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提高实效

2019-09-27 06:35连景彬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文体量子考查

连景彬

实用类复合文本阅读的考查首见于2017年全国卷,至今只有两年的高考实践,是一种新颖的题型。因此对该题型的命题逻辑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把握,相应的高考复习教学策略,也有待进一步总结和优化。

针对2019届学生的备考,笔者提出了“三位一体”的复习策略,即深入研究、精准复习、精编材料,力求同步推进。

一、深入研究,把握考查方向和命题逻辑

实用类与论述类、文学类一起,共同构成了现代文阅读能力考查的三项基本内容,但是三者却有着不同的考查方向和明确的任务分工。从宏观角度看,文学类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论述类注重说理性和逻辑性,而实用类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但是三者都强调“四个自信”,凸显时代主题,落实立德树人。从微观角度看,实用类复合文本阅读也有其自身的能力考查要求和命题逻辑。

先从能力要求上看,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涉及理解、分析综合、评价和探究四个能力层级。如2017年全国III卷“博物馆的贡献”,考查的是对图表的阅读理解能力、概括和分析材料中相关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综合文章内容的能力。

再从命题逻辑上看。

首先,试题由两道选择题和一道问答题构成,三个小题在能力考查指向上既有合作也有分工:第一小题侧重于图文或概念理解、内容检索和信息筛选能力的考查,第二小题侧重于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的考查,第三小题侧重于文章内容分析综合和信息处理与探究能力的考查。如2018年全国II卷“知识产权”,第一小题考查图表理解能力,第二小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第三小题考查信息分类、归纳和概括能力。

其次,选择题和问答题在设问上有着不同的考量:选择题要求跨材料,其选项分别来源于几则不同的材料,涉及概念理解、内容表述、根据已有信息进行推断。如2018年全国III卷“图书出版产业”,第二道选择题的选项分别来源于第一则材料的一、二两段和第三则材料。而问答题在设问上通常因文设题,在呈现方式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内容要点概括型,如“概括出重视自然教育必要性的事实和理论依据”(2018年浙江卷),“图书出版业发生了哪些转变?请简要概括说明”(2018年全国III卷)。二是比較异同型,如“概括说明中美电视台纪录频道在直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2017年全国I卷),“简要分析不同媒体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2018年全国I卷)。三是概括探究型(原因、影响、作用、意义、利弊、途径、措施、办法等),如“概括说明图书馆在科研方面的作用”(2017年全国III卷),“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简要概括”(2017年全国II卷)。

把握实用类复合文本阅读的考查方向和命题特点,其实就是弄清楚要考查什么和怎么考查。这个问题弄清楚了,就可以提高复习教学、材料选编和解题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精准复习,提高复习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要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除了准确把握考查方向和命题特点外,还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精准复习,讲练结合,有序推进。

1.在步骤上,要先分类后统整

针对新闻、传记、报告、科普文章四种文体,先分别进行复习教学,根据各自文体的特点,按照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要求,逐项落实。这一部分可以安排12个左右课时来完成。然后进行不同文体多则材料统整阅读的复习教学,利用高考真题,解剖“麻雀”,讲清楚高考要考什么、怎么考以及怎么应对等问题。这一部分可以安排12个左右课时来完成。教师的复习教学力求有的放矢,学生的训练力求到位,避免重复无效的练习。

2.在阅读方法上,要加强关联阅读和快速阅读的指导与训练

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握主题,理清主次材料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做到既能从整体上把握复合材料,又能对主次材料分别进行具体的分析与概括。实用类复合文本阅读不同于论述类和文学类的地方,在于它更强调快速浏览、快速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教学和训练时,有意识地指导和强化学生的速读训练,教会学生通过阅读把握文本背后的逻辑架构,并据此进行内容的分析和综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单则材料速读、快速提取要点的训练,再进行多则材料快速提取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训练。

3.在解题指导上,要教会学生解题和答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教师要教会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通过寻找、锁定、分辨、选择、提炼,来判断选项信息的正确性。还要教会学生在检索、提取重要信息的基础上,将多个材料的内容重新组合,概括分析各种信息之间的关系,利用不同材料的信息交叉点,或根据已知信息,结合常识、常理进行合理推测。

4.在答题指导上,要总结问答题类型及答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师要教会学生根据试题设问,以相应的标准进行分类,再根据分类来筛选整合内容。作答时要找准比较的角度和切入点,增强分点概括的意识,还要强调表述有依据、有逻辑、有概括。

如2017年全国III卷“垃圾分类”,问答题的题目是: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题时,学生必须先带着问题从相关文本中进行检索、筛选并提取有效信息;进而对信息进行分类整合,最后作分点概括。可以按责任主体分类作答:(1)从居民来说,要提高认识,掌握分类方法,养成良好习惯;(2)从政府来说,要完善处理设施,建立配套系统,制定奖惩措施。

实用类复合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比较探究的能力。它不是信息的简单筛选和比对,而是对信息的深度加工和处理。因此,复习教学要提高学生准确定位信息、信息整合、信息关联判断和关联推断的能力。在阅读和答题两个环节,都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文体意识,结合文体的特征去思考。

下面以2018年全国I卷“量子通信”为例作分析说明。(试题文本略去,直接分析试题)

题目一: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量子通信把量子物理與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利用量子调控技术,对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传输和操纵,可以有效解决经典密码被破译的问题。(此项源于材料一第二段,涉及信息提取和整合,理解正确)

B.潘建伟研究团队在天宫二号空间站上进行太空量子实验,并计划发射“墨子号”后的第二颗卫星,他对未来五年会取得更多成果充满信心。(此项源于材料二第一段第二段,涉及信息的提取和整合,理解正确)

C.中国是继美国、英国、日本之后第四个拥有散裂中子源设备的国家,有些日本科学家有了危机感,认为亚洲的中心正逐渐向中国转移。(此项源于材料三第二段,涉及三条信息的整合和关联判断,理解正确)

D.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比如使用人造卫星开展科学实验,需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都还在犹豫不决,因而尚未涉足这些领域。(此项源于材料三第四段,在信息整合、信息关联判断和关联推断上出错。由原文“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要耗费巨额资金,欧洲和日本还在犹豫不决”,可知欧洲和日本犹豫不决的是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原因是要耗费巨额资金,而选项把它扩大到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原文“在基础科学领域,中国正在踏入他国难以涉足的领域”,讲的是在基础科学领域,而选项把使用人造卫星的实验也扯了进来。理解有误,是答案项)

题目二: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利用“墨子号”科学实验卫星研究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的量子通信技术,对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此项源于材料一第二段、第三段,涉及信息的筛选和整合,单项跨两则材料,概括分析正确)

B.量子密钥分发是通过量子态的传输,使双方共享无条件安全的量子密钥,对信息进行一次一密的严格加密,从而确保信息传递绝对安全。(此项源于材料一第三段,涉及信息的筛选和整合,概括分析正确)

C.考虑到千百年来人们对于通信安全的追求从未停止,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此项源于材料一第二段和材料二第二段,“中国和欧洲都投入巨额资金”说法有误,原文是“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欧洲 2016 年宣布的旗舰项目,投资额为 12 亿美元”,据此说欧洲投入巨额资金错误,同时“首要目的是抢占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推断无据。在根据已知信息、结合常识常理进行推测以及信息关联推断上出错,概括分析不正确,是答案项)

D.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国外媒体对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认为中国无论是投资力度还是研究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此项源于材料二和材料三,涉及信息的筛选、整合和加工,概括分析正确)

题目三: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此题涉及对文体基本特征的了解,对信息的深度加工、处理和整合能力的考查。考生要带着问题—“报道的侧重点”去筛选、提取每一则材料的主要信息,概括材料所体现的报道的侧重点,最后还要根据文体特征进行提炼。涉及多则材料,要对信息进行梳理、贯通和重新组合,并进行深度加工和整合)

第一问:①《人民日报》侧重介绍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彰显中国速度与中国创造;②《自然》杂志侧重介绍潘建伟研究团队在量子通信领域的奉献,强调个人能力和经费投入;③《读卖新闻》以“墨子号”为例,侧重介绍中国实验设施先进,突出投入之大和发展之快给日本带来的压力。

第二问:三家媒体的定位和出发点不同,因此对同一事件报道的侧重点不同。

小结:本大题属于实用类复合文本阅读。命题材料的新闻由复合文本材料构成,几则新闻材料有共同的主题,但是每个材料又各有侧重点。既体现时代特色,又注重文本的实用价值。考查重点是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这四个层级。

三、精编材料,为复习训练提供必需的文本

相较于其他类文本阅读,实用类复合文本阅读在复习教学时明显存在有效复习材料缺乏的问题。缺乏有效材料,就使复习和训练变得很被动,因此要重视复习训练材料的精编,而精编材料则要把握三个“注意”。

一是注意语料主题的时代性。高考考题语料的内容总是围绕一个具体主题展开,该主题具有突出的时代性和问题性。如,2017年全国II卷的“垃圾分类”,2018年全国I卷的“量子通信”,2018年全国II卷的“知识产权”。因此在选编复习材料时,要摒弃那些过时的、没有时代意义的文章,而选择那些能够让学生了解社会和世界的发展,以及能够引导学生参与生活、观察社会的文章。

二是注意语料编组的逻辑性。从表面上看,高考考题中几则材料的编排是随机的、无序的,其实不然,它们是基于一定的逻辑进行谋篇布局的。如,2017年全国III卷,三则材料的内容均围绕“博物馆的贡献”这一主题展开。材料一讲博物馆的作用,材料二分析其直接经济贡献,材料三介绍其间接的经济贡献。三则材料是一种先后关联、相互补充的关系。因此,在选编复习材料时,要注意材料的内在逻辑性。

三是注意语料文体的组合性。根据《考试说明》(2018年版)的规定,实用类包含新闻、传记、报告和科普文章四种文体。高考考题在语料编组上,会涉及这四种文体中的一种或多种。如,2017年全国I卷是两则报告和科普文章,2017年全国II卷是两则新闻材料,2018年全国I卷是三则新闻报道。因此,在命制练习题或考题时,要考虑不同文体和数量组合的可能性,尽量让学生多接触且适应不同的变化。

就现成的材料而言,2017年和2018年全国卷中的六个实用类试题无疑是最理想的,除此之外,近两年北京卷以及各省市的质检卷也是不错的选择。高考真题在第一轮复习和高考前一个月都要让学生做一做。除了做真题,还要根据《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精神,从不同角度对真题加以变造,再让学生训练。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力量自编一些复习材料也是很有必要的。自编材料时,要遵循“主题先行、选料跟进、设题殿后”的原则。如,根据时代性的要求,可以确定以“港珠澳大桥”为主题,然后根据这个主题,分别从科普文章、新闻报导、新闻评论的角度去寻找有关港珠澳大桥设计建造、地位作用、意义影响的语料,并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编排,最后根据考查要求和“因文设题”的原则设计问题。

猜你喜欢
文体量子考查
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从量子纠缠到量子通信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决定未来的量子计算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新量子通信线路保障网络安全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一种简便的超声分散法制备碳量子点及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