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静脉输液中预防静脉炎的效果探讨

2019-09-27 06:56薛小妹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26期
关键词:静脉炎输液静脉

薛小妹

对于连续性静脉输液患者而言,静脉炎是一种常见并发症,其该病症以局部组织红肿、疼痛,触及串珠样结节或条索状硬条为主要表现[1]。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在静脉输液中,静脉炎发生率高达25%~80%,其既会增加医患矛盾,还会对患者疗效产生不利影响[2]。而患者在静脉输液期间,通过对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加以干预,对于预防和减少静脉炎具有积极意义和价值[3]。本文选取我院门诊输液室收治的行静脉输液患者60 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 例,即对优质护理在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预防中的效果做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 年10 月—2018 年10 月我院门诊输液室收治的行静脉输液患者60 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 例。其中,对照组男16 例,女14 例,年龄为20~74 岁,平均年龄为(48.2±10.3)岁。观察组男15 例,女15 例,年龄为21~73 岁,平均年龄为(47.3±9.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即穿刺前,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健康指导,按照常规方法,消毒穿刺部位,成功穿刺后,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监测等;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优质护理,具体措施为:

(1)强化穿刺技术。即穿刺血管需选择回流顺畅、弹性好、充盈度好的血管,避开静脉瓣、肢体关节部位以及有疤痕、炎症、硬结等处的静脉,成人不宜选择下肢静脉穿刺,这是穿刺成功的关键;对于连续输液,则需按照先细后粗、由远端向近端等原则制定静脉使用计划。使用可活动肢体,局部热敷能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改善血液循环、血管扩张,使静脉提高穿刺成功率。输液前先用无菌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成功穿刺后,再将特殊药物输入,注意根据药物性质在输液前进行适当稀释、加温和减慢滴速等,穿刺部位需注意保暖。

(2)改善输液工具:目前临床使用的多为普通输液器,输液中输液反应时有发生,除细菌污染反应、热源反应外,不溶性微粒引起的微粒污染反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这一现象,护士在治疗前做好宣教,针对一些刺激性、易引起静脉炎的药物,改用一次性营养精密过滤输液器,通过精密输液器终端过滤膜装置,不溶性微粒被精密过滤装置截留,减少药物对血管的刺激,降低输液疼痛和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确保输液安全,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3)医用湿敷贴的预防:对于输液引起的皮下渗液肿胀、疼痛及静脉炎、软组织炎性肿胀、穿刺引起的炎症肿胀、使用静脉留置针的人群等,沿血管走向外敷专用医用湿敷贴,外敷时间30 min/次,2 次/d。

(4)加强巡视:即采取责任制整体护理形式对连续输液患者进行护理,患者输液期间护理由责任护士负责,为提升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可实施责任追究制,有奖有罚,并纳入绩效考核,注意做好交接班,并加强巡视。若患者输注的是高危药品,则需将警示卡挂在床旁,注意定时对患者进行巡视,一般1 次/h,注意对患者静脉炎发生情况、处理方法、用药管道是否通畅、输液部位有无疼痛等进行观察,期间注意对患者心理变化予以观察,护患之间加强交流,以及时安抚其情绪,从而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接受治疗。

(5)强化健康教育:即采取个人宣教、健康宣传画册、入院输液室设立健康视频宣教等方式将静脉炎表现、危害、预防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详细的告知患者,叮嘱患者及其家属注意对穿刺部位有无异常渗出、红肿、出血等进行密切观察。注意定时向患者介绍静脉炎相关知识,以提升患者认知度。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采用INS 输液治疗实践标准[4]进行分级:无症状0 级;伴或不伴疼痛,输液处发红为1 级;输液处伴水肿或发红,且疼痛为2 级;输液处伴水肿或发红,疼痛,形成条索状物为3 级;输液处伴水肿或发红,疼痛,可触及2.5 cm 条索状静脉,且流出脓液为4 级),静脉炎发生率=静脉炎例数/总例数。预防静脉炎知识掌握情况(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评估,包括静脉炎表现、危害、预防方法、注意事项等,分为完全掌握、部分掌握、未掌握等),掌握度=(完全掌握例数+部分掌握例数)/总例数×100.0%。对比满意度评分(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量表进行评估,包括5 项内容,服务态度、改良输液工具、护理技术、健康教育、治疗环境等,各项分值为0~10 分,满意度高低与分值高低呈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 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对比

在静脉炎发生率上,观察组为6.67%较对照组(26.6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预防静脉炎知识掌握度对比

在预防静脉炎知识掌握度上,观察组为96.67%较对照组(8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满意度评分对比

在满意度评分上,观察组在服务态度、改良输液工具、护理技术、健康教育、治疗环境等评分较对照组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静脉炎发生情况对比[例(%)]

表2 两组并发症对比[例(%)]

表3 两组满意度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在门诊输液护理工作中,静脉炎是较为常见的问题,其不仅会导致患者面临较大的痛苦,且会增加医护工作量[5-6]。该病症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输液对静脉血管产生的化学刺激以及静脉导管插入等形成的血栓和炎症所致。穿刺插管时对患者血管产生的机械性损伤与早期静脉炎关系密切,而后期则与药物刺激以及患者体质特殊等有关[7-9]。对于静脉输液患者而言,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干预,则可对静脉炎予以有效预防[10]。本文通过从传统的护理模式转变为优质护理模式的对照,从强化护理技术、改良输液工具、湿敷性预防、加强巡视、健康教育等方面,提供安全、满意的优质护理服务,不仅能避免患者发生静脉炎,同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患者治疗痛苦,并使其掌握静脉炎输液工具的相关知识,进而达到提升其满意度评分的目的[11]。本文的研究中,在静脉炎发生率上,观察组为6.67%较对照组(26.6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防静脉炎知识掌握度上,观察组为96.67%较对照组(8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满意度评分上,观察组在服务态度、改良输液工具、护理技术、健康教育、治疗环境等评分较对照组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见,在静脉输液期间对患者加强优质护理对于预防静脉炎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该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12]结果相似,即在静脉炎发生率上,观察组为5.0%较对照组(20.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防静脉炎知识掌握度上,观察组为95.0%较对照组(82.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满意度评分上,观察组在服务态度、改良输液工具、护理技术、健康教育、治疗环境等评分分别为(9.2±0.7)分、(9.5±0.4)分、(8.2±0.7)分、(8.7±1.4)分、(8.8±1.2)分较对照组[(7.1±0.5)分、(7.1±0.5)分、(6.1±0.4)分、(7.0±0.7)分、(7.2±0.8)分]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可见,在静脉输液期间对患者加强优质护理对于预防静脉炎具有积极作用和意义。

综上所述,在静脉输液期间对患者加强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既可有效预防和减少患者静脉炎,还能提升其满意度以及预防静脉炎知识的掌握度,从而保证其输液安全。

猜你喜欢
静脉炎输液静脉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妇产科血栓性静脉炎临床护理
颈枕输液袋
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联合超声电导仪治疗静脉炎30例
请您收藏
——输液反应抢救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