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娱乐化背景下综艺跨界主持人发展特点与问题研究

2019-09-23 08:02李航
新媒体研究 2019年15期
关键词:综艺

李航

摘  要  在泛娱乐化时代发展背景下,综艺节目的迭代更新,从传统媒体歌唱类综艺直播到网络综艺的多元化发展。很多视频平台借助跨界主持人流量+IP的制作与输出模式,使得综艺跨界主持人成为各大视频平台博弈的重要砝码。原生综艺主持人地位逐渐式微,符号化的可替代性引发了传统主持人职业发展空间的压缩以及对未来工作发展方向的堪忧。文章针对跨界主持人在综艺平台发展特点与存在问题做出相关探讨,结合综艺内容深耕的特点以及传播业态主持人地位更迭变化作相关比较。

关键词  跨界主持人;综艺;发展现象;平台创新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15-0067-04

1  跨界主持人的发展背景与现状

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兴起,人们进入了数字化的媒体世界,综艺节目盛行给人们的生活便利的同时也给大众带来了视觉享受。在娱乐至死的语境下,故事化、戏剧化、娱乐化的综艺平台的要求渐渐影响传统的媒介传播特点,腾讯首先提出了泛娱乐化的概念,在泛娱乐文化的背景下,“共生”于综艺舞台的原生专业主持人的专业以及角色与地位正在转变。

跨界主持人应运而生,在某一专业领域较为擅长并做出一定成就,在社会上拥有一定的知名人士与媒体展开合作,在传统的媒体或新媒体平台扮演主持人角色,实现大众对于素人主持人和明星视觉冲击感与跨领域合作下的猎奇心理,继而达到提升收视率、集中流量的目的。最早的跨界主持人出现在198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中,相声演员出身的姜昆与马季搭档、歌手兼影视演员出身的刘晓庆同台主持,几位跨界主持人一起合作登台,收获一致好评,成为家喻户晓的媒介文化现象[1]。

近40年的发展,跨界主持人的主持环境无论是场景搭建还是生存发展,都实现了大幅提升,伴随主持专业的专业要求提升,跨界主持人的弱势凸显。但是客观上,在泛娱乐化的综艺背景下主办方也利用网络平台搭建酷炫场景,营造一种弱化跨界主持人专业性短板的拟态环境,达到强化了明星跨界主持下内容形式强化的效果,传统电视台与新兴网络平台因此与跨界主持人建立了互联、互通长期合作关系。例如《爸爸去哪儿》的李锐村长;《国家宝藏》001号讲解员张国立跨界主持等。

当下,跨界主持人赢得了受众的普遍欢迎。全国网收视数据显示,《我是歌手》第一季首播夺得了收视率1.06%,占市场收视份额6.07%[2],显然,明星主持人的串演也为节目的收视率实现了增持的效果。结合跨界主持人、线上线下综艺领域的反哺效应,综艺的跨界主持实现了新合作产销模式高速增长。

2  跨界主持人的节目主持发展特点

2.1  跨界主持人迎合综艺特点作角色深耕

伴随着网络多领域的综艺内容的分类与深耕,高收视率综艺的背后是跨界主持人深厚娱乐功底多层次体现。

作为跨界主持人,除了学习专业主持人的主持技巧,明星演员原生职业的专业功底外在形象优势展现是其取得跨界主持成功的硬核标准。因此,基于跨界主持人原有职业优势,当下的综艺分类已经呈现了多元化、内容深耕的发展态势。综艺+音乐等新模式,需要专业主持人在此进行合理化的引导和介绍。

例如在《我是歌手》中张韶涵串演主持人过程中,个人以专业的角度分析了其他歌手的在歌曲上的乐理难点与舞台表现爆点,打破了原有歌唱类综艺节目单向的主持—嘉宾点评的模式,呈现了富有温情的“跨界职业化”主持形式。在综艺+科技方面,《最强大脑》聘用复旦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的蒋昌建作为主持人,基于《最强大脑》的节目定位,栏目组在选用主持人过程中设定了科技感强、理性、富有温情等富有标签化的定向标准,在节目表现过程中不失主持人幽默又在专业化讲解上有突出控场力,迎合节目定位方便大众进行内容解读[3]。

2.2  跨界主持利于实现节目的多元衍生价值

跨界主持就内容层面,专业化综艺内容对受众来说是新鲜的审美享受,侧面也增加了受众对于综艺节目黏性,高黏性的粉丝聚合也顺势推动了“综N代”节目形式的确立,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生态闭环;同时,节目还利用明星跨界的粉丝优势,打造了IP+渠道+品牌的节目营销模式,增加了综艺节目的多元衍生价值,实现节目IP价值和广告价值的二次传播,例如:在综艺《拜托了冰箱》第四季,王嘉尔和吴昕在节目中互喂广告商酸奶,契合了节目主题,同时节目与赞助商合作的多元产品价值也实现高效率扩散。

针对综艺节目的产业发展层面,根据大数据分析得出泛娱乐与专业化融合下跨界主持的内容深耕,促使众多平台为了迎合受众审美需求,因势利导一方面满足了观众对于明星喜爱的精神垂直物化,另一方面,也迎合了节目利益的需求,为日后的“综N代”的持续性发展助力。《国家宝藏》播出后,张国立的跨界主持,派生了多类如文艺节目《上新了故宫》邓伦、周一围等跨界主持人群像,给予大众在了解故宫历史开辟了新故事解读模式,优化了故宫的文创产业,为配套产业化长尾效应的打造,拓展文化业态的多元化表达增添了可观的衍生价值曝光度。

3  传统主持人与跨界主持角色作用问题分析

3.1  跨界主持人与原生主持人对垒

网生代力量顺势崛起,随着文化产业“光韵”的消解,年轻的网生代受众群体逐渐抢占着网络文娱市场,“爱豆文化”“网红经济”出现,催生网络新媒体平台在内容上形成了明星高曝光、内容高剪辑率多剧情冲突的快餐文化。这也使得网络综艺整体向重剧情而轻内涵方向发展,传统节目的制作逻辑和模式渐渐被压缩。节目主持人在节目里的串场、调度、控场效果逐渐式微。

2018年伴随着文化消费市场的来临,年轻、好玩、有趣刺激的综艺营销模式骤然兴起,眼球经济使流量+明星的营销模式逐步渗透,在综藝节目变相的设定在大流量和娱乐化时代的加持,使得主持人的生存空间压缩态势又骤然紧缩。当下,网络多媒体平台依靠网生代亚文化审美欲求,跨界主持成为传统综艺模式被消解的典型案例。用户多元化迫使综艺向大投入、大制作以及邀请更多的跨界流量主持人的方向偏移。在现象级节目的泛娱乐背景下,粉丝与流量的优质回馈,也使综艺制片方不得不考虑原生主持人是否成为节目形式创新的“梗阻”,进而做出即时性调整准备。

爱奇艺综艺《中国有嘻哈》中,作为总导演的车澈在宣布比赛,主持形式则是短时间内出境宣布规则即可;在优酷《这就是街舞第二季》中现场嘉宾的主持时长比重远大于原生主持人。综上脱离专业主持人的控场主持,主持人去中心化,强调年轻爆燃的场景和舞美制作,重内容形式而弱化内容逻辑,节目侧重点出现偏差,跨界主持与原生主持已然存在了普遍对垒的趋势。

3.2  原生主持人符号化弱化引发连锁反应

传统电视主持人带有符号化色彩,符号化的品牌主持人的培养使得主持人具有强烈的受众意识和栏目意识,具有与栏目融合和受众服务的工作态度形成自己独有的主持风格,迎合栏目的长期定位与播出。但跨界主持人则在定位上打破传统主持人的符号化,强调栏目受众观感自由的“可读性”。这也倒逼传统综艺固有模式在弱化形态下寻求创新,从而进一步适应综艺垂直细分。例如《奔跑吧兄弟》姚译添、岑俊义。导演在统筹节目布局的同时,充当了串演主持人的角色,一部手机或一张手卡即可完成一期主持;腾讯视频《明日之子》中,主持人则是以幕后念稿串场形势进行主持,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消弭主持人仪式感影响。

原生主持人符号弱化,是当下泛娱乐背景下,保证综艺节目内容丰富与效果的高质量输出和脚本和视觉效果俱佳的连带诉求,同时要求注重节目动作与图像美感,达到节目制作 “高效、高产、高能、高黏性”整体效果。不得不说,在节目时间有限情况下,主持人“严肃”的仪式感与注重娱乐性和戏剧性的综艺效果需求具有一定违和感。因此,原生主持人符号被弱化而使节目时间、节目架构以及内容结构发生了连锁反映也在情理之中。在受众审美逐渐可以被“新符号”所代替时,跨界主持人新业态形势也逐渐定格,迫使更多主持人的留存空间进一步压缩,这也侧面承接了文化工业时代快产快消的特点,进而迫使原生主持人不得不考虑职业转型或被媒介市场所淘汰的尴尬选择。

3.3  跨界主持人影響综艺产业模式迭代

美国传播学者尼尔·波兹曼曾经说过: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在后工业文化时代,伴随精神压力也逐步增加,解构式短平快的娱乐方式已然成为了大众精神压力宣泄口,也成为了跨界和原生主持人对垒的风口。近年在此风口下,以明星跨界主持+原创IP的综艺输出模式在综艺中兴起。例如近几年喜剧系列《一起来笑吧》《笑声传奇》、中明星或演员作为跨界主持人串演主持使得节目的IP价值和流量实现了高增长。Web3.0时代的来临,平淡的综艺模式被故事化、互动性强的嘉宾主持取代,跨界主持人以自身的“娱乐+”特点,成为大众在接受泛娱乐化概念的支撑。跨界主持人凭借自身的粉丝流量与IP长尾效应结合,没有严谨的主持台风正是迎合了大众审美泛娱乐化整体态势。

众多平台在收视率变现的商业模式背景下,综艺平台之间的在高收视、高收入竞争与“诱惑”倒逼平台须在泛娱乐化领域不断深化,甚至为跨界主持人实现了“一站式”制作服务,为其量身打造节目:如江苏卫视为相声演员郭德纲打造的节目《郭的秀》、著名音乐人高晓松的网络脱日秀《晓说》。不难发现在其节目中反映精神娱乐等成为了大众普遍审美与猎奇的焦点。这种现象也变相致使经典文化的不断消解,导致大众艺术化审美诉求被泛娱乐化语境的综艺节目所取代。长期以往,泛娱乐化无疑使受众与平台陷入了“洞穴理论”的怪圈,大众只看到的知识荧幕表象而很难获得综艺价值和文化价值真正内涵。反之,栏目形式同质化、主持风格单一化将致使受众审美疲劳、收视疲软,影响综艺产业模式迭代升级。

4  跨界主持人影响下的平台求变措施

4.1  增强节目选用主持人精准定位的创新模式

随着国家文化战略政策的发展,提升新领域综艺的创新求变思维,引用专业主持人作为新领域综艺拓展与引用娱乐综艺跨界主持人模式多有不同。麦克卢汉曾说过:媒介即人体的延伸。娱乐至上的时代,娱乐至上的综艺发展模式是当下主流,但大众对于综艺的审美判断力定是全面的、多层次和一般性的。因此,保留泛娱乐化综艺模式,将科技、文化、社会、经济、政治领域的元素融合在当下众多综艺平台中,是平台“圈层突破”与“模式创新”的体现。

以央视全新打造人工智能化综艺节目《机智过人》为例,节目以AI技术为人类服务性和社会性为串联点,将人工智能在多领域尝试与布局,通过嘉宾与主持人互动的形式结合,进行内容和模式上的大胆创新。不难发现,节目聘请专业主持人迎合节目的定位,在央视段子手朱广权的搭配下,节目全场嘉宾和机器人的主人不时互动,主持人暖场和幽默感以及冷酷的综艺节目现场“冷机器”形式相辅相成,达到了一种“中和”稳定效果。当然这离不开主持人长年的专业积累和良好控场能力。开辟了综艺+科技的新模式,收获了网友的好评。

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节目在舞台布景、灯光舞美、嘉宾和观众看台的设计上都加入了与节目主题相关的科技元素,符合年轻受众审美标准。同时,节目组大胆启用了央视主持人,依据诙谐幽默的控场力,原生主持人也牢牢把握了受众的猎奇心理。AI产品与嘉宾主持人现场互动,强化了现场观众与节目受众的“在场感”。

虽然新的综艺节目在新领域大大提高了试错的成本,大胆启用原生主持人,但综艺在内容和舞美的优质效果与主持人的舞台控场力并不矛盾,这也为其他节目主持人多元化发展和内容分级整理提供了尝试空间。

4.2  全力打造“一专一星”主持人搭配模式

以明星综艺为例,全明星阵容虽然能在短时间里引爆明星IP的流量和收益,随着综艺内容的剧情老套和制作模式的固定不变,明星的长期驻扎势必会引发单IP下受众的审美疲劳。因此,传统主持人与飞行明星嘉宾的联合串场主持,专业主持人往往有更好的节目把控力、现场应变能力等主持能力,可以保障基本的节目录制和主持任务的顺利完成,明星艺人则可以尽情发挥自身的特长与优势、增加节目的新鲜感、娱乐性[4]。达到了“一专一星”的节目模式,满足了大众的新鲜感和双主持下的猎奇心理。如纪录中国传统文化与传承非遗的匠人节目的综艺节目《传承者》中,北京电视台主持人栗坤以专业控场能力,与德艺双馨的陈道明嘉宾作呼应式的主持,建立在固定场景化的戏剧情境下,拟态环境与双一流的主持风格,打造了跨界主持形式上典型“一专一星”主持模式。因此不难看出节目主持人的跨界合作,并不影响节目的整体效果,既尊重了传统文化与受众节目戏剧化融合的心理欲望,又以跨界主持人娱乐搞怪的主持模式,强化了现场以及终端前受众的在场感,营造了高情景与低情景的转化,保证用户与粉丝的黏性[5]。因此,“一专一星”主持模式的打造,也为综艺模式的创新优化提供了互补性。

猜你喜欢
综艺
微综艺不只短而已
“青3”衍生综艺《青春有个局》开播
多点综艺感,才能更有“戏”
YY直播推出直播综艺《一起唱歌吧》
国内综艺人“跨界”而来
新 语
2017首届综艺峰会:尊重每一个工种
“慢综艺”更需要“慢创作”
“快综艺”到“慢综艺”
2017上半年自制综艺数量与播放量迎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