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司西酞普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9-09-25 07:52黄玉明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艾司西普兰经颅

黄玉明

(福建省厦门市第五医院全科医学科,厦门,361101)

睡眠障碍是抑郁症患者群体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患者主要有早醒、入睡困难、睡眠深度不足、食欲下降,以及体质量减轻等行为和体征,继而给患者日常工作学习造成严重不良影响[1-2]。本文以我院收治的部分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其实施了艾司西酞普兰片口服治疗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福建省厦门市第五医院全科医学科收治的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35例,年龄23~61岁,平均年龄(41.4±1.3)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1.4±0.4)年。观察组中男18例,女34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41.9±1.3)岁,病程1~3年,平均病程(1.3±0.3)年。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例(%)]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质量相关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1.2 治疗方法 为对照组行单纯性艾司西酞普兰片口服治疗,药物剂量为10.00 mg/次,给药次数为1次/d,给药时间为清晨,持续给药治疗时间为4周。观察组实施艾司西酞普兰片口服治疗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选择患者的顶叶部位作为治疗点位,治疗频率参数设置值为21.00 Hz,治疗时间为20.00 min/次,治疗次数为1次/d,连续治疗5 d后休息2 d,持续治疗时间为4周。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接受治疗前后的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睡眠过程持续时间指标、入睡实现时间和觉醒次数。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睡眠质量明显好转。有效: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睡眠质量好转。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或加重,睡眠质量没有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70%,高于对照组的59.6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睡眠质量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睡眠过程持续时间、入睡实现时间和觉醒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睡眠过程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入睡实现时间以及觉醒次数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基于现有的临床医学实践工作经验,抑郁症属于精神科临床实践过程中较为常见且高发的情绪异常,或者是情绪障碍性疾病,在患者长期具备和保持类型多样的负性心理情绪特征条件下,极易诱导患者发生消极厌世,以及寻求自杀等不良行为倾向,给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极其严重的不良影响[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为抑郁症合并睡眠障碍患者实施艾司西酞普兰片口服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相较于采用单纯性艾司西酞普兰片口服治疗,能获取较好临床效果,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相关经验方法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艾司西普兰经颅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频域约束子空间法的经颅磁刺激信号去噪
米氮平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对照研究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丙戊酸镁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的对照研究
西酞普兰在紧张性头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