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资本视角下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能力影响研究

2019-09-25 05:19王树智闫广芬
职业技术教育 2019年15期
关键词:心理资本就业能力贫困生

王树智 闫广芬

摘 要 对757名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心理资本状况进行调查,以探究心理资本如何影响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就业能力。研究发现:高职院校贫困生在就业能力和心理资本各方面均比非贫困生弱,且其分布更加集中;心理资本与贫困生的就业能力和实习经验都有显著的相关性;心理资本是影响贫困生就业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感、韧性和希望对就业能力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贫困生的实习经验在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而非贫困生无此调节关系。

关键词 心理资本;就业能力;贫困生;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9)15-0028-06

教育脫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指出:“教育脱贫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聚焦高校贫困学生群体生存所需的就业技能,鼓励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以使其明确职业目标,逐步摆脱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1]。”贫困生是高等教育领域教育脱贫的重点工作对象。高职院校要以贫困生就业为重要抓手,提升其就业能力,促进教育脱贫。

一、问题的提出

据教育部报道,2019届高校毕业生预计834万人[2],贫困生比例大概为20%,按此推测,该届贫困生总人数应为167万人。《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2018)》显示,学生资助工作已进一步覆盖到全国各高职院校,受助学生超过1亿人次,资助金额超过2000亿元[3]。虽然针对学生资助力度较大,对贫困生重视程度较高,但是高职院校贫困生在就业过程中仍困难重重。因此,研究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能力问题尤为必要。

诸多因素影响着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就业能力。从资本视角分析,以往的学者大多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角度进行考察,而忽视了心理资本影响贫困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价值。心理资本是指人们在成长过程中所体现的心理状态,它是贮藏在人们内心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是促进人成长成才的不竭源泉。许多国内外的研究证实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Luthans发现,职工心理资本显著影响工作绩效[4];励骅认为,心理资本对就业能力有显著预测作用[5];武传伟指出,心理资本可以有效地减缓学生就业压力[6]。

心理资本对就业能力的影响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种影响效果会由于其他因素的干涉而有所变化。以往研究发现:在心理资本对就业能力的影响关系中,同伴支持可以调节该影响关系[7];心理资本通过一定的积极求职行为,可以间接影响求职绩效[8];心理资本还可以通过创业能力作用于就业绩效[9]。同时,已有研究还显示:实习经验不仅对就业能力有显著促进作用[10],还能够显著影响心理资本存量[11]。那么,实习经验是否在心理资本对贫困生就业能力的影响中起着调节作用呢?关于实习经验在此关系上具有调节作用的实证研究相对匮乏,本文尝试以此视角进行研究,试图在更大程度上解释心理资本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作用。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时间是2019年2月至3月;调查范围是天津职业大学、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天津商务学院和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二)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主要是2019届高职院校贫困毕业生(关于贫困生,更为官方的说法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18年由教育部官方公布的文件《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对贫困生进行了新的界定。贫困生是指本人及其家庭的经济能力难以满足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基本支出的学生[12]。因此,在本研究中贫困生的操作性定义是在本年度由各高职院校认定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通过多层次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调查,保证数据来源更加科学。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57份,有效率为94.63%。其中,男生309人,女生448人;贫困生336人,非贫困生421人;农村户籍生419人,城镇户籍生338人;党员188人,非党员569人。

(三)研究变量与测量工具

本研究所用到的测量工具为就业能力量表和心理资本量表。

1.就业能力量表

国际劳工组织将就业能力定义为个体获得、保持以及适应工作的能力[13]。此就业能力量表是借鉴程利娜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情况调查》,该量表覆盖了四个维度,包括基础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求职能力以及职业道德,总计16个项目,赋值均是从1~5分[14]。本问卷α系数为0.924。

2.心理资本量表

心理资本量表是借鉴的Luthans编制、李超平翻译的心理资本问卷,包括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和韧性四个维度[15]。其中,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胜任工作或任务的主观判断。韧性是指人们面对困境和挫折时,能否恢复、复原以及顽强坚持完成任务的毅力精神的体现。希望和乐观是良好的积极心理素质,在任何时候都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此问卷α系数为0.923。

3.实习经验

本次调查中,由于不同学科专业的实习要求不尽相同,而不同学生实习期间也难以比较,所以选用更加标准而统一的个人实习次数来反映实习经验水平。实习经验的取值范围为0次、1次、2次、3次和4次及以上。

(四)分析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主要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旨在阐明心理资本层面下各个维度影响贫困生就业能力的程度,并探讨实习经验在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关系中是否起到调节作用。

三、实证分析结果

(一)贫困生就业能力和心理资本的现状

1.贫困生就业能力现状

如表1所示,从整体来看,贫困生就业能力状况要差于非贫困生。在贫困生就业能力的各项维度中,其职业道德能力最强,而求职能力最为薄弱,该趋势与非贫困生相一致。其中,在整体就业能力上,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1%的水平下,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基础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在1‰的水平上,两者的求职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 而在职业道德能力上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反映出两者在求职能力上差异最为明显,其次是基础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我们还可以发现:虽然贫困生在就业能力各项指标的水平都低于后者,但是其每项标准差都较低,表明各项能力的稳定性更强,波动变化要比后者小。贫困生的就业能力相对来说更不易受到外界影响。

2.贫困生心理资本现状

表2的分析结果可以得知,贫困生的心理资本在各个维度上相差细微,自我效能感状况最佳,韧性方面最为薄弱。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心理资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来看,自我效能感、乐观和希望方面有显著性差异。希望维度上差异特别显著,而在韧性方面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贫困生的生活态度是自信饱满的,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就业工作,但是其从挫折中恢复的能力相对略低,不能很好地走出困境。

(二)贫困生心理资本、就业能力和实习经验的相关性

为精简调查程序,更加强调研究主旨,本文的相关性分析不包括心理资本和就业能力的各因子。从表3可以发现,三者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相关(P<0.05)。其中,在与贫困生就业能力的相关性程度方面,就业能力和实习经验两者表现一致;心理资本对就业能力的相关程度要高于实习经验;实习经验对就业能力的相关程度要高于心理资本。这表明三者相辅相成、联系紧密。

(三)贫困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

综上分析,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主要在就业能力的基础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求职能力这三个维度上差异性显著。因此,接下来本文将深入探讨心理资本是如何影响贫困生的就业能力整体及其三个维度的。

本文将心理资本设为自变量,以就业能力、基础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求职能力为因变量。冉云芳发现性别因素对就业有显著影响[16],岳昌君认为家庭所在地会显著促进就业能力提升,因此为了研究结果更加真实可靠,将性别和家庭所在地作为控制变量。以下则是回归结果。

1.贫困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由表4可知,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感、希望和乐观对贫困生就业能力有正向预测作用(P<0.001),可见这三个维度对就业能力影响程度极为显著。然而,韧性不仅对其就业能力没有显著影响,还对其有些许的负向作用。自我效能感、希望和韧性这三方面的积极心态可以更高效地促进其就业能力的提升。

本文将因变量就业能力设为?,将自变量中的自我效能感设为X1,将希望设为X2,将韧性设为X3,将乐观设为X4,常量为18.467,则可推导出回归方程为:?=18.467+0.036x1+0.04x2+0.038x3。该回归模型的R2为0.477,说明该模型中心理资本能够解释贫困生就业能力47.7%的变异量,该模型具有较好的解释力。

2.贫困生基础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表4的结果显示,在1‰的水平上,自我效能感對贫困生就业能力有正向预测作用,在5%的水平上,自我效能感和希望对贫困生就业能力有正向预测作用。

自我效能感显著影响着贫困生的基础能力,贫困生胜任力越强,越充满希望,就越能更好地促进其基础能力的培育。基础能力是贫困生建构核心素质能力的前提,良好的基础能力才能让贫困生更好地施展才华。

上述中所设条件不变,此次回归结果的常量为1.907,则可推导出回归方程为:?=1.907+0.048x1+0.03x2。该回归模型的R2为0.231,说明该模型中心理资本能够解释贫困生基础能力23.1%的变异量,该模型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3.贫困生社会实践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表4中,自我效能感和希望对贫困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与基础能力不同的地方在于,希望因素对此方面显著性最高(P<0.001)。胜任力对贫困生基础能力的影响较大,而希望态度对其社会实践能力颇为重要。

上述中所设条件不变,此次回归结果的常量为1.464,则可推导出回归方程为:?=1.464+0.03x1+0.036x2。该回归模型的R2为0.351,说明该模型中心理资本能够解释贫困生社会实践能力35.1%的变异量,该模型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以上数据表明,贫困生对工作的自信和希望的生活态度尤其重要,社会实践能力的增强是通过良好的心理素质得以实现的。社会实践能力能使贫困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并融入社会。那些对工作任务充满信心并且对生活有希冀的贫困生更能胜任所追求的工作,更易获得别人的认可。相反,那些对工作丧失信心并处于消极态度的贫困生,其就业生涯就表现得不尽如人意,这也是致使贫困生群体的就业率普遍比非贫困生低的原因之一。

4.贫困生求职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希望和韧性对贫困生的求职能力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然而自我效能感和乐观对其不存在影响(P>0.05)。

上述中所设条件不变,此次回归结果的常量为1.529,则可推导出回归方程为:?=1.529+0.034x2+0.044x3。该回归模型的R2为0.229,说明该模型中心理资本能够解释贫困生社会实践能力22.9%的变异量,该模型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这表明贫困生的求职能力受希望和韧性两者的影响较大。求职能力是贫困生所暴露出的短板,如果他们要想在此能力有所突破,就得对自己充满希望,积极地从困境中走出来,更好地恢复自我,这样才能更好地找到心仪的工作。

(四)调节效应分析

本研究使用分层回归分析来探究贫困生实习经验对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关系的调节作用,并比较贫困生与非贫困生调节效应的强弱,有的放矢地对贫困生加以教育指导。该程序对贫困生与非贫困生进行相同的操作化处理,首先,将上述三方面进行去量纲化,并计算生成各自的交互项“心理资本*就业能力”。其次,以标准化的就业能力为因变量,第一步放入性别(控制变量),第二步将标准化的心理资本以及实习经验放入回归模型,第三步纳进交互项“心理资本*就业能力”。

表5为贫困生与非贫困生调节作用的分层回归结果。研究发现,实习经验在心理资本对贫困生就业能力的影响中起着调节作用,并且调节作用显著;而对非贫困生而言,心理资本也对就业能力有显著影响,但是实习经验不对此关系发挥调节效应。通过上述贫困生数据,可推导出贫困生调节作用的分层回归方程:就业能力(Y)=0.137+0.632×心理资本+0.096×心理资本×实习经验。为直观清楚地观测实习经验的调节效应,设计出简单斜率图。其中,按照实习经验的均值±1标准差,区分出高实习组和低实习组,以探究该调节作用的强度。如图1所示,不论是高实习组还是低实习组,就业能力的总值都会随着心理资本存量的增加而增大。但是对高实习组,其斜率更大,也就是其调节作用强度更大。换句话说,实习经验能够有效地调节贫困生心理资本对就业能力的影响。图2中,无论实习经验是增加还是减少,都不会使心理资本对就业能力的影响产生显著变化。

四、结论与对策

(一)基本结论

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是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贫困生就业心理又是其求职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选取了天津市5所高职院校贫困毕业生作为实际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心理资本如何影响他们的就业能力,主要结论概括如下。

第一,在就业能力和心理资本两方面,贫困生均弱于非贫困生,但是贫困生在这两方面的分布情况更加集中。本文较早地探索出高职院校贫困生在这两方面的规律,为深入探讨两者的影响关系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心理资本与贫困生的就业能力和实习经验都有显著的相关性。

第三,心理资本是影响贫困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自我效能感、乐观和希望对贫困生就业能力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该研究成果与以往的调查结论相契合,论证出心理资本对就业能力的正向促进作用[17]。心理资本不但是影响其就业能力的重要因素,而且还能给公司带来更多的竞争优势,很多公司采取相应措施来开发心理资本的价值,以带來更多的企业利益。心理资本增加2%,每年就可能给公司带来1000多万美元的收入[18]。心理资本是无形资本,它影响着人身心发展的各方面,深层次挖掘其潜在价值,有助于调动影响他们的各种积极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就业能力的提升。

第四,自我效能感显著促进基础能力提升,希望显著促进社会实践能力培育,韧性显著促进求职能力增强。自我效能感能给贫困生带来更多成功体验感,能使其工作更有信心;希望是贫困生工作不竭动力,能够使其在工作中保持积极向上心态;韧性可以帮助学生增强抗挫折能力。贫困生越有信心,越充满希望,其基础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就越强。贫困生韧性越强,就越适应职场,越促进提升求职能力。

第五,贫困生实习经验在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的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而非贫困生无此调节关系。该调节作用在以往的研究中缺少广泛的研究,而实习经验又是很好调节此关系的现实因素,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通过与非贫困生的调节作用对比,可以发掘实习经验对贫困生的重要作用。家庭经济状况以及社会资源稀缺都会在某种程度上桎梏着贫困生的成长发展,然而贫困生可以通过参与实习间接地弥补其在社会资源与个人特长技能上的短板,因此实习经验与上述关系联系非常紧密。至于非贫困生,他们可以借助家庭丰富的社会关系网络以及经济支持等方式,来为其成功求职增添更多的可能性,实习经验不是其在此关系上唯一的联结。贫困生通过实习经验可以全面的累积心理资本存量,以亲身实践来切实提高其各项就业技能。研究表明:在一定程度下,实习经验越丰富,就越能显著正向调节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

由此可见,心理资本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就业的影响日益凸显,学校应高度重视挖掘他们潜在的心理资本价值。

(二)讨论

影响因素方面:选取心理资本作为自变量,探求其各因子对贫困生就业能力的影响。本文研究结论与王尧骏的调查结论存在些许分歧[19]。本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乐观和希望显著影响贫困生就业能力,而王尧骏的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韧性和乐观对大学生就业能力有积极影响。两者结果不同可能是以下原因造成的。其一,施测的研究对象不同。首先,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贫困大学生,贫困生由于日常的艰苦环境,各种资源相对匮乏,求助渠道狭隘,致使其韧性程度都比较弱,相对贫困生这个群体而言,他们在韧性方面的差异并不足以显著影响其就业能力,因此两者之间没有显著积极影响。但是,针对普通大学生而言,他们基本上都对生活充满希望,群体间的希望程度差异比较细微,相对于心理资本中的另外三个维度,希望对就业能力无显著性影响。其二,就业能力指标选取不同。两者在施测过程中选取不同的就业能力量表,每个量表对就业能力的划分维度不同,因而对就业能力的侧重点不尽相同,所以这会影响着因变量的状况,从而可能导致研究结果有差异。

调节因素方面:该研究择取的调节因素是实习经验,相比以往调研所遴选的同伴支持以及积极求职行为,更加贴近贫困生的学习和生活。从贫困生个人角度出发:相比较之下,实习经验更能将两者紧密联系起来,三者之间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实习经验的累积会使贫困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增强。贫困生可以通过多参与实习实训,合理利用实习资源,拓宽求职渠道,尽最大限度地摆脱求职困境。从社会角度出发:有助于学校制定政策来解决就业困难群体学生就业,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是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任务,通过实习就能很好地促进实现,这是符合现代化高职院校办学标准的,是其顺利就业的敲门砖。最后,这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将贫困生人才合理化配置,促进完成社会化蜕变,最大限度地促进实现贫困生脱贫以发挥更高的社会价值,还能更好地贯彻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价值倡导。

(三)对策建议

为提升高职贫困生就业能力,更好地贯彻教育公平以及社会公平倡导,本文从心理资本视角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积累心理资本存量。高职院校应为学生们做服务,更好地使其就业。一是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心理资本培育氛围,明确心理资本的潜在价值,将开发心理资本与学校就业指导紧密结合起来。二是高职院校可以尝试将心理资本相关课程纳入学生的教育教学课程,因为这样贫困生才会深刻体会心理资本以及各种维度的内涵,掌握合理方法并形成规范,在生活和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心理资本习惯,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完善[20]。三是加大对非学术方面的培育,净化校园环境,营造优秀校园文化,让贫困生更加认同学校和自身,良好的人际氛围也可以帮助他们增强沟通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贫困生创新创业意识,使其有自信,这样间接地累积心理资本存量,从而使其就业不再处处碰壁[21]。

第二,搭建更多的实习社会实践平台。高职院校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凭借订单式培养、产学研合作基地以及顶岗实习方式,实施导师负责制。高职院校应明确各专业实习实训要求,将其纳入学生培养方案,以学分制严格要求学生进行实习。与此同时,学校要增大教育经费投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就业实习以及就业培训中来。这样贫困生就可以收获成功的体验,产生对就业的兴趣,创造更多的生活快乐,并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通过实习实践,贫困生可以以同等机会进入一个更好的平台来锻炼就业能力,可以促进贫困生掌握更多的求职面试技能技巧,减少因求职培训所消耗的巨额支出,提高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使其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职场。

第三,注重就业心理辅导。贫困大学生不仅担负着改善家庭经济的重担,就业心理压力较大,就业期望值过高,还容易产生忧虑和抑郁的情绪,给就业带来各种阻碍和负面影响。一是学校应该帮助贫困生排解就业压力,以乐观的态度评价自我的能力水平,正视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培养毅力和责任担当等精神。二是高职院校应该考虑将心理健康教育设为必修课,让更多的学生都亲身体会到心理资本的作用与价值。三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可以定期测量贫困生的心理资本各项指标,了解其心理资本发展动态,对那些心理资本有缺陷的贫困生及时诊治,为他们制定适宜的心理资本各项指标的培养方案。四是学校应该配置专门的教师来辅导贫困生,为其建立就业能力档案,有的放矢地进行阶段性培养。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EB/OL].(2016-12-27)[2019-02-10].http://www.ndrc.gov.cn/fzgggz/fzgh/ghwb/gjjgh/201706/t20170619_851192.html.

[2]教育部.深入學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召开[EB/OL].(2018-11-28)[2019-02-10].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moe_1485/201811/t20181128_361821.html.

[3]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2018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N].中国教育报,2019-03-11(006).

[4]Psychological Capital: Developing the Human Competitive Edge[Z]. Luthans F, Youssef C M, Avolio B J.2007.

[5]励骅,曹杏田.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就业能力关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1(3):54-56.

[6]武传伟,吴翌琳.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就业压力关系调查分析[J].调研世界,2018(12):19-22.

[7]刘林林,叶宝娟,方小婷,等.心理资本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关系:同伴支持的中介作用与调节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3):536-538+535.

[8]柯江林,孙健敏,韩瑛.大学生心理资本对求职绩效的影响:积极求职行为的中介效应[J].心理学探新,2014(5):468-473.

[9]张美婷.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就业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创业能力的中介效应[D].南昌:华东交通大学,2018.

[10]王振源,孙珊珊.大学生实习与就业结果关系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0):132-135.

[11]赵朝霞,李秉宸.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就业成功率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2014(2):165-170,179.

[12]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Z].教财[2018]16号,2018-10-30.

[13]程玮.大学生就业能力理论模型与研究工具的开发——基于150家企业和7所高校本科生实证分析[J].高教探索,2016(5):78-84,89.

[14]程利娜,董开莎.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以地方本科高校为例[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95-99.

[15]高艳,乔志宏,武晓伟.基于职业认同和心理资本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7(3):107-112.

[16]冉云芳,陈静.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基于浙江省的调查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4(2):40-47.

[17]沈晓梅.基于心理资本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13(12):90-93.

[18]陈威燕.基于心理资本视角的高校教师工作绩效影响机制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6.

[19]王尧骏.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J].应用心理学,2013(1):65-71,79.

[20]杜晓静,李慧娟,王智红,沈占波.心理资本视角下“90后”大学生就业问题实证研究[J].高教探索,2014(3):159-166.

[21]徐海燕,尹林涛.大学生心理资本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S1):138-143.

猜你喜欢
心理资本就业能力贫困生
贫困生的隐私与尊严亦当细心呵护
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策
知识型员工心理资本提升策略研究
素质拓展与贫困生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
创业型大学青年教师心理资本问题探析
大学用话费查“装穷”贫困生月超150元取消资格
莫与贫困生“抢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