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探究

2019-09-27 06:21陈清秀
教师·下 2019年6期
关键词:史料教学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陈清秀

摘 要: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其发展指出了正确的方向。核心素养要求教师改变以往应试教育的模式,侧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历史史料教学不仅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组成部分,而且对核心素养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笔者对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其于核心素养进行历史史料教学的必要性和现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史料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3-25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18-0081-02

一、引言

2012年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我国要始终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无论在什么时候,高素质复合型的专业人才都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大计永远不能被忽略。在当今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项工作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要求我国的教育必须与时俱进,进行改革,以适应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断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不仅懂理论,更加懂实践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国家经济在转型升级关键时期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回顾我国的义务教育发展历史,更多的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关注的较少,这导致很多具有高文凭、高理论知识的人才,在步入社会后并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高才低能成为学生和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高才低能学生恰恰就是缺乏核心素养,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教育是当代教育体系中缺失的一部分,也是亟须完善的一部分。核心素养不仅强调学生知识框架的构建,更强调学生的思考、创新、动手和综合运用的能力的培养。中学历史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学生了解历史的一个窗口,展望未来的一个重要途径。初中历史作为高中历史的一个铺垫和过渡,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史料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

二、基于核心素養进行史料教学的重要性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方式的新要求,教育部在新课标中,对之前教学的目的、方式和内容都进行了新的修订,并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个名词。其要求教师将之前在实践教学阶段以知识灌输方式来构建学生的知识框架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核心素养”一经提出就引起了社会上的巨大反响,引起了相关学者和一线教研人员的广泛关注。这不仅是因为它是国家在转变教学观念和方式上的一次创新,更是因为它确实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的新要求,不仅有利于我国教育体系的转型升级,更有利于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是未来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的向导,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初中阶段,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应该更加关注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学生学习能力的构建、学生动手操作和实际运用能力的锻炼,以培养出具有正确三观,懂得合作、创新的多样化人才。

三、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的现状

历史是研究过往人们经验、行为习惯、文明、科技等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博览古今,开拓视野,增强想象力、创新力。以史为鉴,学生才能更好地展望未来。初中历史作为高中历史教学的铺垫和基础,重要的不是历史知识的丰富,而是历史框架的建立,教师应从历史角度加强对学生全面思考问题能力和历史运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可以从过去的政治、经济、地理环境、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变化中认识、理解社会的发展规律,从而实现能力的综合发展,达到人文素养的目标全面提升。而史料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枯燥、晦涩的历史知识,加深他们的印象,激发他们的想象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但是,在现阶段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一)教师对历史史料教学的认识不够

鉴于之前我国的教育模式以应试教育为主,很多教师也是在应试教育的体系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应试教育的思想。目前教师对历史史料教学认识不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历史史料的界限和范围很模糊,这使教师在运用历史史料教学中的过程中很难进行准确的定位,对运用史料的目的更是存在局限。很多教师认为史料教学的作用是吸引学生的兴趣,而忽视了史料教学激发学生思考的作用。其次,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对历史史料的辨别能力不够,在教学中普遍认为历史史料就是正确的历史,缺少思辨能力。

(二)历史史料的来源和质量有限

目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更多的是局限在课本上的史料知识。在现代网络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历史史料可以从更多的途径来获取,除了学校的图书馆,史料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通过网络平台,不仅可以及时获得相关历史的最新进展资料,也可以便捷地获取历史学者们的分享,网络拉近了我们和历史史料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从多种途径获取最新的历史史料,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四、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并不是要求教师对学生灌输多少知识,而是要在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文化水准和做人的道德标准,使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时候,也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运用历史史料,历史教学可以更好地使学生了解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同时能够逐步还原历史史实的原貌,让学生形成历史学习的框架,使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有能力去自学和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保持终生学习的能力。具体来说,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种。

(一)增强对史料的认识,培养史料的辨疑能力

首先要对史料的概念有一个准确的界定。“史料”是对过去发生事件的记载,它包括主观记载,也包括客观记载。正因为这样,史料只是我们窥探历史的一个窗口,但并不是历史的全部。要想还原历史的全貌,还要我们在研究史料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深刻的分析。俗话说,“史论结合”就是说不能完全将史料等同于结论,对各种纷繁复杂的史料,教师们还要多多增强史料的辨疑能力,使史料的选择运用能够紧扣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例如,讲授“日本明治维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日本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和美国军人登上日本土地等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19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状况,利用直观的图片史料,可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讲授“君主立宪制的英国”这一课时,可以展示《权利法案》的内容,让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从而总结出《权利法案》的核心内容,这能充分让学生体会论从史出,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讲授“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这一课时,可以利用关于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恢复与发展的原因的史料,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以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确立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并激发他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振兴祖国的热情,在史料教学中渗透正确的家国情怀素养。

(二)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史料的收集,注重利用身边的资源

在信息传播范围不断扩大和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之下,教师们要擅长通过多种方式来获取最前沿的史料,这样可以弥补目前课堂上的史料教学局限在课本素材的缺陷。还要注意,现在史料的呈现形式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在史料的收集过程中也要开放思维,选择多种形式的史料。例如,讲授“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这一课时,可以利用相关的纪录片、幸存者和见证人的回忆、纪念馆等,还原历史的真相,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讲授《鸦片战争》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参观福州的林则徐故居,来加深对这段历史的认识。

五、结语

核心素养是未来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方向。它对人才的培养及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可以使培养出来的人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初中历史史料教学中,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也必将重塑历史教学的方式,使初中历史教学与时俱进,迸发出强大的适应性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单流通.基于史料教学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尝试——以《收复新疆和甲午风云》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13(12):55.

[2]張新春.史料运用孕出始料之外的精彩——浅议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J].考试周刊,2013(66):139-140.

[3]徐 臻.文言文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探索——以《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一课为例[J].教师,2017(26):101-102.

[4]黄 显.让历史课堂“活”起来——初中历史人物图片史料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2017(42):96-97.

[5]张 飞.初中历史教学中关于史料选取与运用的几点看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5(30):176-177.

[6]刘世梅.史料搭桥能力提升——利用史料教学培养初中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初探[J].广西教育(小教版),2015(4):36-37.

[7]王 娅.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史料教学法培养历史思维的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9(12):106.

[8]孟  玮.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探析[J].考试周刊,2019(46):155.

[9]张  燕,李清.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史料教学探析[J].考试周刊,2019(41):156.

[10]董卫国.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合理运用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9,13(11):21.

猜你喜欢
史料教学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堂的“史料教学”
以史料促教学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