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历史演变逻辑

2019-09-25 06:19常婧超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19年15期
关键词:历史演变唯物史观异化

常婧超

【关键词】马克思  唯物史观  异化  历史演变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19.15.012

早在圣經中就已出现了“异化”一词;近代以来,“异化”更多地被提到,卢梭就曾多次使用,而黑格尔把“异化”上升到哲学的范畴,用此来阐明主体与客体间的割裂关系,并且涉及了人的自我意识的异化思想。随之,费尔巴哈等对此展开了较为深入的论述,这对马克思的理论体系构建产生了积极作用。“异化”始终存在于马克思理论思想探究的演变之中,梳理该理论的历史演变逻辑,正确把握马克思异化理论,特别是唯物史观中的异化思想,对更好地解释中国当代社会存在的各种异化现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早期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发展轨迹

受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异化观点的启发,1843年到1844年初,马克思先后撰写了《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由此开始了对青年黑格尔派理论和思维上的反驳。

《论犹太人问题》中关于“异化”的阐述。针对1842年普鲁士当局颁布的关于犹太人的相关政令,作为青年黑格尔派的代表人物,布鲁诺·鲍威尔发表《犹太人问题》等文来阐释他在犹太人现状和异化问题上的相关论点。他认为,导致人类异化的根源是宗教,要赢得人的自我解放就需要根据宗教来对自身进行改变;从现实生活中看,就是让犹太人民自己改变其宗教信仰。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对此的驳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在宗教异化方面,马克思提出要根据犹太人的实际情况和各国的差异性国情来进行分析。犹太人的问题在德国、法国有不同的表现,通过对各国社会现状的分析发现,在政治上进行了解放的国家依旧也有宗教的存在。所以,犹太人获得解放并不一定要从宗教层面获得,可以将宗教异化的视角落到国家和个人中去,马克思由此将矛头直指对政治国家的批判。在政治异化方面,马克思认为,宗教异化并不是人的根本性的异化,它只是政治异化的一种结果,是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的一种分离的样态。对于财富的追求是人的异化现象产生的根源,也是政治异化产生的现实基础,如此个人异化的本质反过来制约了人,人向它“俯首称臣”。但是,国家的存在并不会遏制这种现象,只有将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个人变成自由个人联合体中的一员,才能打破这种异化现象,实现人的解放。最终落实到社会政治的根本——人的异化方面,在马克思看来,寻求人的解放就是逐步消除人的异化现象的过程。马克思提出:“犹太人的解放,就其终极意义来说,就是人类从犹太精神中得到解放”,[1]不论是犹太人,还是人类自己,所说的解放就是摆脱异化的影响。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对异化问题的阐述。在1844年2月出版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中,马克思探索思想解放的道路不断延伸。他对青年黑格尔派的局限性加以评述,对德国现状加以分析,遵循以“人”为轴心的逻辑考察模式,展开了对哲学、政治和宗教方面的系统思考。马克思认为,人在现实生活中受到的奴役和压制无法得到解决,只能寄托于宗教信仰中对“彼岸世界”的美好憧憬,从而麻痹着现实中真实的人性。但是,马克思用现实中的人取代了黑格尔异化思想中的绝对精神,将人从社会生活中解放出来,这就是人对人自身异化的扬弃。这种思想不仅揭示了神学的本质,同时也抨击了德国的政治现状。于此,马克思从国家政治领域的视野走向了人的社会生活,从对人的社会生活领域的思考发展到了对人的本质的探究。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异化劳动概念的阐述。1844年5月底6月初,马克思开始撰写《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开始逐渐摆脱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思辨模式,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了现实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手稿》就是他关注资本主义私有制、无产阶级现状及社会地位,来阐述异化现象的著名著作。马克思立足当时的社会经济事实,认识到人们通过自己劳动生产出来的产品却并不属于自己,常常还与这些产品发生相互对立的状况。马克思认为,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在具有对象性的劳动活动中,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是能体现出自己本质的。但是,彼时的劳动者却丧失了支配其生产成果的权利,无法体现自己的本质,这种特殊体现就是劳动异化现象,这种现象是对人和社会发展的否定。因此,马克思通过对劳动者和劳动产品、劳动者和劳动活动、人与人的类本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四个方面对异化进行了探究,以期阐述劳动异化现象。归根到底,这还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下的商品交换形式,使得人与人之间原本紧密的联系变得逐渐疏离,人们之间的交往变成了奴役与被奴役的异状。因此,研究异化现象最终必定要落在人类自身上面。

马克思前期异化思想对后世的启示。马克思前期关于异化的思想虽说还带有费尔巴哈的痕迹,还未站在唯物史观的角度看待社会中的异化现象,但是,彼时的他已经意识到从历史的角度来考察自然界发展的重要性,并且能从实践出发来思索社会现象。考察人的发展不仅要肯定人们劳动的积极性,同时也要警惕其消极性,就是劳动的异化现象。劳动异化抑制了人的感官和能力的延伸,使本应为其自身服务的模式转变为受人类自身控制的奴役模式。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人的异化现象,因为人类正是在对这种异化现象的压制与反抗中不断地取得了对自身的超越。所以,对人类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异化现象,我们不应进行纯粹的否定性批判,而是要站在实践理性、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上看待这一现象。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经的一个阶段,不仅在马克思的那个时代有其特殊的表征,在马克思之后的每一个时代也都会有不同的表征。我们要针对每个时代异化现象的不同表现,作出合理的扬弃。

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异化理论

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后,在唯物史观中有没有为异化理论留下一席之地呢?如果留下了,那么唯物史观中的异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可以说,异化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到1845年春出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时,马克思已经跳出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的“牢笼”,勾勒出他的历史唯物主义纲要。紧接着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社会觀念的形成”[2]的理论概念,然后全面讨论历史唯物主义。从根本上讲,这是马克思对自己前期理论的反思。但是,马克思并没有放弃“异化”概念,而是延用并发展了异化思想,将其归结其为人类社会分工的必然结果。社会发展中出现了私有财产,使得人们对生产资料占有出现了不平等性,产生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这是一切异化现象的“根源”。但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社会分工会逐步合理化,异化现象也会随之消失,这是异化现象的最终“归途”。马克思已经从现实生活中的个人以及他们的物质生产活动的角度出发,运用实践的考察方式对自己早期的异化理论进行扬弃。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也提到了异化,用来说明劳动和资本的对立,站在剖析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角度上来解析异化理论,异化理论在这里被赋予了特定的经济内涵,具有更为丰沛的理论基础。在后期,马克思从人的生产社会实践生活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来阐释异化现象,已较少涉及前期所提到的类本质异化内容。他认为,在商品交换的活动中存在异化现象,在生产活动中也不能幸免。而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资产阶级掌握社会大量资产、不从事生产活动且无偿地占有无产阶级的剩余劳动这一社会不平等事实。对此,马克思认为,只有将无产阶级凝聚起来,进行彻底的社会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压迫统治,无产阶级才能取得自身的解放,才能消灭这种异化现象。

成熟时期的马克思立足唯物史观,关注现实中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经济现象;异化理论的历史性表达更加完善,不再只针对于抽象的人的本质来考察历史的异化现象。马克思用一种扬弃的方式将异化理论放在了一个历史的合理位置中来加以辨识;其主要功能在于,立足科学的实践观和人的本质观对历史当中不合理的现象进行价值批判,这是在对历史事实描述基础上的一种情感表达。

马克思唯物史观中的异化理论与前期思想之比较

其一,出发点不同。马克思在其前期异化理论中所阐述的内容,主要是从人抽象的类本质角度出发,是站在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上来考察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现象的,其主要任务是揭露人的本质异化的现象。

马克思后期所阐述的异化理论的关注点则是现实社会中人的异化。人以其物质生活表象为目的,以物质生活的生产能力为手段,“各个人必须占有现有的生产力总和,这不仅是为了实现他们的自主活动,而且就是为了保证自己的生存”,[3]这种“占有”受生产力、个人及其占有方法的影响。在社会生活中,生产力成为支配劳动者的异化力量,各种国家机器成为支配人的强制力量,社会意识形态成为支配人们头脑的统治力量。这些原本都是由人所决定的力量,此时却反向支配人们自身。这已不再是人的抽象的类本质的异化,而是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历史演进的客观规律便可以揭示的演变现象,这已经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阐述的异化现象。随后,他也抛弃了“类本质”这一概念,不仅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之前的诸多历史所有制形式,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角度看待人的劳动以及社会生产力的变化模式;还从劳动的产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客观的物质条件这几点对人的本质加以阐述。由此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马克思是在运用唯物史观的思维方式对社会现状进行研究。

其二,理论基础不同。前期,马克思指出,“人的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就成了为历史服务的哲学的迫切任务”,[4]这确实体现了对费尔巴哈思想的超越。但其前期的异化思想整体上仍未逃脱人本主义思想的禁锢,在这种理论基础的指导下,马克思所揭露的劳动异化的根源必然存在偏颇之处。他认为,是人的本质的分离导致的异化现象,由此产生了私有制,因此随着人自身的发展也会对异化现象进行自然地复归。

而后期唯物主义视角下,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马克思、恩格斯对于费尔巴哈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进行了批判,阐述了自己唯物的、实践的、历史的异化思想的新理论。这个时期的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应从现实的生活中来理解,而人的异化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是人们现实物质生活的结果。此时,不是异化产生了私有制,而是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的分工模式导致了异化的产生,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现实所决定的。

其三,推论方法不同。马克思的前期异化理论认为,是人的本质的分离导致社会中产生了异化现象,由此产生了私有制,因此随着人自身的演化也会使得这种异化现象进行自然地复归,共产主义就是这种复归的结果。这是一种人本质—人本质的异化—人本质的复归的三段论式的推演模式,是一种先验逻辑的方法。

而后期,马克思是从社会生活中的人及其本质入手,按照理论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考察社会发展进程及其异化现象的。这是一种通过实践经验对社会现象进行思想分析、理论扬弃的方法,更加经得起推敲。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了一些新的现实状况,这些情况是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容忽视的异化现象。马克思之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试图通过挖掘现代社会中反人性的一面来证明这个社会的不合理性,期望社会回归合理状态。但是,他们的研究仅集中在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前期思想成果上,而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工业社会中的异化现象却愈演愈烈,并且诞生了更多的表现形式。这就提醒我们,研究异化问题的视野不能只局限在马克思前期的思想理论,还应多关注其后期的异化思想。

结语

如今,异化问题仍然无法回避,影响着中国诸多方面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发展异化”问题。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需要消弭发展异化现象以及其形成的思想渊源,巩固自己的理论基础,掌握其积极因素和作用来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當代中国,由于迅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创造出崭新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思想也在不断变化,对于自身生活的各方面都有着更高的追求。但是,社会中诸多异化现象也不应被忽视,异化现象不仅生根于资本主义国家中,也不仅局限在物质生产领域,在科技、消费、精神领域中也有许多的异化表现。这就需要我们摒弃狭隘的思想,缕清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历史演变逻辑,在唯物史观的视域下深刻认识其当代价值。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92页。

[2]源自《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的形成。

[3][德]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1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页。

责 编∕张 晓

Abstract: Marx's theory of alien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early stage and mature stage. The earlier theory of alienation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Marx's thought at that time, but it still bears the traces of Feuerbach's humanism; the alienation thought after the creat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s the sublation of the original theory of alienation, and is mainly embodied at the level of historical axiology. Western Marxists inherited and developed Marx's early theory of alienation, and deeply analyzed various alienation phenomena existing in contemporary capitalist society, which provided us with many beneficial insights. It is still an important task for us to construct the contemporary form of Marx's alienation theory at the level of historical values on the basis of discovering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logic of Marx's alienation theory and learning from the reasonable elements of Western Marxism.

Keywords: Marx,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lienation, historical evolution

猜你喜欢
历史演变唯物史观异化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整体性视域下的功能解释唯物史观批判
从范例复制到自由表达:对我国幼儿园美术教育观的历史演变考察与现实反思
中共中央秘书长和秘书工作部门的历史演变(上)
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理念
唯物史观下关于“礼”的起源的理论阐释
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