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疾病经导管介入患者出院前健康教育效果

2019-09-27 06:56王伟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26期
关键词:出院心脏家庭

王伟

心脏疾病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临床在为此类患者提供诊疗时,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结合实际需要,为患者制定行之有效的诊疗方案,从而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1-2]。经导管介入是目前临床治疗心脏疾病的常见治疗方法,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但是由于心脏疾病病情复杂,且多数患者对心脏疾病相关知识掌握不足,增加诊疗风险[3]。因此,应在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期间,为患者做好护理干预配合。本研究旨在对心脏介入治疗患者家庭护理情况进行研究和讨论,现选取2017 年3 月—2018 年11 月86 例经导管介入治疗的心脏疾病患者,分析健康教育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 年3 月—2018 年11 月期间86 例接受心脏疾病经导管介入治疗的患者,所选患者均满足手术相关操作标准[4]及指征[5],患者本人意识清晰。根据护理方法分组,观察组(n=43)男性20 例,女性23 例,年龄48~79 岁,平均年龄(66.93±3.57)岁。对照组(n=43)男性21 例,女性22 例,年龄46~80 岁,平均年龄(66.89±3.63)岁。病例收集通过伦理审查,符合伦理委员会标准,纳入标准:(1)无沟通障碍者;(2)符合相关诊断标准;(3)满足治疗指征者;(4)治疗依从性较高者;(5)无过敏体质者。排除以下病例:(1)合并其他躯体严重及内外科严重疾病者;(2)合并精神类严重疾病者;(3)其他原因导致身体缺陷者;(4)合并肝肾功能、心肺功能严重损伤者;(5)多种原因导致无法与患者开展正常沟通者。两组临床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模式,患者治疗结束后,根据身体情况,准予出院,出院前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出院指导,告知相关注意事项。观察组患者采用给予出院前健康教育,详细方法如下:(1)护理需求调查:以谈心方式,与即将出院的患者进行沟通,在交流中掌握患者实际情况。与此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本组患者(或家属)家庭护理需求进行调查,结合调查结果,对患者开展对应健康指导。共发放43 份问卷,全部回收可用,无作废问卷。(2)调查结果分析:从患者反馈情况可以看出,很多患者情绪不够稳定,且对出院后用药、饮食、睡眠、康复等方面知识了解甚少。为此,确立以“提高患者出院后家庭护理效果”为重点的健康教育指导策略,旨在最大程度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3)健康教育具体内容:手术结束至出院前,护理人员对每个患者心理情况、病情及术后相关状况做全面了解,对护理记录进行观察,并对其进行完善。叮嘱患者出院后,要按照正确作息时间安排休息,保证患者作息正常。适当外出运动,多做室外运动,但是要结合自身耐受性,避免超负荷运动。结合患者病情,给予药物指导,讲解家庭服药要点及注意事项,根据每种治疗药物情况,指导正确用药,确保按时、按量用药,严禁私降低或增加药量甚至自停药现象。讲解康复及预后事项,告知患者定期复查身体的重要作用,与患者约定复查时间。对患者日常饮食习惯进行研究,发现问题,及时告知患者正确饮食的方法。根据患者需要,为其制定出院后饮食方案,告知患者需要严格遵守医嘱,从而强化患者家庭自我护理能力。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包括药物指导、饮食指导、睡眠指导、康复指导,每项满分10 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5]。与此同时,采用SDS、SAS 评分量表对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进行评分,SAS 标准:50~59 分轻度焦虑,60~69 分中度焦虑,>70 分为重度焦虑;SDS 标准:0~4 分无抑郁症,5~10 分偶有抑郁情绪,11~20 轻度抑郁症,21~30 分中度抑郁症,31~45 分严重抑郁症[6]。此外,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进行比较,取分0~100 分,分数越高越好[7]。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满意度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药物指导、饮食指导、睡眠指导、康复指导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情绪评分对比

两组出院前,SDS、SAS 情绪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SDS、SAS 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2.3 家庭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家庭护理质量评分、自我管理行为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权威文献报道显示[8],心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生命安全,是导致人口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临床针对心脏疾病,主要采用心脏介入术进行治疗,该技术创伤性比较小,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均比较高。但是,由于手术操作对医护人员技术要求比较高,为保证患者手术治疗效果,除了做好各项操作外,也要为患者提供术后正确指导,从而加速患者预后。既往文献研究发现[9],86%以上的患者认为,以专家讲座为主的健康教育方式,可发挥明显作用。还有80%左右的患者认为,护理人员个体化指导,对患者强化出院后管理具有重要帮助。本研究未对介入手术患者健康教育方式需求进行分析,而是将患者出院后主要护理需求作为研究内容,并更具患者实际诉求,提出对症的健康教育指导,从而满足患者就诊需要。

李广霞[10]观察发现,以健康教育路径模式为基础,构建优质护理服务体系,可显著提高患者就诊质量。同时潘海芳等[11]认为,为心脏疾病患者开展术前多媒体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患者手术耐受性,对患者预后具有较大帮助,上述文献研究内容充分证实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系统性出院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家庭护理质量及生活质量,同时改进患者家庭自我管理行为,缓解不良情绪,对介入术患者整体预后意义重大。此外,本研究结果证实,良好的健康教育,可指导患者出院后行为,改善焦虑与抑郁情绪,这与魏亚莉等[12]的报道结果基本相符,其认为针对性健康教育,可避免心脏介入术后出现严重情绪波动。

综上所述,对出院健康教育加以重视,结合患者实际需要,给予对应的健康指导,可提升患者出院后家庭护理效果,对保证患者手术效果意义重大。

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对比(分,)

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情绪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情绪评分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家庭护理效果对比(分,)

表3 两组患者家庭护理效果对比(分,)

猜你喜欢
出院心脏家庭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心脏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第五回 痊愈出院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心脏移植小史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