社提供人力资源培训、管理咨询。汕头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各旅行社也深度参与了学院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四方联动、互为支撑、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欧阳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探索和实践[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

[2]景致.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营销,2019(07).

[3]黄馨仪.现代学徒制在酒店管理专业中的应用[J].理论观察,2018(04).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大学生孝文化教育浅探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