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资助

2019-10-08 04:44张小龙
文教资料 2019年20期
关键词:心理问题

张小龙

摘    要: 在物质生活条件逐渐改善的当前社会,贫困生仍是不容忽视的群体,一些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对于高中贫困学生而言,教师要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问题及特征,深层挖掘贫困生产生的根源,从根本上给予贫困学生资助,让他们摆脱心理的困扰,健康成长。

关键词: 高中贫困生    心理问题    资助对策

高中贫困学生是近年来被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弱势群体,由于经济方面的生活压力,自卑心理、人际交往困难等问题突出。在物质贫困和“心理贫困”的双重压力下,高中生的人生认知、情绪、意志力等方面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从而影响学习水平、生活状态、社会功能等,影响学业完成和健康人格的形成。高中教师要全面分析高中生的贫困心理产生原因及背景,并采取一定的教育措施帮助高中生走出贫困心理的阴影,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高中贫困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特征

(一)学习成绩方面

在经济生活的困扰下,一些高中贫困生存在学习方面的困扰。首先,这类学生学习动机比较差,由于家庭经济基础差,这些高中生缺乏学习动力,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影响成绩提升。其次,高中贫困生学习时难以集中注意力,上课时经常走神,长期学习成绩不好导致对学习存在一定的逃避心理,最终产生厌倦甚至逃学心理。

(二)自我意识方面

当前高中贫困生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自我意识方面的问题,具体体现为:自卑心理较重,尤其学生中存在攀比现象,当贫困学生发现身边富有家庭的同学能随意购买喜欢的物品,心里难免产生反差,于是自认为自己在很多方面不如其他同学,自卑心理形成。导致他们自觉与同学们保持一定的距离,与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出现裂痕。其次,个别贫困高中生的虚荣心比较重。由于家庭贫困特别敏感不希望别人说自己,于是在学校中常常隐瞒家庭生活状况,影响同学之间的交往。

(三)人际交往方面

高中贫困生内心有强烈的与人交往的冲动。由于自身家庭方面存在经济困难,高中贫困生存在自卑与自尊的双重心理问题,既想得到其他同学的信任,融入大家,又有浓厚的自我保护心理,内心的自卑让他们逃避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与交往。其次,贫困高中生在与父母的沟通中存在问题,一些贫困高中生的家长,由于贫穷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将希望放在孩子身上,多关心孩子的学习,至于精神方面的需求,不太关心也少与孩子沟通,导致孩子与家长的心理距离越来越大。

二、高中贫困生常见心理问题成因

(一)贫困生自身因素

1.人生三观存在一定的偏离

高中生虽然有了一定的学习和成长经历,但心理上存在一些不成熟,人生经历相对较少,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存在一定的幼稚倾向,导致一些高中贫困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2.高中生的青春期综合因素

高中生尤正值青春期,面临一些人生问题,需要思考人生的未来去向,思考未来就读的学校,甚至要思考未来的就业方向等,这些问题与自身成长存在一些不平衡性,导致他们在知、情、意、行等多个层面的发展矛盾。面对人生中的诸多矛盾,影响健康成长。

3.缺乏一定的抗挫折心理

一些学生长期生活在经济困难家庭中,自身成长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挫折的时候,普遍存在逃避的心理傾向。在逃避心理的驱使下,不愿意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哪怕一丁点儿不如意,都可以将他们的意志力打垮。

(二)家庭环境因素

1.家庭氛围对高中生成长的重要性

家庭是孩子出生后第一个接触的环境,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研究发现,那些生活在关系融洽家庭氛围中的高中生,性格往往比较开朗,积极面对人生中的各种问题,并且有勇于承担的精神,面对困难时有积极的心态;而生活在家庭氛围不和谐家庭中的高中生,更容易内心缺乏安全感,不会积极主动关心他人,变得多疑和不自信,影响与家人的亲情关系。

2.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心理的影响

父母的教育方法可被详细地划分成权威型、专制型、溺爱型及忽视型。其中权威型的父母教育孩子时往往将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地位,更希望孩子乖乖听话,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见解和反驳的机会,导致孩子的个性被抹杀在萌芽状态;专制型的家长喜欢控制孩子,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意见或见解,不允许孩子有一点顶撞心理,让孩子完全服从家长的决定与安排,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一般没有主见,久而久之产生一定的焦虑情绪;溺爱型家长一般对孩子的一切言行都百依百顺,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高中生往往比较软弱或缺乏一定的自制心理;忽视型的父母对孩子则是放任自由,毫不关心,成长于这一方式下的孩子,将来走向社会时往往会产生难以适应的心理,在处理人生问题方面经常左右摇摆、无从决定。

(三)环境因素

高中生的成长与发展受环境的影响。社会中有的人崇尚享乐,在此种影响下,本来就与城市存在差距的农村高中生,内心会有不甘与抱怨,对其心理成长不利。此外,在就业竞争中,一些学生对就业形势充满畏惧与抱怨,产生“读书无用”的心理。

(四)学校教育因素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高中生的学习成绩是家长、学校关注的重要问题,再加上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教学方面。所以,一些教师将教学关注点放在学生学习成绩方面,常常忽略学生的品德及心理健康层面的教育与培养。贫困学生自身存在一些问题,教师给予关注和帮助的机会较少。

三、高中贫困生心理辅导对策

(一)学校应注重心理健康的宣传工作

现阶段,高中生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自身健康与发展,还影响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所以,学校应给予高中生一定的关注,尤其是那些贫困家庭的高中生,学校要开展一定的救助宣传工作,学生贫困家庭给予正面支持与鼓励,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告诉学生眼前的生活困难只是暂时的,只有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和坚强面对,才能凭借努力改变命运。此外,学校还应借助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使大众了解这些学生的生活现状,争得更多社会人士的帮助,让这些贫困学生走出眼前困境。此外,学校应开设一定的心理救助或指导工作,对贫困高中生心理给予指导,让贫困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关键作用,对于自己的心理问题能够了解和重视,在接受相关指导教师的帮助下,走出不利于自身成长的心理阴影,成就健康活泼的高中生形象。

(二)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平等民主的校园文化环境对高中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所以,每一科教师都应为高中生创造和谐发展的成长环境。实现良好课堂环境的前提是,教师要采用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为学生的出身而区别对待他们,让每一个学生体会到班级课堂的温暖;教师要为学生创建学风朴实的课堂环境,积极提倡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让每一个学生都以勤俭为荣,以浪费为耻,为广大学生创造出相互容纳与包容的环境,这样贫困学生就会有信心与其他同学沟通、交流,逐渐消除学生之间的沟通障碍;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自强自立、奋斗不息的精神品格,让学生知道一切幸福的获得都是通过自身努力换来的,让学生养成勤俭、积极奋斗的学习和生活态度。另外,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提倡学生必买的东西要买,不该买的东西坚决不买,让班级中形成良好的消费风尚,抛弃奢侈浪费的人生观和消费观,营造和谐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

(三)完善贫困生的辅助工作体系

高中生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协同努力,单从学校这方面来讲,学校应充分利用国家对于贫困生的资助政策,极力为贫困生的生活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学校自身可以建立一定的扶助措施,比如建立一定的学习奖学金等措施,鼓励学生通过努力学习获得一定的救助,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又有增强学生的自尊心,为学生继续努力学习提供一定的动力。

总之,贫困高中生由于物质生活的限制,在心理发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作为高中生学习成绩和品德的影响者,教师要给予高中生足够的关注和关心,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指导方式给予贫困高中生点拨,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给予他们心理指导,让他们心理逐渐明朗起来,从而形成健康积极的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殷乾亮,姜红仁.论贫困生心理行为及对策研究[J].江西教育科研,2005(05).

[2]周群.中学贫困生心理探因[J].课程教育研究,2013(27):235.

[3]杜豫燕.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教育革新,2007(12):119-123.

猜你喜欢
心理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产房助产专业实习生的心理问题调查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关注学生的心灵花园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