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学影响因素分析

2019-10-07 08:39陈丽萍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科学老师课程

陈丽萍

小学科学教学随着教学观念的创新和改变,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都进行了改革,促进小学科学教学不断朝着科学有效的道路前进。因此,文章根据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展开了一系列的分析和论述。

科学的有效发展是无法脱离实验的,同样的,科学教学也无法脱离实验。观察、实践、实验探索水平是新课程标准下,规范学生一定要把握的关键目标之一。实验不单单能够有利于他们验证所学知识,同时培养其实践水平,培育实事求是的科学心态,并且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们学习科学的热情,合理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小学科学教学现状

(一)过于依靠“华丽”的课件教学,忽略现实实验教学

教学情况:这堂公开课程是科学知识“我们知道的磁铁”。老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逐一演示各种磁体间存在的相互作用等等。在多次的切换过程中,学生觉得十分新颖。演示结束以后,电脑关机,黑板空空如也。

分析:老师合理运用多媒体这一超前的教学方式,在短时间内展示了诸多突破时空约束的形象生动的素材,将学生带到了一个全新的教学环境当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成效。但是目前在课堂教学当中,好像不运用多媒体技术方式开展教学就变成了一节低级趣味的课程。在时尚、华丽背后,老师和学生变成了ppt课件这种全新教学方式的“奴隶”。以上情况,学生仅仅是被动地跟随屏幕画面,并不存在时间进行思考,造成学生对于知识没有真正地吸收,更谈不上知识的有效内化和科学水平的培养。

(二)一味追求学生的主动加入,忽略老师的点拨指导

教学情况:这堂课程是科学知识“种子变成了幼苗”。课前导入语:我事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搜索素材,探究植物的种子变成幼苗的过程,今天所有小组的组员都把他们搜索的素材带到了课堂上,和大家一起共享。之后学生们一个组一个组派人将自己小组的探究成果报告进行公布,有些展示漂亮的图片,有些展示视频录像,还有些将他们研究的植物编制成小剧本,当中,其他小组的成员可以根据这个小组分析的植物进行提问。在学生自选教学的模式当中,老师始终是笑着聆听,满脸都写着骄傲。

分析:学生通过分析和搜索素材,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同学一起分享,让教学变成整个班级的集体活动。这样一来,给学生带来了诸多的自由时间,老师自身就退到了幕后。在课堂当中,学习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挑选,问题让学生自行提问,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不过,参与度变高,但是成效却不够。老师并未掌握好时间,对学生展开头脑的启发与思想的引导。新课程一方面应该切实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应该充分展现老师的引导功能,两者缺一不可。不然,会导致学生出现滥竽充数、浑水摸鱼的学习思维,造成教学太过盲目与随意。

二、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强化师生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随着我国对教育的不断重视,小学课程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和创新,更加注重师生互动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的环节。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安排,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心特点,要更具有趣味性,不断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科学实验课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在课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课程中的教具,这样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和学生的互动。在互动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进行引导,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对科学产生无限的遐想,提升对科学的向往。例如:在进行“各种各样的花”的教学中,教师带领、引导学生们一起观察事先准备好的各种花,通过观察和各小组之间的交流,让学生了解花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及花的结构。在这样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思想是无拘无束的,思维也是非常活跃的,他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及观点和同学们、老师进行交流。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或者和同学讨论,有效地进行师生互动,让学习更有兴趣和乐趣。课堂的本质就是学生,学生能够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把自己的想法充分具体地表达出来,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增加学生对科学的探索追求能力。

(二)自制教具是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师在进行科学课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废物利用,制作课堂需要的教具。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教学“浮力”课程时,我让学生利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出不同形状的物体,有的制作成三角形,有的团成一个团,有的制作成小盒形,然后把这些图形放入水中,观察谁沉入水底,谁浮在水面上。通过自己动手,亲身试验,得出结论,让学生对学习目标更明确,更能掌握好学习内容。很多学生在课后就养成了思考问题和动手解决的习惯,遇到问题,可以自己通過查阅资料、问大人等方式进行解决。教师看到学生的变化和进步,也会感到非常高兴。还有在进行“热起来了”的教学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条小蛇,然后用一根细一点的小棍插在小蛇最顶部,放在点燃的蜡烛上方,我们会发现小蛇慢慢地转动起来,且越转越快。学生亲自操作,能够使学习的兴趣最大化。在学生热情高涨的学习状态下,教师再进行科学课程的教学,可谓是事半功倍。

(三)幽默与风趣的语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和激励者。教师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给学生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热情高涨的学习环境,教学质量会非常高。例如,在进行“风向和风速”这一课教学时,教师问学生:炎热的夏天,吹来一阵凉风,你们会有什么感觉?学生们会反馈给教师一个舒服享受的表情和语言。当老师又问:如果刮起了台风,你们又有什么感觉呢?同学们会“大呼小叫”起来,紧紧抓住桌子,害怕被台风刮走。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都是非常高的。教师在上课时,也要注意自己的情绪。教师走进教室时,眼含笑意地注视着每个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热情和关怀,学生自然而然会有一种和老师亲近的感觉,在上课时就会把这种情绪带入学习中,不断地前进。

(四)设计趣味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探索知识的时期。小学科学课程具有很大的趣味性,和小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相关,很受学生们的喜爱。在传统的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学生的特点,让小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性、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受到很大的影响。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小学科学教育课程理念也在不断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科学教学的内容更加形象具体,以大家接受的模式呈现在小学生面前,让小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进而不断探索。在感兴趣的前提下,学生对科学课程内容理解得更加透彻。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对小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小学课程的教学要不断地科学化,趣味化,构建趣味课堂正是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教师通过努力积极备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他们科学学科的学习具有浓烈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再通过趣味课堂的优势,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更愉快,让整堂课程更具有意义。

【作者单位:苏州叶圣陶实验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科学老师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六·一放假么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