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

2019-09-20 06:19杨丽丽连天赐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契合点中华传统文化人类命运共同体

杨丽丽 连天赐

摘 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深植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二者在超脱自我的宽广胸怀和亲仁善邻、动必缘义的刚柔并济方面有着相同的意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文化根基。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华传统文化;契合点

当今世界已经通过发达的互联网和交通网紧密联系在一起,人类不仅同处于一个地球,并且世界各国人民都面临许多共同的难题。如人口爆炸,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网络暴力,恐怖分子等。为了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世界各国政府群策群力。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上首次明确提出要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之后多次在国际交流会议上使用并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词,倡议各国为共同建成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奋斗。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内不少学者探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也有不少学者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解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指出其蕴含着“天下为公”“和合共生”“天人合一”等传统思想。但通过阅读相关文献,笔者发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远不止以上三点,因此,本文尝试探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传统文化中的其他相似之处。

一、超脱自我、远见卓识

人类命运共同思想和中华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思想都有超越于自身的宽广视野做支撑。在古代文献中,“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中,如《大雅·民劳》“惠此中国”。这里的中国并非是指真正的国家,而是指首都,而施展认为,“中国”亦是指文明的中心[1]。周天子把文明看作是所有人应当追求的方向,并不仅仅是中原人的特权。这种思想已经初具了打破地域、民族狭隘性的远见卓识。之后的中华传统优秀诗句更是继承和发扬了这种超脱自我的精神文化,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都表明华夏民族自古就有超脱自我的精神和广阔的胸怀的基因。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在继承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基础之上,吸收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等优秀理论而形成的科学论断,是马克思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纪念马克思诞辰两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要求我们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站在全人类的角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倡议各国人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奋斗,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超越了狭隘的民族利益和国家视野,是要建立人类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不言而喻,这与中华传统文化思想都站在了超越自我的高度,具有一览众山小的视野。

二、亲仁善邻、动必缘义

中华传统文化讲求合作,也并不好战,而且更加注重广交好友。《淮南子·兵略训》就记载到:“古之用兵者,非力土壤之广而贪金玉之略,将以存亡继绝,平天下之乱,而除万名害之”[1]意思是古时候的君王之所以想要拥有百万雄师,并不是想着扩大自己的地盘,也不是想着掠夺他人的金银财宝,而是为了保存即将灭亡的国家,平定天下霍乱,铲除危害百姓的祸害,因此,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蕴含着“和”的思想和“正义”的精神。但中国历来不是一个“软弱”的文明国家。班固《汉书》卷七十:“宜悬头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1]《淮南子·兵略训》“教之以道,导之以德而不听,则临之以威武。临之威武而不从,则制之以兵革[1]”。意思是如果有某些君主触犯了规则,会先对之用道理加以教导说服,还会用德行对他们进行感化,如果他们还是不听从,那么就会使用武力加以震慑,如若武力威慑还是不奏效,就只能出兵制伏了,这些史料透露出中国传统政治中蕴含着一种讲正义、敢作为的文化底蕴。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亦是如此。在党的十八大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着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其中透露着中国亲仁善邻、广交好友的文化思想。而针对中美贸易战,中国也同样发出的严正声明:“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经历了五千多年风风雨雨的中华民族,什么样的阵势没见过?!”又是中国作为一个独立自主,敢为人先的世界大国的担当体现。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并没有独自享有经济发展的蛋糕,而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建设,带动周边和贫困国家,共同发展。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中华传统文化都有着亲仁善邻、动必缘义的文化共性。

三、小结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中华传统文化同样具有超脱自我的宽广胸怀,同样具有亲仁善邻、动必缘义的刚柔并济,笔者认为是基于以下两点:

(一)国家领导人深厚的文化底蕴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和文章常常都是旁征博引、引经据典,让人印象深刻,这不得不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自梁家河时代起就积累起来的深厚文化底蕴。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们进行道德教育修养的“好教材”[3]。他曾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忠实记录下每一个国家走过的足迹,也给每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提供启示。”有学者指出习近平同志具有很强的历史感,曾认真研读过《中世纪史》《史记选》《后汉书选》等中国史和世界史相关的历史著作[3]。习近平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许多精神如出一辙。

(二)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华传统文化互通共融

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理论渊源,而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又有着许多共通之处。北京师范大学周桂钿教授指出,中国的儒家两千年以前讲的大同理想跟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讲的共产主义是相通的。马克思、恩格斯一再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在中国就是实事求是、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与时俱进,这个思想也是相通的[4]。马克思指出人类先后经历了自然共同体、虚幻共同体的阶段,并在此基础之上恢复被异化了的人类特性,从而建立起真正共同体主义[2]。这一思想与中华传统文化都能够站在全人类的高度,以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标,因此以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为理论基础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与中华传统文化高度相融。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应对全球日趋一致的共同难题而提出的价值观,是建立人类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也是为国际社会提供了“中国智慧”。可以说,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

参考文献

[1] 施展.枢纽[M].桂林.廣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 田鹏颖.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J].哲学分析,2018,9(1):4-15,195.

[3] 吴云志,于洋.习近平读书思想的三重纬度[J].图书情报工作,2019,63(2):5-10.

[4] 朱康有.“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综述[A].中国实学研究会会议综述汇编[C]:中国实学研究会,2019:5.

猜你喜欢
契合点中华传统文化人类命运共同体
小学英语口语训练与普通话口语训练契合点探索与实践
寻找知识“契合点”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论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广告翻译探微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找到大学英语与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契合点,提高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