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干预优化的护理模式在创伤性骨折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对术后康复、睡眠质量的影响

2019-09-25 07:52林淑娟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创伤性住院骨折

林淑娟

(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漳州,363000)

创伤性骨折是临床常见病,其中四肢骨折更为常见,骨折后患者多伴有肢体功能受限和不同程度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患者相应的精神压力也会增加[1]。术后疼痛和伴随的不良情绪反应是导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升高的重要因素[2],所以,合理减轻术后患者疼痛尤为重要[3],基于此,我们采用疼痛干预模式对常规护理模式进行优化,39例术后患者实施效果良好,以下是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78例,根据入院序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中男21例,女18例;年龄18~61岁,平均年龄(32.98±4.85)岁;观察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19~59岁,平均年龄(33.12±4.91)岁。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骨折诊断明确,需住院手术治疗;2)无原发性中枢性痛觉异常和外周性神经痛;3)神志清楚,语言表达清楚;4)患者和主要家属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1)合并颅脑损伤和/或脊髓损伤;2)合并抑郁症、神经痛等影响判定结果的并发症;3)合并原发性肿瘤、疼痛明显;4)合并其他影响结果判定的因素者。

1.4 研究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方案:包括指导患者合理饮食、预防并发症、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指标等。观察组则接受疼痛干预模式如下。

1.4.1 为患者提供舒适、温馨、和谐、干净、安静的住院环境 定期开窗通风,定期消毒,确保室内空气清新,合理调控室内温度、湿度,医护人员进出病房时放慢脚步,开关门动作轻缓,避免打扰患者休息。

1.4.2 成立疼痛护理干预小组 组成人员包括护理人员、主治医生等,对患者疼痛、耐受状况准确评估,并对导致疼痛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根据具体诱发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疼痛护理对策。

1.4.3 为患者及患者家属讲解疼痛属于术后正常现象 并为患者及患者家属讲解关于创伤性骨折知识,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做好,叮嘱患者如果疼痛较轻,则需学会承受,告知患者家属多陪伴在患者身边,多安慰、关心患者,使其感受到源于家人的关爱,此外,利用游戏、音乐及视频观看等方法分散患者注意力,从而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使患者不良心态得以改善。

1.4.4 切口部位药物更换过程中 保证动作柔和,于切口部位放置纳米银无菌辅料,必要时予以热敷或者冰敷,指导并演示正确叹气、腹式呼吸等放松方法,使切口部位处于松弛状态,肿胀消除以助于减轻疼痛。

1.4.5 合理规划患者饮食 叮嘱患者禁止摄入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加粗纤维、维生素及高蛋白等食物摄入量。与此同时,多食用香蕉、核桃及芝麻等加快肠胃蠕动食物,避免便秘现象的发生。

1.4.6 协助患者调整至舒适体位 并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按摩锻炼,包括挤压法、关节屈伸摇摆法和按揉法等,将受损位置避开,均匀按摩,合理调控按摩强度,适量增加主动与被动活动量。与此同时,按照“早锻炼,晚负重”原则开展功能锻炼,避免剧烈活动诱发新创伤。告知患者将肢体抬高,加快血液循环速度,避免或减轻肢体麻木。

1.4.7 康复期间,密切监测患者康复训练状况及术后疼痛程度 联合术前护理方案,对是否按照具体方案进行准确判断,针对患者具体出现的问题对护理内容进行有效调整。与此同时,定期开展会议,对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供相应的处理对策。

1.5 观察指标

统计各组干预前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睡眠质量评分。

1.5.1 疼痛评定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分值总计10分,无痛,即0分;剧烈疼痛,即10分;分值越高表示疼痛越明显。

1.5.2 睡眠质量 睡眠质量判定依据为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总分取值范围为0~21分,分值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2 结果

2.1 2组患者疼痛干预前后评分 干预前,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2组VAS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干预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2.2 2组患者住院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在住院及骨折愈合时间方面,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住院及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分)

2.3 2组患者干预后睡眠质量评分比较 在睡眠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PSQI评分是(5.68±2.09)分,对照组是评分结果是(8.15±2.16)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患者干预后睡眠质量的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在医学模式进一步发展、更新的同时,疼痛已经被视为继呼吸、体温、血压及脉搏的第五生命体征指标。疼痛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感觉神经,同时也降低了患者日常生命质量,导致其心理压力增加,与此同时,疼痛极易改变患者病理生理,包括提高血压、加快心率、提高呼吸频率、增加机体消耗及增强骨骼肌张力等,最终延缓了运动及呼吸功能恢复,影响患者术后疾病恢复。创伤性骨折通常采取手术方式治疗,以此达到固定及矫正目的,手术损伤及疾病创伤均会导致患者疼痛加重,但是长期应用镇痛药物致使患者耐受性提高,诱发不良反应。所以,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已经成为研究的重点。

根据本次实验结果分析,在VAS评分方面,干预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通过开展疼痛干预模式,有助于减轻患者疼痛,使骨折后肢体功能康复得以改善,最终达到术后疼痛减轻的目的;在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方面,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疼痛干预模式有助于住院及骨折愈合时间缩短,其有助于降低疼痛程度,提高护理及治疗依从性,以便及早进行机体功能康复训练,达到及早恢复骨折的目的。除此之外,在睡眠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通过科学、合理的疼痛护理模式,在减轻患者治疗疼痛的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失眠质量。通过开展疼痛干预模式,通过心理指导、疼痛干预、按摩等方式,有助于患者处于放松状态,从而保证患者良好的睡眠质量。

本次研究中,疼痛干预模式主要从按摩、心理及生理3个方面开展疼痛干预对策,协助患者进一步认识术后疼痛,使其能够科学、合理的使用镇痛药物,因为术后疼痛致使患者产生恐惧、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通过相应的干预对策有助于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增强患者自身抵抗能力与免疫能力,提高疼痛阈值水平,避免心理及创伤因素导致疼痛。相关研究表明,予以创伤性骨折患者理疗及镇痛,有助于患者血压循环状况改善,加快骨折愈合速度。与此同时,创伤性骨折康复效果评价过程中,住院及骨折愈合时间被视为主要指标。实际护理期间,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饮,有助于增强患者自身免疫能力及抵抗能力,加快疾病康复速度;镇痛护理,根据每位患者疼痛程度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对于疼痛较轻者,通过视频播放、播放舒缓音乐等方式,减轻疼痛;对于疼痛显著者,给予患者相应的镇痛药物,以此改善患者疼痛程度,除此之外,为患者构建舒适、温馨、安静的治疗环境,使患者处于放松状态,并予以患者有效按摩,有助于患者疼痛刺激减轻,促进睡眠质量的改善。

总而言之,疼痛干预模式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效果明显,在疼痛减轻的同时,可使患者及早恢复健康,加快骨折愈合速度,值得推广并采纳。

猜你喜欢
创伤性住院骨折
妈妈住院了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