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上的渗透研究

2019-09-27 06:21刘彩华
教师·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生活情境体验式教学体验式

刘彩华

摘 要:体验式教学法体现了我们对学生客观主体地位的认识和尊重,在教学活动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知行统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是学生接受德育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活动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文章着重分析体验式教学方式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仅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体验式教学;生活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20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8-0078-01

一、创设角色,增强学生课堂学习体验

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了很多实际案例,借助学生感兴趣和熟悉的事例说明道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因此在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借此融入知识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效果[1]。以“我的劳动感受”为例,我要求学生体验不同职业的工作者的工作内容和职责,旨在引导学生尊重不同职业的从业者。在活动中我设置了医生、警察、护士、农民等角色,学生通过治病救人、维护治安以及从事农业生产,感受了不同从业者的艰辛和奉献。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对劳动者产生了理解和尊重,也是品德与社会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落实体验式教学

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开展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活动,可以有效解决小学生思维能力不足的问题,体现生活化元素在调动学生情感和保障学生学习质量上的作用。结合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体验式教学渗透其中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内容落实在现实生活中[2]。例如,在“我生活的社区”的内容教学中,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逐步明确城市型社区的不同特点以及公共设施、结构等,并引导学生体会社区公共设施给居民生活带来的便利,使学生树立起保护公共设施的意识,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我在班级中开展了主题为“我的社区”的演说会,要求学生在演说会中对自己生活的社区环境以及公共设施等进行回忆和分析,并且应用公益广告向学生传达保护公共设施的理念,让学生在结合自身生活经验进行演说的基础上逐步将理念内化为行动。

三、融入情感,加深学生课堂学习体验

情感体验强化是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质量的关键步骤,就品德与社会课程本身的教学内容和学科特点来说,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是引领学生内化知识的第一步。课本中有很多情感教育素材,只要教师深入挖掘,很容易就可以引起小学生的共鸣,这对学科教学质量提升来说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学生熟悉的人和事,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挖掘生活中蕴含的品德与社会教育素材。情感要素的融入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品德与社会教育活動中的说教成分,学生感同身受之后进一步促进知行统一,这是构建有效课堂的第一步。如笔者在教学“父母的疼爱”的过程中,就积极渗透情感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形成深刻感悟。我在预习环节为学生布置了总结自己成长经历的任务(包括照片以及感人经历等),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展示自己的总结成果。学生在展示照片的过程中会不自觉讲述其中故事,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滴,体会亲情,认识到父母亲的辛苦,体会父母的爱,进一步学会感恩,然后利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孝敬父母。这能让学生在体验情感的过程中受到德育教育,形成对待父母、家人的正确观念。且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努力的方向,树立远大目标,热爱生活和学习,获得报答父母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获得了比较真实的情感体验,除了感受到亲情的伟大和无声之外,也能够以报答父母为动力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这对其学习和生活都产生了比较正面的影响。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在小学课程体系中一直不占据主导地位,导致基础教育开展过程中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忽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质量。应用体验式教学方法组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育活动,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也是构建有效课堂的良好开端。

参考文献:

[1]薛小辉.小学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探索与思考[J].文教资料,2012(35):174-176.

[2]王仕钊.体验学习提高小学生思想品德学习效率[J].新课程学习(下旬刊),2013(6):87.

猜你喜欢
生活情境体验式教学体验式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