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实际出发合理实施教学策略

2019-10-07 08:40张惠敏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法治道德

张惠敏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能够为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当然这个过程离不开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正确有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这就需要教师在结合学生核心素养的前提下,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措施,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强化教学。在此,我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希望能够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水平。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现状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他们对身边事物没有足够的判断能力,这一阶段的他们,人生观、价值观都还没有形成,因此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这也侧面反映出该时期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要性,科学、正确、合理的学科教学能为小学生奠定良好的文化、道德和思想基础。这一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开展,需要科任教师准确地把握学科的核心要求,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理特征,制定和实施合理有效的教学。

但在我们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教师大多都缺乏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教学经验,同时当前我国小学还未形成一套完善、科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体系,导致在教学实践开展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无法满足小学生对教学的需求,有时甚至会出现教学内容超出小学生理解认知范围的情况,从而阻碍了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活用课内教材资源,感悟道德认知

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主要以学生现实生活为主,再在其中加上一些符合该阶段学生身心特征的游戏和主题活动,而在教材呈现方式方面,主要通过图画形式,通过卡通图画、生活照等,让学生在体会到趣味性的同时,让学生认识、了解到生活的规律和逻辑。因此,教师要将教材内容和学生现状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完整的教学思路,活用教材,挖掘开发出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二年级《大家排好队》的教学中,我按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①激发学生兴趣,学习规则;②了解教材繪本,了解规则;③联系生活实际,学会规则;④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遵守规则。尤其是最后一个环节,我将教材内容进行挖掘,丰富了课堂教学。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了排队买票的视频,学生在观看后,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了遵守规则、秩序,养成不插队的好习惯,进而帮助学生自觉养成遵守公共秩序的好习惯。

(二)巧用有效情境,提升课堂效果

学生在低年级时,认知水平非常有限,而且他们的注意力差、不持久,而法治课的内容又相对比较枯燥、深奥。在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我发现教材内容更多重视的是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低年级的教材主要以培养学生基本的行为和法律常识,侧重于学生遵纪守法的行为养成教育。因此,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死板地让学生去读背法律条文,这是错误的教学方法。我们的教学方法应该要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学生创造充满童趣的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在此过程中为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法律道德知识,为他们培养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国家意识等。

例如,在一年级《校园里的号令》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开课前为学生创设一个小猴上学的故事情境,再通过多媒体教具为学生播放小猴说话:“今天,我和你们一样,也要上学了。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带我一起学习吗?”然后视频中会出现这样一段画面:当上课铃响了,小猴还在教室外面玩耍。这时教师就可以问学生们:“同学们,小猴这样做对吗?”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不经意间懂得校园规则,从而学得相应的行为习惯。在故事化的趣味教学中,学生们学习了各种行为规则,进而培养出他们的规则意识。

(三)善用课外生活资源,深化道德行为

思想品德的教学要源于生活,再从课堂出发,带学生回到生活中,去体验和实践生活。道德与法治教学应该重视学生在课堂之外的童年生活。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社会生活实践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道德与法治的课后活动设置与跟进,要让学生更多地从课内走向课后生活,并让学生将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感悟,真正地应用和转化到自己的行为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同时还能让学生真正达到行知合一。让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时间不再仅仅停留在课堂时间上,而是延伸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并得到不断的实践和锻炼,从而让学生在不断的生活实践中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例如,在二年级《大家排好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设置一个课后作业,作业的目的在于对学生生活中道德行为的引导:“文明排队,从我做起。”通过这种课后实践作业,让学生主动养成排队的好习惯。这种课后实践活动,不仅是对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延伸,同时也是带领学生提前走进和感受我们生活的世界,这是培养学生道德认知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进而让道德与法治课成为一种长期的道德行为习惯养成过程,培养教育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三、结语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新编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能更加直接地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判断,进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合理运用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作者单位:青岛广饶路小学  山东】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法治道德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关于高职院校国学教材内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