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在普外科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实践与研究

2019-09-27 06:56王雪于志梅王晓春赵晓梅赵晓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26期
关键词:护师工作坊普外科

王雪 于志梅 王晓春 赵晓梅 赵晓琳

临床护理实习带教是普外科护理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理论联系实践的桥梁,对于理论知识及临床专业技能的教学有重要意义[1-3]。对实习护生进行培训,需全面了解实习护生在实践临床工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初步制定教学目标,完善教学实习的具体方案[4]。全面调查并分析确定护理实习教学中的重、难点,并有计划地在培训中作为重点培训内容进行详细讲解、示范。评估每位实习护生的护理实践技能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可针对护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5]。临床护理“工作坊”教学模式,主要探讨护理教学中面临的重点、难点,以提升实习带教的学习效果为目标的教学方式。通过讨论、短讲、小组活动等多种方式,带动护生积极思考、探讨与交流[6]。近年来,通过“工作坊”形式开展的教学活动,适时地为实习护生与带教老师创造了交流、学习机会。对培养护生的临床思维,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提高护生与带教老师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沟通。充分利用“工作坊”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带教活动,现报告已取得的成效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6 年5 月—2017 年4 月在普外科临床护理的82 名实习学生作为对照组;2017 年5 月—2018 年4月在普外科临床护理的80 实习生作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护生中,男8 名,女74 名;护生年龄为19~23 岁,平均年龄为(21.00±1.70)岁;其中本科20 名,大专32 名,中专30 名。观察组的护生中,男12名,女68名;护生年龄为19~24岁,平均年龄为(21.71±3.30)岁,其中本科19 名,大专31 名,中专30 名。实习时间为8 周。对照组实习生采用传统的带教方法,实验组进行“工作坊”模式的带教实习。两组学生年龄、性别、教育背景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可进行入组研究。

1.2 方法

1.2.1 带教人员 选取本科室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高年资护师或主管护师参与带教,入组带教护师均已取得临床师资培训合格证,且拥有5 年以上护理工作经验,职称在护师以上。对符合条件的10 位带教护师采用随即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进行实习培训;观察组采用“工作坊”模式进行实习带教。

1.2.2 带教方法(1)对照组:将入组的82 名实习学生采用随机数字法进行随机分组,每组5 人,实施常规传统教学模式。由带教老师讲解普外科护理规范,包括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操作实践,主要内容为基本护理项目流程、主要病种的临床表现及护理等内容。带教时间为8 周,带教老师对实习生进行一对一带教。(2)观察组:按时间顺序将入组的80 名实习生分为每组20 人,以8 周为一周期进行轮转。其中每5 人为一小组2 周轮换一小组,采用工作坊方式进行教学。分别设为“甲乳工作坊”“胰胆工作坊”“胃脾工作坊”“肛肠工作坊”。每个工作坊分别由一位带教老师参与小组带教,引发思考,促进互动,推动成长,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集体分享,团体讨论,头脑风暴,教师点评,行为训练等轻松愉快的方式进行带教。

1.2.3 考核方法 每8 周带教结束后,从实习在综合能力,护师对学生的满意度,学生对带教的满意度3 个方面进行考核。(1)学生综合能力评价内容共4 部分,包括健康教育测评(10 项)、专科操作(10 项)、基础操作(10 项),采用10 级评分法,从准确无误到完全失败,分别10~1 分;理论考核以试卷形式进行,满分100 分。按照综合能力总分=健康教育+专科操作+基础操作+70%×理论考核成绩计算。60 分以上为合格,85 分以上为优秀。(2)护师对学生的满意度包括工作态度(30 分)、学习进取精神(30分)、劳动纪律(40 分),总满意度100 分。(3)学生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包括护理教学活动(30 分)、业务教学能力(30 分)、教学态度(20 分)、自身素质(20 分),总满意度100 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生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合格率及优秀率

经过8 周的培训,观察组护生综合能力评价成绩、合格率与优秀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带教护师对学生的满意度

观察组护师对学生教学效果的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实习护生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

观察组实习护生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的评价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3.1 工作坊模式提高了带教效果

普外科临床护理实习带教至关重要,对于增进实习护生掌握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有重要意义。实习护生往往较为缺乏临床经验,所掌握的理论知识难以与临床实践结合,无法灵活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将工作坊模式应用到普外科实习护生带教中,通过设置不同版块的工作坊将实习护生分组,并根据版块内容由带教老师带领做系统学习,成体系的掌握相应的操作技能与专业知识。在不同工作坊中实习护生就实际问题相互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对所参与处置的临床病例展开讨论。

3.2 工作坊教学模式较传统模式的优点

工作坊模式是目前新兴的教学管理模式,该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及寻找对策[7]。本实验主要参考了Karimi 提出的工作坊模式提高护生实习考核成绩的相关经验,并根据实际情况应用于普外科护理实习带教中。根据本研究结果,认为工作坊模式具有以下优点:(1)重点明确,使实习带教具有目的性。工作坊小组内,护师与护生共同讨论以明确教学目标。带教护师有针对的进行带教,避免了传统教学的盲目性,利于师生把握目标进行实习,并及时了解、改进带教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提高了教学质量[8-9]。(2)调动护生的积极性,增强实习培训的效果。工作坊是通过体验、参与、互动、探讨的方式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进行结合的教学模式[10],为护生营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使接受培训的护生获得较好的实习效果。(3)分组活动,便于管理。按照系统设置工作站且分小组进行带教,利于带教护师对每位护生进行管理,且教学内容成体系也方便护师进行准备与讲授。避免了传统培训形式呆板、常规的弊端,带教护师能系统地结合理论知识对操作技能进行讲解与演示,使实习护生印象深刻。这也是对传统单向讲授模式的补充[11-12]。

表1 两组综合能力评价成绩比较

表2 两组护师对学生教学效果的评价(分,)

表2 两组护师对学生教学效果的评价(分,)

表3 学生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评价(分,)

表3 学生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评价(分,)

3.3 工作坊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带教护师与实习护生的满意度

工作坊教学模式引入了多种流行的带教方式,如专题讲解、团体讨论、小组游戏等方式,带动实习护生参与其中[13-14]。结果显示,护生对带教护师的教学满意度提高,带教护师对护生的培训考核成绩满意度提高。

综上所述,工作坊模式对于普外科临床护理实习的教学效果提高明显。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护生参与实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参与积极性,对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技能等方面的掌握与理解更加深刻。同时鼓励师生共同参与,增进了师生对于带教活动与效果的满意度,方案易于实施,方便管理,效果显著[15-17]。

猜你喜欢
护师工作坊普外科
工作坊模式下汽车保险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普外科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更 正
临床护理“双师型”教师压力源相关因素与对策研究
论双导师讨论式工作坊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教学中的应用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爱的旋律
第二届“新革命史工作坊”会议综述
分层次管理对关节外科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