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心理护理对抑郁症心理波动的效果研究

2019-09-27 06:56许晓静王晓轩张新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26期
关键词:波动依从性病人

许晓静 王晓轩 张新风

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加大,抑郁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抑郁症是一种心境障碍,可导致患者情绪消沉,产生悲观厌世甚至自杀行为[1],虽然每次发作均能自行缓解,但由于病情的反复发作,给其健康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2]。对抑郁症的临床干预除了药物治疗以外,护理措施及心理干预尤为重要[3],特别是对于患者心理波动的影响较大。对此类患者除了常规的治疗及健康宣教外,采用心理护理与综合干预措施具有重要价值,基于此,为了探讨合护理联合心理认知干预对抑郁症患者心理波动的影响,本研究选取湖北省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非药物治疗科近2 年进行治疗的抑郁症患者共100 例,目的是探索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心理波动的影响,现将临床效果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湖北省荆州市精神卫生中心非药物治疗科(2016 年1月—2018 年1 月)进行治疗的抑郁症患者100 例,在患者同意的前提下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进行分组,对照组(n=50)接受常规护理,其中男性患者有27 例,女性病人有23 例;年龄区间20~65 岁,平均(46.54±3.63)岁;病程3~40 周,平均(24.21±2.65)周。观察组(n=50)接受综合护理联合心理认知干预,其中男26 例,女24 例;年龄20~66 岁,平均(46.55±3.62)岁;病程4~40 周,平均(24.21±2.65)周;两组病人以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所有患者都知情同意并且复合诊断标准。排除标准:(1)酒精依赖病史者;(2)严重自杀风险者。另外,本临床观察通过了医院的伦理审查。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注意休息、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日常卫生等[4],观察组接受综合护理联合心理认知干预:

1.2.1 综合护理(1)药物干预:抑郁症病程较长,需长期服药,因此应强化药物干预,指导患者应按医嘱服药,并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同时要求其家属参与,起到监督的作用,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5];(2)家属支持度:向患者家属及时汇报患者的病情和恢复情况,让其尽可能给予患者更多的照顾和关心,陪同患者一起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改善患者心理状态[6];

1.2.2 心理认知干预(1)心理疏导:积极疏导患者心理,鼓励其说出内心感受,尊重其隐私,支持其心理活动[7];(2)心理认知干预:强化心理认知干预,罗列患者不良情绪,根据具体事件和情景进行纠正,并引导其进行反思,重建认知观念,教会其转移、发泄、倾述情绪,树立自身价值[8]。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依从性和生活质量以及心理波动情况。(1)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评价,包括4 项内容,采用5 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越好[9];(2)心理波动:采用Hamilton 编制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与焦虑量表(HAMA)评价,共17 项内容,分值0~4 分,严重抑郁症:>24 分;肯定有抑郁症:17~24 分;可能有抑郁症:7~16 分;正常:<7 分[10]。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取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人的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的病人在护理之后的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的病人,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病人的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的病人在护理之后的GQOLI-74 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病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心理波动情况对比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依从性对比[例(%)]

表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GQOLI-74 评分对比(分,)

表2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GQOLI-74 评分对比(分,)

护理后观察组病人的HAMD、HAMA 评分都显著优于对照组病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生活与工作压力加大,给患者的精神产生了不良影响,出现了许多精神类疾病。其中抑郁症发病率较高,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复杂,与性激素、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单胺类神经递质、表观遗传学、遗传学等有密切关系,并能相互影响,加剧疾病发展。对于抑郁症的治疗,常规采用抗抑郁类药物干预措施,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较大的不良影响。

综合护理是指从多方位、多角度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方式,综合护理的设计内容非常广泛,包括用药护理、病情观察、生活起居护理、环境护理等诸多方面。心理认知护理干预则是注重患的心理疏导,消除其负性情绪,提高其治疗信心[11-13];通过综合护理及心理干预,实现对患者全方位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治疗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本研究结果可以发现,护理后观察组病人的HAMD、HAMA 评分都显著优于对照组病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综合护理联合心理认知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波动,分析是综合护理帮助患者解决了困难,心理认知干预提高了疾病认知度,改善了情绪;观察组的病人在护理之后的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的病人,经过统计分析发现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综合护理联合心理认知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分析是联合干预帮助患者树立了治疗信心,提高了治疗依从性;观察组的病人在护理之后的GQOLI-74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病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综合护理联合心理认知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分析是联合干预发挥了两者的优势,不仅能促进其身体康复,还能消除其负性情绪,提高了生活质量,学者王磊等[14]探讨了认知行为综合护理措施在抑郁患者中的应用疗效对比,研究结果发现,通过综合护理与心理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抑郁患者的精神状态,提高治疗效果,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联合心理认知干预能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心理波动,促进生活质量提高。

表3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心理波动情况对比(分,)

表3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心理波动情况对比(分,)

猜你喜欢
波动依从性病人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谁是病人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羊肉价回稳 后期不会大幅波动
11月汇市:波动率降低 缺乏方向
微风里优美地波动
2019年国内外油价或将波动加剧
病人膏育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我帮病人“走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