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坏死性肠炎手术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2019-09-27 06:56李魁左菲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26期
关键词:坏死性肠炎胃肠功能

李魁 左菲

急性坏死性肠炎是临床上致死率较低的一种胃肠道疾病,该疾病好发于小肠,但是随着疾病的发展,可逐渐蔓延至整个胃肠道,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大面积胃肠功能受损,因此,在患病后,应尽早接受治疗[1-3]。常规的保守治疗是给予患者补液、抗炎等对症治疗措施,虽可缓解临床症状,但是其治疗效果不佳[4-5];对于急性坏死性肠炎,最佳治疗方法是让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为了对比手术治疗以及保守治疗的效果,特选取了132 名患者,均为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到院就诊的急性坏死性肠炎患者,两组患者按照平均分配的方式,采用电脑随机分组,对照组66名,观察组66名,对照组患者接受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法下,对比患者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研究要求,所有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入院为研究样本的患者,均为临床诊断的急性坏死性肠炎疾病,遵循患者自主意愿,核对入排标准纳入132 例患者,将132 例患者进行电脑随机分组,分为各有66 例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2 例,女性患者34 例,年龄区间在24~72 岁,平均年龄为(50.92±2.91)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30 例,女性患者36 例,年龄区间在25~76 岁,平均年龄为(50.72±3.85)岁;研究在开始筛选患者之前,均获得医学伦理会审批,研究人员将患者的一般资料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纳入研究的患者,需接受各项基础检查,如:X 线、MRI、病理学检查等,证实为急性坏死性肠炎疾病;(2)无性别要求,年龄在17~85 岁;(3)常规治疗效果欠佳;(4)血常规血生化检查后,患者无明显功能异常;(5)精神状况良好;(6)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患者不愿参与;(2)患者的生存质量差;(3)伴有传染疾病:艾滋病、乙肝等;(4)身体素质极差不能耐受手术;(5)同时伴有严重的重大器官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保守治疗,给予患者抗感染、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调节肠道菌群等对症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手术治疗,在进行手术前,评估患者的病情,对于出现胃肠坏死倾向的患者,应给予患者手术切除,若是患者病灶仅有小范围穿孔或者无坏死现象,可直接封闭患者的肠系膜;对于局部坏死严重的患者,可将局部坏死的肠段进行切除[6]。

1.3 观察指标

研究人员统计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长。统计患者切口感染、疼痛、胃肠道黏连等并发症发生率。研究中的数据均使用软件进行处理。

1.4 统计学方法

按照数据类型的不同,研究中的观察指标可分为计数资料(%)以及计量资料(),两种数据均使用统计学软件(软件版本:SPSS 20.00)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以及χ2检验,对P值进行判断,P<0.05 表示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长对比

观察表1 数据可得知,观察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患者短,且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恢复状况优于对照组患者,统计得知,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长较对照组患者短,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长的数据对比(d,)

表1 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长的数据对比(d,)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

统计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组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2)、疼痛(1)、胃肠道黏连(0),并发症发生率为4.55%(3/66);对照组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4)、疼痛(5)、胃肠道黏连(2),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11/66);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坏死性肠炎,也是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的简称,该疾病的发病率不高,但是由于该疾病较为凶险,一旦发病,患者的生命健康会受到威胁,该疾病在发病早期,不具备典型症状,临床误诊率以及漏诊率极高,严重的患者在耽误治疗后,甚至会出现生命危险[7]。急性坏死性肠炎患者会出现便血、呕吐、急性腹痛、腹胀等症状,可累及整个胃肠道,导致胃肠道功能损失。对于急性坏死性肠炎,临床上有两种治疗方法,一种是保守治疗,通过对症治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显著,对症治疗起效慢,往往会耽误患者最佳手术治疗时期,患者的接受程度不高,预后效果不佳[8];另一种是手术治疗,由于急性坏死性肠炎病情发展迅猛,病情危急,尽早确诊,并给予患者对症治疗措施后,选择最佳手术治疗时期,让患者接受手术治疗,以降低病死率[9]。多数研究以及专家学者指出[10-11],胃肠道疾病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发生切口感染的风险远高于其他类型手术,胃肠道疾病遍布各个年龄阶段,但是高龄患者占大多数,患者的年龄越大,自身的抵抗力以及抗感染能力大大降低,因此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前,应及时的为患者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在提升患者的抗感染能力后,再为患者实施手术治疗,不仅可以降低发生并发症的风险,还能提升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均分为两组,每组患者66 例,让观察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保守治疗,两组患者分别接受不同的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患者快,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长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结果与逯金海[12]的研究结果一致,均证实了手术治疗急性坏死性肠炎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坏死性肠炎患者,让其接受手术治疗,相对于保守治疗,手术治疗能有效的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长,尽早恢复胃肠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坏死性肠炎胃肠功能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大鼠急性肠炎模型制备方法的建立与探讨
藏药六味肠炎灵治疗肠炎临床疗效观察
术后早期营养对胆管癌患者术后营养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