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中的应用

2019-10-06 13:11马文静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9期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

内容摘要:本文在论述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实践发展的基础上,找到多媒体技术与中小学古代文学课堂教学的契合点。针对目前多媒体技术在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中的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见解。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古代文学作品 课堂教学

多媒体技术的课堂应用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思维,开发了课程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由于多媒体在中小学课堂教学应用中没有统一的标准,学科特点不同,课程理论及教师个人知识经验的差异,所以多媒体课堂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再加上古代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及相应的时代气息,迫切需要学生的形象逻辑思维,而多媒体技术具有直接直白的特点,因此两者完美衔接的过程中就造成了许多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些许探讨。

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应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1]自20世纪80年代多媒体技术被引入课堂教学以来,中小学课堂教学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以教师讲授为主,中稍有不慎就容易趋向“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它极大的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造才能及综合素质的发展。

首先,多媒体技术创设了一个丰富多彩趣味横生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课堂参与度。据研究表明,人类获取信息80%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2]多媒体根据教学需要呈现相应的教学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将人的視觉听觉相结合,有利于帮助学生识记信息。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集声像图片为一体,将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转变为动态字幕或者视频,能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带来新的生机。

其次,多媒体为课堂带来了新的教学方法,扩展了课程资源。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大都由教师事先安排好,结合板书一步步传授给学生,整个教学过程呈现出静态化、单层面的特点。多媒体课件具有动静结合,声像并茂多层次等特点。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生来到这里不仅是为了取得知识的一份行囊,更重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3]换句话说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难以达到三维目标。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更容易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最后,目前一些教育专家根据多媒体普及的特点也提出了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比如说“翻转课堂”、“微课”等。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不仅促进了课堂教学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提供了凭借。任何技术的发展都是一把双刃剑,多媒体技术为课堂教学的发展带来了很多可能性的同时,也衍生出很多问题,在接下来的论述中笔者会对这些问题具体阐述,并提出相应对策。

二.多媒体技术与古代文学作品课堂教学的契合点

古代文学作品拥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大多以文言为主。中小学生因缺乏相应的实践经历,或者背景知识,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感同身受,化抽象为具体。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避免出现学生“空想”,“乱想”的状态,以视频或相应考证资料为参考,可以促进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能力。古代文学课堂是“艺术生产”的课堂。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体验。

第一,运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对文学作品形象的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鲜明的性格特点,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原型。所以学生理解起来就很困难,更不必谈对于人物性格特点的深层剖析。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化抽象为具体,通过播放影视片段使人物形象更加明确鲜活,有利于辅助学生进行联想想象。比如《范进中举》,因为学生们没有经历过科举的时代,而如今这个却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倡导全面发展的一个时代。学生理解范进这一形象上会出现偏差,这时运用多媒体技术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演绎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思维。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综合调动舞台、音乐、灯光等,运用舞台技术、影视表现技术结合读者的心理活动规律,为读者带来一场视听盛宴。李渔《闲情偶寄·词曲部》所说的“作者神魂飞越,如在梦中,不至终篇,不能返魂追魄,谈真则易,说梦为难,非不欲传,不能传也”。[4]在传统的教学中很难表达这些,运用多媒体技术相对简单许多,只需要将意象进行叠加转换,就可实现。这种“羚羊挂角,无处可寻”[5]等类似理论在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中永远是一笔糊涂账,然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促进学生客观感性形象的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达到美学体验的最优化。

三.多媒体技术在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课堂中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早已普遍,正如上文所说,多媒体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大的可能性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问题。比如说,多媒体成为了课堂主导,与教学无关的内容过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等。笔者对于中小学古代文学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问题之一:容易束缚教师和学生。教师在上课前一般会提前做好多媒体课件,课堂上按部就班的进行讲解。这样的课堂学生和老师都会惰于思考,更不会产生任何思想上的碰撞,更无须谈对于文本的多元解读了。些许古代文学作品晦涩难懂,教师以多媒体为主线进行教学,学生来不及思考,就不会真切体验到自己到底哪些听懂了,哪些还没有理解,这样的课堂是毫无效率可言的。此外运用多媒体在一定情况下会限制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创造性想象。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对于多媒体的选用上要格外注意,一些固定的知识点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展现,对于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巧妙设问,引导教学中步步深入。同时鼓励学生对于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及见解。运用影视资料辅助教学时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要拘泥于影视作品中所呈现出的人物形象,要贴近文本进行自我创造性联想。比如人教版节选的《林黛玉进贾府》片段,观看相关影视时,学生可能会发现林黛玉的形象与自己构思的不一样,这时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按照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再造人物形象,不要因视频资料而否定自己。

问题之二:放弃板书,不方便学生课堂记忆。中小学古代文学课堂教学中,有太多的老师过分依赖多媒体,只是一味地播放课件,极少或者根本不在黑板上寫字,黑板如同虚设。学生上课也是在尽力抄写课件上的知识点,并不能进一步的进行拓展延伸。这种情况下,学生分不清重难点,对于课堂也没有一个清晰完整的逻辑框架。

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理清上课思路及框架,并在黑板上板书出来。学生可以对于板书在黑板上的知识点进行长时间对比思考,反复记忆。此外,对于本节课所涉及的新的知识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师也应该进行相应的板书。比如,在讲解《烛之武退秦师》这节课时,大概要讲清楚三大知识点,分别是:烛之武为什么要退秦师,烛之武怎么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的结果如何。讲解这三个问题时,如果全用板书就显得捉襟见肘,如果全用多媒体就显得杂乱无章。所以教师可以将三大问题的主要思路板书在黑板上,将具体的操作过程用多媒体展现出来。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可以使课堂张弛有度,既有学生记录的时间,又可以引发学生讨论思考,同时也能去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问题之三:过度依赖课件,口头讲解太少。一些教师上课依赖课件,很少或者不做口头讲解。主要表现有二:一过度依赖视频,音频,动画,很少进行口头讲解。二把全部讲授内容几乎一字不落的全部放在多媒体上,然后按顺序一字不落的读下来,直到课程结束。这种情况不但会造成学生理解困难,而且一旦把握不好还会造成信息量过大,重点不突出的情况。一节课下来,教师虽然尽心尽力,但是学生收效甚微。

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讲课中要特别注意重难知识点的口头讲解。比如《诗经》,《左传》等一些古代文学作品时,其书写语言与今通用语言差别过大,加上其古奥难懂的的语言,如果不进行详尽的口头讲解,就很难被学生接受理解。

结语:多元文化背景下以视听为主的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已成必然,多媒体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扩大了信息容量,转变了教学模式,为增加教学手段提供了更多地可能性。但是,任何技术的发展都有利弊,多媒体运用到课堂也引发了很多问题。教学信息容量过大学生难以接受,教师依赖媒体惰于板书,媒体成为课堂主导,填鸭式教学再现课堂等。本文对于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见解及策略,以期改善多媒体课堂教学,增强多媒体与古代文学作品课堂教学的融合,促进古代文学作品课堂教学的发展,同时希望对于后续相关研究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官仕龙,谷平.正确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当代教育论坛,2016,(2):75-76.

[2](美)罗伯特L,索尔索.认知心理学[M].黄希庭译.背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李锋.古代文学课程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策略分析[J].大学教育,2018,(10).

[4]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191.

[5]严羽.沧浪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24.

(作者介绍:马文静,喀什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在读)

猜你喜欢
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与多媒体的有效结合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计算机教学应用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多媒体技术在中职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融入研究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运用多媒体技术 服务生物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