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模式应用于新生儿科护理质量管理的效果

2019-09-27 06:56苏艳霞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26期
关键词:住院新生儿护士

苏艳霞

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中的核心内容,受到很多医院管理者关注。在护理管理工作开展方面,医院管理者需要以护理质量提升为主要目的,尽量减少医患纠纷事件。新生儿科是医院特殊科室之一,住院患儿年龄偏小,本身抵抗能力较差,若护理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便有可能威胁到患儿生命健康。因此,在新生儿科护理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必须重视护理质量提升工作。PDCA 模式是科学管理手段之一,在护理管理方面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本文主要选取本院(本科室)2016 年3 月—2018 年7 月收治的300 例住院患儿为研究案例,对PDCA 模式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对比,具体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室2016 年3 月—2018 年7 月收治的300 例住院患儿为研究案例。对照组150 例,男性92 例,女性58 例,年龄3~27 d,平均年龄(7.8±2.7)d。观察组150 例,男性93 例,女性57 例,年龄2~28 d,平均年龄(7.7±2.8)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所有患儿住院原因包括早产儿、新生儿窒息与肺炎等,患儿家长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排除标准:排除有合并疾病的患儿。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均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均采用PDCA模式进行护理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制定护理计划:在新生儿科患儿护理管理工作开展方面,首先需要制定护理计划,保障护理工作顺利实施。在护理计划制定过程中,护士需要对以往护理方式进行总结,研究护理问题及原因。通过小组形式对新生儿科护理标准和感染控制措施进行探索,在争取医生及患儿家属意见之后进行护理计划制定[1-2]。针对尿标本检验、胃管固定与手腕带使用等问题进行护理内容制定,由全科护士与护士长共同参与护理计划制定工作,确保护理计划内容科学、完整。

实施护理计划:在护理计划实施方面,组织护士学习护理知识,学习内容主要有护理工作目标、综合考评标准与季度计划等。在新生儿科护理计划实施过程中,护士长必须对护士阶段性护理工作进行分析,通过护士例会反馈护理工作,结合护士护理工作问题进行计划调整,提高护理人员质量意识与管理意识等。在住院患儿护理管理方面,所有护士必须掌握护理质量标准,护士长可通过量化管理方式进行护理人员管理。各护士需要明确岗位职责,在新生儿科护理管理过程中加强工作质量控制,通过质量标准约束工作行为,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3]。护士长通过监督、指导作用发挥对护士新生儿科护理中错误行为进行纠正,为护士护理管理提供正确指导,降低住院患儿护理风险。

检查护理质量:在新生儿科护理质量检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一级护理质量标准执行,加强护士护理结果和护理过程中检查,尤其是在薄弱护理环节方面需要对护理问题原因进行总结。根据护理部门质量控制标准加强薄弱环节监督检查工作,深入研究护理质量缺陷原因,对相关责任护士进行针对性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护士长每周定期组织会议,对新生儿科护理问题进行总结,群策群力解决护理问题,并对护士及科室护理检查问题进行记录[4-5]。

处理阶段:定期评价新生儿科各护理人员工作质量,根据护理问题提出针对性指导方案,避免重复错误。针对现阶段未解决护理管理问题,总结护理质量产生原因,在例次会议上提出解决对策,共同探索护理方案改进措施,开展下一PDCA 循环管理,加强护理质量管理控制[6]。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护理质量评分进行统计,包括消毒隔离、病房护理与基础护理;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可分为不满意、满意及非常满意,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总人数×100%;对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主要包括用药错误、意外事故、输液外渗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3.0 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对照组护理人员的平均消毒隔离、病房护理及基础护理评分均低于观察组护理人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36、39.532、39.302,P=0.000 <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患儿家长满意度低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37,P=0.016 <0.05)。详见表2。

2.3 两组不良事件情况对比

对照组不良事件(包括用药错误4 例、意外事故7 例、输液外渗7 例)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包括意外事故3 例、输液外渗4 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74,P=0.019 <0.05)。详见表3。

3 讨论

新生儿身体发育不全,身体比较脆弱,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无法表述疗效,因此在住院患儿治疗方面难以掌握发病机制[7-8]。PDCA 管理循环是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方式,被证明具有良好的实用性[9-10]。护理管理是新生儿科治疗工作开展中的重要内容,对患儿生命安全具有较大影响。在PDCA 管理循环中,先要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并依照计划进行实施。完成所有护理流程之后,对整个护理过程进行检查,找出相应的问题并进行处理,以此来对护理计划进行改进。经研究发现,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00%,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67%;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74,P=0.019<0.05)。由护理结果对比可知,PDCA 循环管理模式能够降低住院患儿不良事件概率,为患儿生命安全提供保障。霍朝华[11]对新生儿科PDCA 循环护理进行了研究,发现PDCA 循环模式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10.3%>5.0%),与本研究结果比较相似。

表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对比[例(%)]

表3 两组不良事件情况对比

在新生儿科护理管理方面,PDCA 模式需要经过护理计划、计划实施、护理检查及处理四个环节,通过护理步骤不断循环增强护理管理控制,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在PDCA 循环模式应用过程中,护士可以及时发现新生儿科护理管理问题,从而采取相关弥补措施,降低住院患儿临床风险[12-13]。因为PDCA 模式能够为患儿生命安全提供基础保障,所以患儿家长都对这种护理模式比较满意。经护理满意度对比发现,对照组患儿家长满意度为89.33%,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7.33%;对照组患儿家长满意度低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37,P=0.016 <0.05)。闰春梅等[14]对PDCA 循环模式在新生儿科中护理质量评分进行了研究,该护理模式实施前后平均消毒隔离、病房护理与基础护理评分分别为(96.54±1.40)分、(96.25±0.97)分、(99.13±0.85)分,(97.31±1.13)分、(98.36±1.61)分、(99.45±0.63)分,与本研究质量评分统计结果比较接近。

综上所述,PDCA 模式在新生儿科护理管理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能够为住院患儿护理安全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住院新生儿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妈妈住院了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