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方言亲属称谓词语与普通话的对比

2019-10-08 04:44代文倩
文教资料 2019年20期
关键词:比较普通话

代文倩

摘    要: 安徽临泉方言中亲属称谓词语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色。本文通过分析不同时期的人们亲属称谓的使用情况并利用普通话和临泉方言亲属称谓的比较,帮助人们了解临泉方言中亲属称谓的含义及特点。

关键词: 临泉方言    普通话    亲属称谓词语    比较

一、亲属称谓词语与临泉方言

亲属称谓是一定的亲属制度产生的文化符号,它以简单的术语形式反映复杂的亲属制度①。《礼记》和《仪礼》中对这种亲属制度有了清晰明确又系统的整理与记载。当下社会尤其是民间的亲属制度正是对自古以来的亲属制度的继承。每一個民族乃至地区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独特文化的亲属称谓词语,它们之间在数目、义项、语义范围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

我国是一个有着众多人口和广袤地域的大国,而且地形复杂多样。不同地区的人们交流不是那么方便,于是产生了具有不同地域特色的各种方言。阜阳市下辖三区四县一市,临泉县属于四县之一。阜阳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中原官话,临泉方言同样属于中原官话。本文从临泉方言中亲属称谓的构成着手,对临泉方言亲属称谓与普通话进行比较研究。

由于篇幅原因,我们仅对在亲属称谓系统中占比较重的包含父系亲属称谓和母系亲属称谓的血亲亲属称谓词语进行列表,并且把临泉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语与普通话加以对照。

二、临泉方言亲属称谓词语与普通话的对比分析

表1和表2显示的是就直系亲属而言共覆盖六代的亲属称谓:以自己为中心,自身之上三代,自身之下有两代。(“自己”限定的人群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后出生成长的第一代群体);旁系则按“五服”制显示这一分类。

通过以上表格,我们可以更加清晰了解临泉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语与普通话的不同之处。

(一)对祖辈的称谓

对于父系亲属称谓表中“祖父”和“祖母”的称谓,临泉方言一直沿用和普通话口语称谓比较接近的“爷爷”和“奶奶”称呼。不过对于“曾祖父”和“曾祖母”的称谓,临泉方言则比较有自己的特色,称呼为“太爷爷”和“太奶奶”;母系亲属称谓表中对“外曾祖父”和“外曾祖母”的称谓,在临泉方言中称呼为“太(姥)爷”和“太姥(姥)”。此时的“太”字和“曾”字具有同等功能,表示隔代称谓的语素。而且对于“外祖父/外公”和“外祖母/外婆”的称呼,临泉方言称呼为“姥姥”和“姥爷”。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书面语与口语和地域之间的方言差异。

(二)对父辈的称谓

通过表1和表2,我们可以从父系和母系亲属两个角度比较父辈亲属称谓,并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1.临泉方言中对父亲的称呼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异,第二代群体在临泉方言中多称呼父亲为“大”或者“爹”(比较少使用),对于母亲的称谓多用“娘”。

2.在整套的父系和母系亲属称谓词中基本都是以父亲和母亲的称谓关系为基础的,所以从整体上可以看出:亲属称谓词里的语素“父”在临泉方言中在表达与父亲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称谓中基本替换成了“大大”,例如,对父亲的兄长,即“伯父/叔父”称为“大大/二……大大”,但是对“姑父/姨父”的称呼则没有发生改变。亲属称谓词里的语素“母”在临泉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里则几乎都被替换或省略。例如,亲属称谓里的“伯/叔/姑/岳母”替换为“大妈/娘”“婶子”,省略如“姑(姑)”“妈”等。

3.在临泉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还有几个极具地方特色,如临泉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中有“妗子”“婶子”,用普通话翻译过来即“舅妈”“叔母”,其中对于年纪比较小且刚过门的婶子一般称其为“花婶”凸显其年龄比较小并且包含对婶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姻亲的称谓

1.夫妻之间的称谓词语

家庭是由婚姻关系和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的一种基本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夫妻称谓是夫妻之间在日常生活交往时使用的用以开启交流的对另一方的称呼。夫妻之间的称谓历来比较多样化,从总体上,我们可以把夫妻称谓分为“老派夫妻”称谓和“新派夫妻”称谓。“老派夫妻”称谓主要指年龄在五十岁以上的夫妻之间的称谓;“新派夫妻”称谓主要指年龄在五十岁以下尤其是青年夫妻之间的称谓。如果根据年龄把临泉的人口分为四代人,“新派夫妻”则指第二、三代人,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出生成长、年龄在六十岁至四十岁左右的群体。在分析夫妻称谓之前,我们还需要区分“面称”和“背称”两个概念。面称是指称呼人与被称呼人面对面交谈时使用的直接称呼语。背称是指听话者不是被称呼者时使用的间接称呼语。在临泉方言中,一般情况下,老派夫妻之间很少有面称。夫妻之间往往不用称呼彼此,就开始就事说事,或者用“哎”等词先引起对方的注意,再进行交谈。背称方面,丈夫称呼妻子为“俺家人”或“孩子姓名阿娘”。妻子称呼丈夫为“俺当家的”或“孩子姓名阿大”。新派夫妻之间的称谓与老派夫妻大不相同。面对面交流时多使用姓名或者乳名称呼对方,偶尔也会使用“孩子姓名阿妈”或者“孩子姓名阿爸”来称呼对方(当家里不止一个孩子时,此处的孩子多为排行老大的孩子),这可以看作对老派夫妻称谓的继承。背称时,多使用直呼姓名或者乳名称呼,同时男性还会使用“俺家属”“孩子姓名阿妈”等称呼妻子。女性也会使用“俺当家的”“孩子姓名阿爸”等称呼丈夫。以上称呼的特点是多使用于各乡镇地方。现在的青年夫妻称呼对方时多向普通话靠拢,称对方为“老公、老婆”或“爱人”或直呼其名(大部分情况)。

2.夫系亲属称谓词语

夫系亲属称谓是指出嫁后的女子对丈夫家的家族成员的称谓。在临泉方言中,妻子对丈夫的亲属的面称与丈夫基本保持一致。背称时有些许差异:

丈夫的父母:老公公/爹/爸,婆子/娘/妈;孩子姓名阿爷,孩子姓名阿奶。

丈夫的兄嫂:大、二……哥,大、二……嫂/(嫂子);孩子姓名阿大、二……大,孩子姓名阿大娘(妈)/二……大娘(妈)。

丈夫的弟、弟媳:孩子姓名阿叔,孩子姓名阿婶子;小叔子,妯娌。

丈夫的姐妹:孩子姓名阿姑。

从这些称呼可以看出,妻子对丈夫的亲属的称谓有两种类型:从夫称,即“爸/爹”“娘”等。从儿称,即“孩子姓名阿爷”“孩子姓名阿奶”。因为妻子与丈夫家的亲属联系主要通过丈夫和孩子这两种中介而产生。

3.妻系亲属称谓词语

妻系亲属称谓是指丈夫对妻子娘家的家族成员的称呼。在临泉方言中,丈夫对妻子的家族成员的亲属称谓主要和妻子保持一致。不过在面称和背称部分亲属时有些不同。在临泉的大部分乡镇地区,丈夫对岳父岳母的面称是从自己出发。多称呼岳父岳母为“叔”“婶子”。对妻子的其他亲属成员则多从妻称。背称时的亲属称谓有:

妻子的父母:老丈人,丈母娘;孩子姓名阿姥爷,孩子姓名阿姥(娘)。

妻子的兄嫂:大舅,、大舅子媳妇儿;小孩儿大舅,小孩儿大妗子。

妻子的弟弟、弟媳:小舅子,小舅子媳妇儿;小孩儿/孩子姓名阿二、三……小舅,小孩儿/孩子姓名阿二、三……小妗子。

妻子的姐姐、姐夫:大姨子,连襟;小孩儿/孩子姓名阿大姨,小孩儿/孩子姓名阿大姨夫。

妻子的妹妹、妹夫:小姨子,连襟;小孩儿/孩子姓名阿二、三……小姨,小孩儿/孩子姓名阿二、三……(小)姨夫。

从这些称呼可以看出,除了“老丈人”“丈母娘”“连襟”这些称谓,剩余多为从儿称。因为丈夫与妻子的家族成员之间的亲属关系主要通过妻子和孩子这两条纽带产生。这就使丈夫对妻子的亲属的称谓主要表现为两种类型:从妻称,此类型多用于面称妻子的亲属时。从儿称,即“孩子姓名阿姥爷”“孩子姓名阿姥(娘)”等。

三、结语

亲属称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不同时期的临泉方言和普通话的亲属称谓词的比较可以看出,临泉方言亲属称谓词与普通话里的亲属称谓词不仅有共性特征,而且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同时,临泉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还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系统性。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正逐渐和普通话趋于一致,但仍然保留鲜明特色。方言中的亲属称谓具有语言和文化的双重研究价值,通过本文对临泉方言中亲属称谓和普通话中亲属称谓的对比分析,期望把握其规律,从而加速或者延缓其变化的进程。对于其变化的表现和变化的原因等文化的分析,我们将另文探讨。

受能力和条件的限制,本文的方言亲属称谓的调查覆盖范围还不够全面,调查方式还有待改进。因此,对临泉方言的亲属称谓的描述、归纳可能还不够严密,有待进一步补充完善。

注释:

①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39.

参考文献:

[1]王琴.皖北阜阳方言同音词汇[J].方言,2012(3).

[2]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198.

[3]禹存阳.从家庭结构的简单化看亲属称谓的变化[J].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09(5).

[4]陳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25.

猜你喜欢
比较普通话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与《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的比较
同曲异调共流芳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17
广而告之推广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