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管理对职业性噪声聋患者焦虑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2019-09-25 07:53高明杰刘海霞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19年8期
关键词:职业性负性障碍

高明杰 刘海霞

(山东省淄博市职业病防治院,淄博,255000)

职业性噪声聋是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劳动中因长期接触工作场所的噪声所致的感音性听力损害,病变呈渐进性,主要累及耳蜗。患者因听力受限导致生命质量下降,常伴有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等身心症状,影响患者康复进程及疗效[1]。临床研究表明,睡眠干预有助于改善慢性病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促进疾病恢复[2-3],本研究采取按入院时间顺序前后分组对照的方法,探讨睡眠管理对职业噪声聋患者焦虑情绪及睡眠障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山东省淄博市职业病防治院收治的职业性噪声聋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2)。观察组中男39例,女6例;年龄38~65岁,平均年龄(50.25±8.45)岁;教育年限8~17年,平均年限(12.36±4.12)年。对照组中男37例,女5例;年龄37~67岁,平均年龄(50.36±9.37)岁;教育年限8~16年,平均年限(12.24±3.72)年,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均符合GBZ49-2014制定的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2)神志清楚且认知功能正常;3)未完全丧失听力;4)接受统一药物治疗方案;5)评估住院时间>3周。

1.3 排除标准 1)既往有应用耳毒性药物史;2)因其他疾病导致的耳聋、耳鸣;3)既往有精神病史或伴有精神疾病症状。

1.4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睡眠管理:1)合理安排操作时间:输液、检查、发药、健康教育等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尽量于患者清醒时间段进行;2)改善睡眠环境;3)睡前指导:指导患者晚餐不过饱、睡前温水泡脚并按摩足底,家属或同病房病友不与患者谈论易导致患者愤怒、焦虑等负性情绪的刺激性话题,饮用温牛奶以助睡眠;4)对症处理:对伴有剧烈咳嗽、喘憋及躯体疼痛等影响患者睡眠症状的及时请示医生予以对症处理;5)松弛训练:指导患者身心松弛,音乐频率及声波震动能够通过神经-体液功能调节缓解患者紧张和焦虑感,降低神经系统警觉水平达到催眠效果[4];6)促进睡眠行为规律化:对睡眠障碍患者进行睡眠行为干预;7)药物辅助睡眠:必要的情况下给予催眠药物助眠,尽可能保证患者睡眠时间。

1.5 观察指标 1)焦虑情绪:干预前、干预3周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2组患者焦虑程度,该量表评分范围0~56分,总分>7分说明可能存在焦虑状态,分数越高表明焦虑程度越重;2)睡眠质量:干预前、干预3周后,采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量表评估2组患者睡眠质量。该量表评分范围0~21分,总分>7分说明存在睡眠障碍,分数越高表明睡眠质量越差。

2 结果

2.1 2组患者负性情绪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周后,观察组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 干预前,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周后,观察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患者HAMA评分比较分)

表2 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长期处于噪声环境中除了可导致职业性噪声聋外,噪声影响还可危及患者心理状态,导致其行为和心理状态的改变。患者可表现出焦虑、紧张、烦躁等负性情绪反应及睡眠障碍等症状,继而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4]。睡眠是一种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生理现象,睡眠障碍可加重患者焦虑状态,而焦虑状态反过来又影响睡眠,二者相互影响。因此采取有效的干预方式改善职业性噪声聋患者的负性情绪及睡眠障碍,对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就显得尤其重要。本研究中,我们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包括合理安排操作时间、改善睡眠环境、睡前指导、对症处理、松弛训练、促进睡眠行为规律化及药物辅助睡眠等一系列综合睡眠干预措施,从改善患者睡眠环境、缓解负性情绪、养成睡眠行为等方面入手,结果可见,观察组HAMA、PS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睡眠管理有助于降低职业性噪声聋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而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职业性负性障碍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职业性中暑的预防
职业性传染病的预防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职业性氯乙烯中毒的预防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跨越障碍
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