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杨草尖地区成矿条件与成矿预测

2019-09-26 06:25叶紫竹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15期
关键词:岩体成矿矿区

魏 锦,叶紫竹,贺 玲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一二大队,江西 鹰潭 335001)

朱溪超大型钨铜矿床的问世,构成赣南、赣西北、赣东北钨资源“三足鼎立”新格局(吴筱萍等,2015),同时也对朱溪及其外围地区找矿提供了思路和方向。该区经历了自四堡~晋宁期构造运动以来多期不同层次伸展、压缩、剪切机制下的地质作用,形成了该区一系列W、Cu、Au、Mo多金属矿床。

杨草尖矿区位于朱溪矿区南西7km处,同处塔前~赋春成矿带,目前已发现多处矿化迹象,且地物化特征与朱溪矿床有一定类似之处。

1 区域地质

杨草尖矿区所处塔前~赋春地区的大地构造位置位于钦杭结合带萍乐坳陷带东端(杨明桂等,2009),成矿条件优越。

塔前~赋春地区属扬子地层区的一部分,地层由变质基底(新元古界)和沉积盖层(石炭系~白垩系)组成。本区经历了四堡~晋宁期至燕山~喜山期不同样式的构造活动,形成了目前以逆冲推覆构造为主要格架的特征。区内侵入岩在地表出露规模均较小,以燕山期中~酸性花岗岩类最为复杂广泛。

2 矿区地质

矿区地表出露的地层主要有新元古界万年群,石炭统黄龙组及第四系(图1)。

图1 杨草尖矿区综合地质图

万年群为一套泥砂质复理石建造;黄龙组为一套碳酸盐建造,该套地层中Cu、W、Zn、Mo等成矿元素含量普遍偏高(徐良国等,1984)。

矿区的断裂构造发育,主断裂为与朱溪矿区同处于北东向的塔前-赋春推覆断裂及沿不整合面形成的推覆、滑脱断裂,次为北西向断裂。

地表出露岩体有杨草尖花岗闪长岩体,出露长约600m,宽约80m~140m,出露面积约0.17km²,以岩枝状产出,岩体中微量元素Cu、W、As、Cr、Co、Pb、Bi等比中国东部同类型岩浆岩元素丰度值高(迟清华等,2007);区内还见有少量小岩脉,主要有辉绿岩、闪长岩和花岗斑岩。

矿区地表主要见角岩化蚀变,呈环状围绕岩体分布。已知矿化主要有铜、金、钼等,地表矿化见于岩体外接触带的角岩化裂隙中,钻孔揭露出厚1.14m~5.94m,品位0.2%左右的铜矿化体。

3 地球物理、化学特征

3.1 地球物理特征

杨草尖矿区与朱溪矿区处同一个1:200000重力低异常区内。1:50000高精度磁测(图2)在区内圈出一处正负相伴生的磁异常,呈北东向团状分布,负异常分布于滑脱构造带附近碳酸盐岩中,正异常位于负异常南东侧,分布于包含杨草尖岩体的浅变质岩中。

该磁异常规模、形态、强度等特征与朱溪矿区的磁异常特征基本相同,此类磁异常在朱溪矿区已证实由深部大岩(矿)体引起。

图2 1:50000磁测△T等值线平面图

3.2 地球化学特征

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在区内圈出了一处W-Cu-Au-Mo多金属甲类综合异常。对该异常进行1:10000岩石、土壤、磁法综合剖面查证,异常曲线较好的元素有Au、Ag、As等,且异常部位与岩脉内外接触带和滑脱断裂带位置吻合(图3),推测异常与深部岩体和北东向构造有关。

图3 杨草尖矿区TP05线1:10000综合剖面图

4 成矿预测与结论

以往认为杨草尖花岗闪长岩体位于浅变质岩中,规模较小,且浅变质岩性质相对稳定不易成矿。通过本次研究认为:

杨草尖地区与朱溪钨铜矿床处于同一个晚古生代构造岩片内,其地质条件基本相同,且在杨草尖岩体内发现的金矿化证实其为含矿岩体;矿区磁测异常规模与地表出露的小岩枝规模不匹配,深部应存在大的隐伏岩体;矿区在地物化等方面的特征与朱溪矿区具有一定可比性,具备形成大中型蚀变花岗岩(斑岩)型+脉型铜金钨矿床的有利条件。

猜你喜欢
岩体成矿矿区
桂西沉积型铝土矿床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
新疆寨北山铜矿成矿新认识及找矿预测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中非铜钴成矿带矿床遥感特征研究
柴达木盆地北缘锂多金属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
加纳Amanforom矿区Ⅲ号隐伏金矿带的发现与评价
湖北省保康县堰边上矿区发现超大型磷矿
广东省蕉岭县作壁坑矿区探明超大型铷矿
基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的岩体爆破块度预测研究
层状岩石倾角对弹性模量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