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和蛋白类饮食对临床肝功能检测结果的影响

2019-09-27 06:56潘学万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26期
关键词:肝功能脂肪实验组

潘学万

在检验项目中,肝功能测定是基础性项目内容。根据实际调查数据统计发现,普通门诊中肝功能测定的频率达到12~28%之间[1]。但对于采血的时间提出了清晨空腹的规定,以上要求在诊治疾病时效性方面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有长期研究指出[2],淀粉类碳水化合物饮食会影响肝功能的检测结果,但伴随社会经济发展与人们日常生活质量的改善,早餐营养成分也有所改变,已经过渡至蛋白与脂肪优化搭配的多能型结构。而这种饮食类型对于肝功能检测结果的影响结论并未确定。为了能够详细地研究脂肪与蛋白类饮食对临床肝功能检测结果的影响,我们做了进一步的探究与分析。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2016 年12 月—2017 年12 月期间,辖区共由50 例参检者进行了常规体检,主要是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对50 例常规参检者进行平均分组,主要分为实验组(n=25)与对照组(n=25)。对实验组具体标准的要求为:10 例女性参检者与15 例男性参检者,其中,最大年龄是72 岁,最小年龄是3 岁,实验组的平均年龄为(59.34±13.21)岁。而对照组的具体标准要求为:12例女性与13 例男性,其中,最大年龄是74 岁,最小年龄是5 岁,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为(59.22±13.25)岁。那么整体的实验依据是:(1)年龄在3~74 岁之间;(2)经伦理委员会批准;(3)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的依据为:(1)临床资料不完整;(2)不同意本次研究。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了综合的分析与对比,对比分析两组之间的差异性不明显,组间对比呈现为P>0.05。

1.2 检测方法

两组参检者在试验前一天进餐正常。

对照组试验前一天晚餐以后禁食12 h,于第二天清晨7 时在空腹状态下,由专业工作人员采用真空釆血法,自肘正中静脉位置抽取3~5 mL 血液进行检测[3]。

实验组于进食蛋白、脂肪类标准餐后2 h 抽血,所有参检者摄入200~300 mL 牛奶、1 个茶鸡蛋。同时,在个人食量之上增加50~100 g 的面包[4]。在就餐后2 h 进血液采样,并将抽取血液装入到试管中编号。通过2 500 r/min 的速度离心处理15 min,将血清分离出来后检测[5]。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要安排固定工作人员,且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8℃,对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 ase,ALT)、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指标进行检测。整个测定过程选择使用的仪器为深圳迈瑞BS 400 和BS 8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对检验误差进行有效排除[6]。

1.3 评价指标

首先是对两组参检者各项肝功能检测结果的分析,其次是对其进行对比探究,评价其存在的具体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主要是对参与常规体检的参检者检验结果的科学分析,而参加常规体检的人数为50 例,所采用的体检软件为SPSS 21.0,而(x±s)所表示的就是计量资料,行t检验,判定标准数值为P<0.05,从而能够证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主要是对两组参检者检测的各项肝功能结果合理地分析,能够发现两者结果的差异性,实验组TBIL、DBIL、ALT、AST、ALP检测结果与对照组的组间差异不明显,组间对比呈现为P>0.05,如表1 所示。

3 讨论

目前阶段,肝功能检测要求空腹抽血这种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并被列入到医学教科书与参考书内容中[7]。最主要的理由包括3 部分:(1)空腹状态下的血清淡黄且清亮,而饭后血清会浑浊,对比色与比浊的结果产生不利的影响;(2)进食以后的维生素、离子、脂肪与蛋白等相关物质会出现暂时性的改变;(3)在进食以后,伴随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其血容量也会出现改变,进而稀释分析物,难以对机体的初始状态进行真实地反映[8]。

正是受以上要求限制的影响,同样也制约了临床诊治工作的开展。近年来,国内外已经有部分专业学者提出质疑并出具了相应的研究报道,但由于我国研究所采用的检测方法和统计方法相对落后,亦或是试验样本不充足,与临床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这一观点并未被接受[9]。在国外,不仅研究对象的数量较少,试餐食物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我国,主要将香肠、鸡蛋、高脂餐奶油和蛋黄粉等等当做标准的试餐食物,在餐后人体血清的生化变化与我国早餐生活规律严重不符合,所以始终未得出权威性的结论认证。

在我国,早餐以馒头、米饭和米粥为主要构成的碳水化合物饮食不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的论证已经被证实,所以有必要针对早餐蛋白类食物与脂肪类食物对于肝功能检测结果的影响进行研究,以期对既有研究缺陷加以弥补[10]。

在此次研究中,对传统且容易对进餐产生不利影响的无意义指标摒弃,并选择使用精密程度较高的深圳迈瑞BS 400 和BS 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有效地规避了餐后的乳糜微粒食物色素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同时采用SPSS 21.0 软件处理参检者的全部数据信息,具有较高的重复性优势[11]。根据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于进食蛋白、脂肪类标准餐后2 h 抽血,主要是对其各项肝功能(TBIL、DBIL、ALT、AST、ALP)进行的检测[12],和对照组结果比较,对照分析的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由此可见,此研究所得结论的临床意义明显:

第一,农村地区或者是与医院距离较远的参检者,在路途中可以进餐或者是饮水,而无需为进餐对肝功能标本的影响而担忧。这样一来,能够有效规避空腹状态下的体能消耗,同样也避免了进食量较少而无法及时验血确诊所增加的资金支出。

第二,急诊患者或者是疑难疾病患者能够随时接受肝功能检查,也为临床确诊和诊治预留了充足时间[13]。

第三,若有必要对患者肝功能动态变化进行了解和评价,同样也能够及时提供所需数据信息,并为预后效果改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表1 两组参检者各项肝功能检测结果对比()

表1 两组参检者各项肝功能检测结果对比()

在该研究中,此辖区幼儿会定期接受血常规体检,幼儿园也会组织幼儿接受常规体检,辖区内年龄超过65 岁的老年人在体检中以肝功能为主要检查项目。所以辖区内接受体检的人数较多,年龄分布广泛,所以研究的普适性较为突出。然而,在此研究中的研究对象数量并不大,研究数据结果并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仍需后期采集大量研究样本,对这一结论加以论证。

综上所述,接受常规性体检过程中,在检查TBIL、DBIL、ALT、AST、ALP 项目的时候可以随时抽血进行检验,且无需受到饮食的限制和影响。也就是说,脂肪和蛋白类饮食并不会对临床肝功能检测结果带来影响。

猜你喜欢
肝功能脂肪实验组
减肥后脂肪去哪儿了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脂肪竟有“好坏”之分
反派脂肪要逆袭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心情嗨起来,脂肪也一起嗨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
B[a]P和DDT亚急性联合暴露对小鼠肝功能酶ALT、AST和γ-GT的影响及作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