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香菇高质量栽培的关键点把控

2019-10-08 11:13邓海平汪再蓉宋文俊
食用菌 2019年5期
关键词:刺孔花菇越夏

邓海平 汪再蓉 宋文俊 冮 洁

(1铜仁科学院,贵州铜仁554300;2万山区农村农业局,贵州铜仁554200;3大连民族大学,辽宁大连116600)

贵州以喀斯特岩溶地貌为主,沟壑纵横,深谷密布,独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山地气候特点。随脱贫攻坚强劲推进,贫困村优选香菇栽培,但合作社栽培香菇收益迥异。笔者指导扶贫山区香菇栽培多年,发现技术短板体现在:一是低海拔(300 m)河谷区春季制棒,秋冬出菇模式,夏季有35~39℃极端高温,高温烧棒降低栽培效益;二是海拔(500 m)秋季制棒,冬季出菇模式,虽能规避烧棒风险,但菌龄短难培育出优质菇,菇小盖薄卖相差;三是高海拔(750 m)冷凉区冬季制棒,春夏错季出菇模式,虽淡季鲜销价扬,可棚温升至32℃以上,死菇与烂棒频发,稳产性差。为此,贵州山地香菇高质量栽培应用好山地立体气候,把控技术关键点,集成良种、良法、良态、良棚:①配方添加锌硒微量元素;②高海拔冷凉区制棒;③把控注水期与注水量;④低海拔短矮棚育花菇。此法可实现健壮菌棒率96%,优质菇75%,批发价提高20%,生物学效率90%以上,利润2.0万~2.5万元∕667 m2。现将贵州铜仁山地香菇栽培把控关键点经验分享同行,以对山地香菇栽培有所借鉴。

1 因地制宜选好菌棒生产区

1.1 高海拔750 m阴凉区为山地制棒适宜区

优势主要有四点。一是春季3-4月接种,发菌期气温较低,杂菌活动弱污染少;香菇菌丝虽然生长缓慢,但浓白粗壮,接种成功率99%。栽培袋规格以17 cm×58 cm×0.004 cm(装湿料重2.2 kg)为主,较15 cm×56 cm×0.004 cm(装湿料重1.5 kg)装袋功效提高30%。二是选择山地海拔落差大,空气流动风口区搭建养菌棚,棚(弧顶)高3.5 m,宽3 m,覆盖薄膜和一层遮阳网。菌棒(17 cm×58 cm×0.004 cm)一次性刺孔(排大气),“#”型6层码放转色,转色后揭除薄膜盖双层遮阳网露天越夏。虽盛夏棚温最高能达34℃,但山高风大且晚上降温快,不会出现高温烧棒。三是露天降雨能减缓基料水分散失,较覆膜大棚越夏棒(CK)增重31.5%,头潮菇增产10.8%。四是越夏棚地势高,可避免因山地频发洪水造成冲棚风险。

1.2 海拔500 m区域为栽培香菇次适宜区

春季接种秋季出菇,菌棒刺孔越夏,需在大棚顶部安装浇水降温设施,以装料袋规格15 cm×56 cm×0.004 cm(装湿料重1.5 kg)为主,三次刺孔排气越夏才安全。若采用规格17 cm×58 cm×0.004 cm袋装料,湿重2.2 kg,菌棒一次性刺孔(排大气),高温烂棒风险很高。

1.3 低海拔(300 m)河谷区为香菇栽培风险区

夹皮沟山地河谷区,两边是700~1000 m陡峭高山,交通不便。该区域风速小,闷热天气多,周期性洪水频发。避灾措施:一是厂房选择高地势,躲避山洪泥石流威胁;二是坐北朝南建棚保通风,安装工业换风扇,棚顶需盖3层遮阳网,装喷带喷水降温;三是采用15 cm×56 cm×0.004 cm袋装料,菌棒须刺孔排气三次以上,方可越夏安全,菌棒越夏管理成本高(每棒新增0.10元越夏管理成本)。因菌棒失水多,出菇时需温差与振动双重刺激,易导致头潮出菇密集质量偏差,缩短菌棒寿命。

总之,因地制宜选好菌棒生产区,规避山地越夏烂棒亏损,培育健壮菌棒,是高质量栽培的前提条件。

2 把控接种防杂节点

铜仁山地进入4月气候,寡日多雨升温快,晴天温度均超30℃以上,在高温高湿的4月中旬后接种,链孢霉污染较重,接种污染是制约香菇成功与否的关键节点之一。预防链孢霉方法:首先接种棚打扫干净,用克霉先锋和柠之康混合剂杀菌,地面撒石灰铺薄膜;其二选长8 m,宽4 m新薄膜,将灭菌冷却料袋平行码在新薄膜一边,堆长6.0 m,间距0.1 m,高10层,两端“丁”字型翘放防滚动,留烟雾消毒剂器皿空隙,另一边薄膜卷放待用;三是将菌种放在堆面,再用薄膜包裹袋墙,连接处薄膜重叠卷紧夹住,点燃两端烟雾消毒剂,再旋紧两端薄膜扎好,烟雾消毒杀灭料袋微孔及菌种袋表面链孢霉孢子;四是要求接种人员鞋底只能踩在薄膜上,用一擦灵擦接种面,电动打孔机打孔,棚内开放式接种,接种后的袋柴片式码放,覆盖薄膜不仅保湿促萌发,而且阻隔空气中链孢霉孢子进入微孔,待接种孔菌丝直径长至6 cm时,再三角型码袋7层发菌,接种点朝侧面利通气;五是菌棒若刺孔排小气,再用克霉先锋和柠之康混合杀菌剂,向四周及空中喷雾,降低环境杂菌密度。

把控接种防杂节点,将传统4排袋盖膜烟雾消毒改为2排包裹消毒,在高温高湿5月接种不染菌,控防链孢霉效果好,较接种箱降人工费50%。

3 把控预防烂棒节点

香菇菌丝在32℃高温下生长受制约,34℃菌丝停止生长,38℃菌丝会因高温致死。在发菌前期烂棒发生少,刺孔排大气后发生多,暴发时两天能将几万菌棒腐烂殆尽。烂棒初期表现为菌丝逐渐消失,裸露出木屑基料,随着烂棒程度加剧,培养料发黑变软腐烂。烂棒后期菌棒松瘫、解体报废,基料呈黑色烂泥状,伴有特殊臭味。烂棒成因与海拔、品种抗性、基料配方、通风、温度、湿度、积聚黄水等密切相关。

贵州铜仁地区香菇烂棒主因是高温高湿,且多发生在高温7月。菌棒刺孔(排大气)后的10 d内,特别注意暴雨使大棚积水,暴雨暴晴快速升温至35℃,人体感觉空气闷热时,是香菇发生烂棒危险期。此时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氧气供给不足,致使香菇菌丝酵解养分,又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影响菌丝发育。补救措施:一是烂棒初期,用刀割开扎钉口处薄膜,强行给菌棒透气,揭开大棚四周薄膜通风换气;二是在大棚中央处用工业电风扇吹风排湿,加速空气流动;三是菌棒刺孔(排大气)选择在低温时段;四是大棚顶部喷水降温,谨防高温烧棒。

4 把控注水量与注水期

4.1 夏季注水量把控

香菇夏季出菇,量少则应市价格高,理论上收益较好。在铜仁高海拔(780 m)冷凉区多年示范表明:选择香菇808、212、238耐高温品种,注水量0.30~0.80 kg∕棒,以层架或背靠背的方式出菇,6月(20~28℃)可正常出头潮菇;但随环境气温升高,棚内温度≥32℃的7-8月中旬难出菇,须越夏至8月下旬气温降至30℃,注水才出第2潮菇。铜仁高海拔冷凉区,夏季注水量0.50 kg∕棒以上,在头潮菇采毕至第2潮菇转潮期,因气温升高,加之雨水多空气相对湿度高,菌棒含水量偏高,导致棒中心菌丝供氧不足,易发生60%菌棒烂心与10%黏菌污染,是夏季香菇产量不高不稳的主因。夏季菌棒注水量控制在0.25 kg以下,出菇后菌棒水分较低,菌棒中心透气性良好,在高温高湿逆境下,菌棒烂心发生少,黏菌污染低于5%。因此,把控好夏季菌棒注水量,也是贵州错季栽培香菇的关键点。

4.2 秋季注水安全期把控

耐高温品种在低海拔(300~400 m)出菇,早秋(8月底)勿以为能耐高温极限值≤32℃就可正常出菇,应了解一周温度变化,气温降至25℃时才能安全注水。急于早注水早出菇,期望早上市的做法风险很大,一旦注水后棚温超32℃,将会发生大量烂心,致使损失无法挽回。

5 避灾菇棚搭建

矮短棚。不仅抗雪灾,而且育花菇效果好。矮短棚棚长8 m、宽3 m,层架用角铁焊成,架间距2 m。中间铁架矢高1.9 m、宽0.8 m,层间距0.2 m,摆放两排6层菌棒,两边走道0.9 m;边铁架内高1.75 m、外高1.65 m,宽0.4 m,摆放单排菌棒;棚顶用竹竿拱弧,覆盖薄膜和遮阳网一层。矮短棚面积24 m2,棚内共设置25个铁架支撑点,抗雪灾力极强,每棚摆放1500棒。矮短棚揭盖棚膜等操作方便,出菇期光照、温度、湿度便于人工调控操作,低温期直接晒太阳催花,暴花菇达30%,中温期茶花菇45%。

镀锌钢管大棚。长24 m、宽5 m、高4 m,菇棚面积100 m2,每棚摆放菌棒3500棒。大棚较长较高,钢管大棚不抗雪压。出菇期温度、湿度可人工调节,但催花期揭盖遮盖物调控光照操作不便。镀锌钢管大棚难育暴花菇,茶花菇占22%,平板菇达78%。

连栋大棚。连栋棚内再建钢管出菇棚,抗雪力也不强,菇棚面积800 m2,摆放菌棒28 000棒。连栋大棚适宜集中管理,但升温慢降温也慢,特别在低海拔菌棒越夏易烂棒。一是菌棒摆放多,棒刺孔大棚易升温难排湿,发病率高;二是出菇期光照、温度、排气难调控,棚中央通风不良,菇柄偏长,只能生产平板菇,水菇占比高,质量偏差。

图1 短矮棚冬季育暴花菇

图2 春季生产茶花菇

总之,矮短棚有利于培育高质量花菇,也是山地栽培香菇避灾良好措施。

6 富锌硒配方提质增效

配方料添加锌硒微量元素不仅显著提高产量和市场竞争力,而且增特色、亮点、卖点。富锌配方:以每千克栽培料(湿重)添加硫酸锌200 mg,子实体锌含量较未加提高19.8%,产量增加10.8%,重金属铬显著下降。富硒配方:每千克湿料添加亚硒酸钠10 mg,子实体硒含量较未添加提高3.1倍,产量增加18.6%,有害重金属砷、铅、汞、镉、铬明显下降。

综上所述,贵州山地栽培香菇,要实现高要求市场需求,须顺应山地立体气候,集成良种、良法、良态、良棚配套,才能获得好收益。

猜你喜欢
刺孔花菇越夏
不同刺孔次数和数量对香菇生殖生长的影响
果树安全越夏四注意
李子树采后的越夏管理方法
Φ127 mm G105钻杆管体刺漏形成原因分析*
硒含量对花菇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
香菇菌棒不同刺孔分布对工厂化出菇的影响
冬季花菇的管理要点
越夏茬蔬防虫工作要赶早
越夏黄瓜坐果难 巧用措施多坐瓜
挑干香菇看『脸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