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注血疗法配合中医护理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疗效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2019-09-25 07:52陈碧霞谢祖艺曾庆萍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气虚经络西医

陈碧霞 谢祖艺 曾庆萍

(广东省龙川县中医院,龙川,517300)

中风是中老年的一种高发病,我国的传统医学认为风邪乘虚而入、络脉空虚是中风的主要病因。传统医学将中风分为气虚、阴虚火旺、血瘀以及痰热等证候,其中气虚血瘀型最为常见,是由于患者经脉堵塞、气虚血瘀而引起的。中风患者的典型症状就是身体的各种功能出现障碍,包括神经功能、肢体功能等,患者常常语言模糊、半身不遂,很多患者经过治疗后还会表现出肢体障碍、偏瘫等后遗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命质量[1]。近年来,中医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次研究就经络注血疗法配合中医护理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疗效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进行探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广东省龙川县中医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西医组(n=32)和中医组(n=43),西医组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55~77岁,平均年龄(67.2±1.7)岁,病程3~13个月,平均病程(7.5±0.6)个月;中医组中男23例,女20例,年龄56~76岁,平均年龄(66.7±1.6)岁,病程3.5~14个月,平均病程(7.8±0.7)个月。

1.2 纳入标准 符合全国脑血管病学会第4届会议中制定的关于脑卒中的诊断标准,按照《中风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确定为气虚血瘀型。

1.3 排除标准 1)意识障碍者;2)智力障碍者;3)合并其他严重气质性疾病者。

1.4 治疗方法 西医组采用西药治疗,静脉滴注血栓通注射液,250 mg/d,将60 mg的神经节苷脂溶于100 mL的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同时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和尼莫地平片,口服用药,药物的剂量分别为20 mg、100 mg和30 mg,1次/d。中医组采用经络注血疗法配合中医护理治疗,先用注射器吸入稀释药物,对患者局部进行常规消毒,然后抽取患者的静脉血,使静脉血和药物混合,将空气推出,取患者的上肢外关、肩髃、合谷、下肢足三里、环跳、阳陵泉,将静脉血立即注入到患者的穴位内,每个穴位注入混合后的静脉血0.5~0.7 mL,注射完成之后要快速将针头拔出,并用消毒棉签按压片刻。3~4 d/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完1个疗程之后中断10 d,然后结合患者的具体康复情况来决定是否接受第2个疗程的治疗。同时配合中医循证护理。

1.5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和睡眠质量,其中肢体功能采用Fugly-Meyer评价法,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肢体功能越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进行评定,从语言、肌力、步行能力以及意识等方面进行评分,总分45分,分数越高说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睡眠质量指数评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评定,从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等方面进行评分,总分21分,分数越高说明睡眠状况越差。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治疗后中医组的肢体功能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72.36±5.32)分和(9.39±2.04)分,和治疗前比得到有效改善,并且改善的程度比西医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治疗后的睡眠评分比较 中医组的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为(8.15±1.53)分,睡眠质量明显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西医组比较,△P<0.05

表2 2组患者治疗后的睡眠质量指数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经络注血疗法是中医的一种非常常见的治疗方法,其是将中医治疗中的放血、穴位注射和针刺集为一体,先抽取患者的静脉血,然后选择对应的穴位,将静脉血注射到相应的穴位中。

在本次研究中,中医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乏评分和治疗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并且降低的程度要比西医组的更大,这充分说明了经络注血疗法能够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此外,在经络注血疗法中,注入静脉血时能够起到针刺的作用,对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进行刺激,从而达到舒筋活络的功效,这就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2]。人体的睡眠质量和机体的神经功能有关,中风后遗症患者很多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睡眠质量问题,而采用经络注血疗法能够促进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因此就能够改善患者的睡眠问题。本次研究中,中医组的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为(8.15±1.53)分,睡眠质量明显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络注血疗法配合对应的中医护理能够促使患者的睡眠质量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综上所述,对于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采用经络注血疗法并配合中医护理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肢体功能,同时改善睡眠质量,所以临床上可以推广这一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气虚经络西医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展望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前景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经络考证
气虚痰湿型晚期肺癌治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慢性心衰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