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之导读课课型探索

2019-09-27 06:21陈惠炀
教师·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悬念导入

陈惠炀

摘 要:如何进行整本书的有效阅读,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遇到的一大难题。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其进行有效阅读,成了一线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大课题。文章结合具体的案例,探索出一套整本书阅读的导读课基本的教学流程:一是从正确的导入入手,二是对封面的解读,三是品读精彩片段,四是巧借悬念。导读对象的不同,教学流程也就各不相同,但不管怎样,都是为了给学生不一样的导读体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关键词:导读;导入;封面;片段;悬念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8-0025-02

有人说,现在的阅读是属于学生们的放养式的阅读,他们喜欢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并没有把握一个准确的度,我想这样的方式必定会带着学生们走向阅读的弯路。阅读中,教师的引领至关重要,如此一来阅读课例中的导读课更是一种需要,是不可或缺的课型之一。在日常的教学中,笔者琢磨出了一套操作步骤:

一、正确导入,敲开阅读之门的敲门砖

岳乃红说:“导读课的目的是初步建立儿童与书的联系,激发学生内心的阅读兴趣。”正确的导入,就像哈利·波特的魔法一样可以迅速地抓住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整本书导读课的导入设计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入手,内容要有趣,要能和学生聊到一块儿去,也可以根据与书有关的内容进行设计导入,或制造悬念,这些都是引发学生阅读期待的催化剂。

如《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一书导读课的导入环节,教师让学生们玩猜一猜的游戏:“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是谁?”“故意说乌鸦唱歌好听,从乌鸦嘴里骗肉吃的是谁?”“仗着老虎的威风,在森林里大摇大摆地走着的又是谁?”这些都是学生们从课文里认识的狐狸形象——阿谀奉承、狡猾奸诈、诡计多端……与本书的狐狸爸爸形象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样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们的阅读期待。《鲁滨孙漂流记》一书导读课一开始,教师可以播放本书的一个电影片段,再让学生谈谈鲁滨孙初步给他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以激发学生想要更进一步地了解主人公的愿望,从而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亲爱的汉修先生》导读课导入时,教师可以先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和学生们聊聊自己平时喜不喜欢写日记、写作文。这个话题一下子就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他们侃侃而谈,表示各种的不喜欢。接着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自己小时候也和他们一样,但自从读过一本书后,自己的态度改变了,喜欢上了写日记,喜欢上了写作文,虽没能成为一个作家,但如愿以偿地成了一名语文老师,并询问学生想不想知道自己读的是哪本书。学生们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教师到底读的是哪本书,竟有这么大的魔力,可见,教师充满情趣的导入成了学生们阅读期待的催化剂。

二、解读封面,踏上阅读之门的踏板石

我们刚拿到一本新书,一般是从封面开始阅读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封面上获得一些信息,并抓住书名的特点、作者的介绍,借助封面上的图画、序言,以及封底的书评、推荐语等来进行设置疑問。

如在《长袜子皮皮》一书的导读中,教师可以从封面、作者、主要人物、序言、目录进行依次介绍,指导学生初步了解整本书,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一书导读中,由于书本故事性非常强,目录标题是按事情发展顺序来排列的,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好书本的目录,引导学生用串联目录的方法,初步了解书本的主要内容。《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一书的导读,教师可以先从作者开始介绍,引导学生重点阅读书本的序言,从序言中了解书本大概内容,了解作者的经历、媒体的评价和写作特色等,并告知学生读书可以先从序言读起的方法。《不老泉》导读时,精致而又蕴含丰富意义的封面就可以作为一个切入点,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展示该书的封面,让学生观察交流,看看能从封面当中能够获取哪些知识点,也可以让学生与他人进行互动讨论,交换彼此的意见。封面的观察是走进阅读世界的一扇窗。例如,让学生观察封面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这个小姑娘手里为什么捧着一只蟾蜍呢?她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她和不老泉之间有什么联系?”不断地产生疑问正是阅读一本书最好的兴趣导向。

三、品味精彩,走向阅读之门的魔法棒

一节优秀的导读课,就像是一部精彩的预告片。那么导读课上要选取哪些片段进行品读呢?教师的选取很关键。我们需要抓住最能反映作者的创作风格、最有趣的情节以及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进行前后勾连,给学生一颗激起阅读兴趣的闪亮钻石。除了激趣外,传授阅读方法也很重要,否则学生会缺乏课余读完整本书的动力。下面具体举几个导读课例子,分别从不同的切入点来品读片段并传授阅读方法:

(1)《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导读中,教师就以精彩、有特色的语言为切入点:先出示书中三张农场主的插图,再进行描述,让学生猜测他们分别是谁,由于作者语言幽默风趣,对人物形象刻画鲜明,学生一下子就猜出来了;接着让学生进行朗读,感受作家的语言特色,让学生投入语言的海洋中去;最后教师渗透阅读方法,告诉学生在读书中遇到精彩的语言可以有声有色地朗读,实在喜欢的可以做摘抄,并背下来。

(2)《长袜子皮皮》导读中,教师以人物形象为切入点进行导读设计:首先从皮皮的样子怪入手,在指导学生看封面图了解主人公皮皮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皮皮的样子,接着出示文中描写皮皮样子的片段让学生读,这位与众不同的女孩形象就这样深入每个人的心中;之后教师又选择皮皮的名字怪、言行怪、想法怪等片段让学生边读边做批注、写体会,进一步感受皮皮的非同寻常之处,激发学生进一步的阅读欲望,同时教给学生边读边展开想象、边读边做批注和写体会的阅读方法。

(3)《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导读中,教师引导学生从重点章节入手,引发话题,大胆猜测:先让学生选读重点章节,边读边思考:“这个片段主要写什么?三个小伙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文中的哪里看出来,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然后猜测情节发展,让学生预测、想象、阅读、思考、交流,逐步带领学生走进故事,使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更加浓厚,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预测故事、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运用信息等一些阅读策略。

(4)《特别的女生撒哈拉》导读中,老师引导学生从局部细节入手,引发话题:如文中对德里的无礼野蛮行为,波迪小姐运用了自己的宽容与机智见招拆招,这样的细节足以让教师找到和学生阅读之间的共鸣处。教师利用这样的细节,进行多种活动的创设,可以是表演,可以是诵读,并让学生进行讨论,走进人物心灵,深化意蕴的理解,能培养学生持续的阅读兴趣。这样从精彩部分入手回应全书,激发了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5)《装在口袋里的爸爸》这本书中插图很多,教师从引导孩子观察插图入手来品读精彩,这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切合实际并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好举措。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特别关注书中的插图,并进行了这样的预设:先让小朋友自己观察书中的插图,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插图和同桌交流。在互动之后,教师发布阅读任务:对照插图寻找原文进行进一步阅读,看是否和自己的看图猜内容一致。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阅读的火花在迸发,阅读思考的维度也在拓展,整个阅读向纵向发展。而且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让学生品读形式更加丰富,学生还可以给自己喜欢的片段画上插图,一举多得!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四、巧借悬念,翻转阅读之门的助推器

朱自强教授认为:“整本书的导读,教师对书中表现的内容应该掀开一些给学生看,同时又要遮住一些,不让学生看。为了引导学生阅读的渴望和兴趣,教师应该对全书的关键点心中有数,对全书最吸引人处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决定取舍。”所以教学时,我们可以抓住几个关键的情节,也可以抓一些有趣的情节,出示原文让学生阅读后便戛然而止,学生在读了这些片段后,便会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如在《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导读课结尾时,教师播放了电影片段《可怕的挖掘机》,最后画面定格在挖掘机上,教师采用一连串的提问作为结尾:“你知道发生了什么吗?你有什么担心的吗?书中的哪一章節就写了这个电影片段的?三个农场主为什么要这样追赶他们呢?结果怎样呢?”这样的问题,总会勾起学生心底的那根弦,阅读整本书的强烈愿望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长袜子皮皮》在出示最后一个片段:《皮皮去商店买东西》章节时,教师只出示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内容,学生阅读完后,教师制造悬念:“在这一章节里,还讲了皮皮去玩具店买了好多玩具,她买了哪些玩具?她买这么多玩具做什么?她还去药店买一种包治百病的药,她有没有买到?你读完了这一章节就知道了,你一定会被皮皮的爱心感动,并被她的话语和行为逗乐的。”教师具有诱惑性的问题,能很好地引发学生继续阅读的欲望。

五、规划阅读,手握阅读之门的钥匙

在学生们开启阅读之门前,教师还得引导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做一个规划,可以对后面的阅读提出一些要求,有目的的阅读比漫无目的的阅读效果要好得多。教师应尽量采用任务驱动法,明确读完书后的任务。如《鲁滨孙漂流记》一书有220页,一共21.5万字,让学生思考“打算用几天时间读完,每天要看几页”……并根据这些内容,设计一张阅读存折;再如,让学生读完《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后做一张好书推荐卡,读完《淘气包马小跳》后在班级举行一场“马小跳故事会”,读完《有呀有呀书店》后提出一个自己最关心的问题和同学展开讨论,等等。

因为导读的对象不同,所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们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自主调整教学流程,但不管怎样调整,教师在指导之前,自己要做到胸有成竹,才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导读体验。

参考文献:

[1]智卫琴.扬起“兴趣”的风帆——上好整本书导读课的几种策略[J].考试周刊,2015(94):25.

[2]刘 博.导读课,如何上——《时代广场的蟋蟀》导读课教学反思[J].新课程(中旬刊),2017(1):100-101.

猜你喜欢
悬念导入
中学语文课堂“悬念教学法”初探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关于中学语文“导入”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
智英赛:曹岩磊爆冷破断王林娜加冕无悬念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
起伏跌宕 曲径通幽——“悬念”在高考作文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