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

2019-09-28 13:39李辉桃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24期
关键词: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白蛋白

李辉桃

【摘要】 目的 对新生儿黄疸患儿采用不同的两种蓝光照射治疗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 12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 随机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 每组60例。两组患儿入院后接受基础治疗, 同时要给予间隙性蓝光照射, 研究组在蓝光照射的基础上加用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8.3%, 显著高于参考组的88.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患儿TBIL(118.4±7.0)μmol/L、DBIL(7.3±1.2)μmol/L、IBIL(107.5±4.0)μmol/L均显著低于参考组的(152.7±7.8)、(9.0±1.4)、(145.3±3.8)μmol/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相比单纯蓝光照射的临床效果更好, 能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推荐临床应用。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白蛋白;蓝光照射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24.055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新生儿常见病, 在临床儿科疾病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生理性黄疸不用特殊治疗, 婴儿长大后可以自行消退。而病理性黄疸不会随时间推移而消失, 因此, 病理性的黄疸需要进行治疗。新生儿黄疸继续发展可导致胆红素脑病, 严重的可致患儿死亡。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多采用蓝光照射方法。临床证明[1], 蓝光照射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 加用白蛋白静脉滴注的效果更加突出, 将实验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120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儿临床症状均为皮肤黄染;病程1~10 d, 平均病程(3.0±1.5)d。随机将患儿分为参考组和研究组, 每组60例。参考组患儿中, 男30例, 女30例;年龄2~21 d, 平均年龄(14.2±4.1)d。研究组患儿中, 男40例, 女20例;年龄2~25 d, 平均年龄(14.1±4.1)d。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接受基础治疗, 做好保暖、营养治疗, 同时要给予间隙性蓝光照射, 治疗时间约为6~72 h/次。

注意将蓝光光源控制在距离患儿40~55 cm的位置处, 照射过程中保护好患儿的眼睛、嘴巴、会阴部等器官组织。研究组在蓝光照射的基础上加用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 蓝光照射治疗结束后静脉滴注白蛋白, 白蛋白的静脉滴注剂量依据患儿的体重进行调整, 使用剂量为1 g/kg。在治疗的过程中严密观察患儿的表现, 预防发生不良反应。治疗时间为3 d。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及治疗后胆红素水平疗效判定标准:治愈:血清胆红素水平正常, 无黄疸症状;有效:黄疸症状明显消失, 血清胆红素显著降低, 仍高于正常范围;无效:黄疸症状未改善, 血清胆红素水平无变化。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8.3%, 显著高于参考组的88.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治疗后胆红素水平比较 治疗后, 研究组患儿TBIL(118.4±7.0)μmol/L、DBIL(7.3±1.2)μmol/L、IBIL(107.5±4.0)μmol/L均显著低于参考组的(152.7±7.8)、(9.0±1.4)、(145.3±3.8)μmol/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在儿科中比较多见, 目前治疗该病已经具备成熟的技术。新生儿黄疸治疗关键在于尽快将体内多余的胆红素排出体外, 否则将会对患儿的生命产生威胁, 特别是一些早产儿, 由于自身发育缺陷再加上患儿免疫力较低, 很容易引起更加严重的并发症[2]。新生儿黄疸的发病原因已经得到了确切的研究结果, 主要是因为新生儿体内大量分泌胆红素, 导致血清中的含量很高, 但是另一方面, 这些胆红素在成人体内能够通过与血浆蛋白结合而排出体外, 但是因为新生儿的可结合血浆蛋白相比成人大大降低, 所以血清中的游离胆红素因为不能有效结合而无法排出体内造成水平显著升高。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2种, 前者随着婴儿的发育会自然消退, 但是病理性黄疸需要采取积极措施进行治疗。临床治疗新生儿黄疸具有多种途径, 但是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的方法不多, 其中蓝光照射方法就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之一, 蓝光照射采用一定的产生蓝光的设备, 针对患儿的皮肤进行照射治疗通过光照来分解患儿体内的IBIL, 将其转化为可溶于水的一种衍生物, 不仅对人体没有毒害作用, 而且可以迅速溶于水经过肾脏排泄出体外, 能够有效预防胆红素脑病的病情发生和发展。

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作用机制为:胆红素有不同的化学异构体, 人体中的结构为脂溶性胆红素, 因为胆红素分子周围都是疏水基团。蓝光照射主要利用的是蓝光的作用, 该光线的波长为400~480 nm[3], 这一波长恰好符合胆红素的吸收光谱。因此, 在蓝光的照射下, 人体内的胆红素就会吸收光线发生化学变化, 从脂溶性胆红素变化为可溶于水的胆红素, 由此一来, 原本不溶于水的胆红素开始溶于水, 能够在循环系统中溶于尿液、体液和胆汁中, 所以可以对黄疸症状起到缓解作用[4-7]。本次实验中, 两组患儿均进行了间歇性的蓝光照射, 不同于持续照射, 间歇照射可以减少不良反应, 例如发热、腹泻等。研究组在蓝光照射的同时加用了白蛋白, 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的效果。白蛋白能够增强蓝光照射疗效是因为, 白蛋白是临床常见的胆红素载体, 但人体内的白蛋白的结合能力远远低于血清胆红素的水平时, 没有和白蛋白结合的胆红素就会一直处在游离状态, 其较小分子量导致其很可能穿越血脑屏障损伤脑细胞。此外, 水溶性的胆红素结构并不稳定, 因此很容易再次转化为溶脂性胆红素, 这样就导致蓝光照射的治疗效率降低[8, 9]。如果能够增加水溶性胆红素的稳定性则可以大大提高蓝光照射的治疗效率, 而白蛋白就起到了稳定水溶性胆红素的作用, 它能够有效阻止水溶性胆红素转化为脂溶性胆红素, 同时可以增加水溶性胆红素。因此, 静脉滴注白蛋白可以减少血清游离胆红素含量, 促进脂溶性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胆红素, 增强水溶性胆红素稳定性, 提高蓝光照射治疗效率。本次实验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8.3%, 显著高于参考组的88.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患儿TBIL(118.4±

7.0)μmol/L、DBIL(7.3±1.2)μmol/L、IBIL(107.5±4.0)μmol/L均显著低于参考组的(152.7±7.8)、(9.0±1.4)、(145.3±3.8)μmol/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蓝光照射的同时加用白蛋白相比单纯蓝光照射的效果更好, 推荐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伊明江·达吾提. 不同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临床指标观察.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6, 3(9):55-56.

[2] 王桂珍. 预防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的治疗措施探究.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1):25-26.

[3] 董孝云. 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及临床指标观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4(3):94-95.

[4] 柴书芹. 间断性蓝光照射治疗足月新生儿中重度黄疸效果观察. 临床医学, 2016, 18(1):21-22.

[5] 张佳, 张建国. 蓝光照射联合白蛋白静脉滴注对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 29(21):2969-2970.

[6] 严菊. 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6(16):116-117.

[7] 崔自强. 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观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 31(15):111-113.

[8] 饶祖寿. 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观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6(8):141-142.

[9] 孫晓琳. 白蛋白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临床指标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7(9):139-140.

猜你喜欢
蓝光照射新生儿黄疸白蛋白
什么时候用白蛋白
人血白蛋白的六大认知误区
LED冷光源与常规蓝光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对比
中药退黄汤颗粒剂与传统饮片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剂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观察
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
茵陈五苓散联合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37例临床观察
探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治疗的效果分析
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探究
蓝光联合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临床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