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选修课课程管理的现状及优化

2019-10-08 04:44贺娟
文教资料 2019年20期
关键词:课程管理教学研究

贺娟

摘    要: 作为高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选修课是面向高校全体学生开设的跨学科、跨专业、具有可选择性的非专业课程。建立健全的公共选修课管理机制、优化公共选修课教学方式、制定合理的公共选修课考核制度对于加强公共选修课管理、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 高校公共选修课    课程管理    教学研究

一、引言

作为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选修课(简称公选课)是面向高校全体学生开设的跨学科、跨专业、具有可选择性的非专业课程[1]。高校根据各专业的需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学生毕业之前公选课达到10学分,部分高校要求公选课必须包含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类或科学类课程,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公共选修课的学分要求是毕业的硬性指标,达到额定学分后才有毕业资格[2]。

二、高校公共选修课课程管理现状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各大高校为全校学生开设了公共选修课[3]。但部分高校对于公共选修课课程开设、学生选课及教学考试把关不严,导致公选课的开设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成为高校中“水課”的代言词。

(一)课程开设

一般来说,高校公共选修课的开设由开课单位专职教师或者教学管理人员提出申请,并提交完整课程教学大纲,经申请教师所在单位初审后报送至学校教务处,由教务处组织专家对新开课教师进行试讲审批。

试讲课程一般只有20分钟,绝大多数新开课教师都会全身心地准备好试讲,授课表现会得到在场专家的认可。因此,提交新开课申请的教师都能通过审批,并获得授课资格。但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及新进教师把公选课当成自己业务水平的练兵场,知识结构、教学水平及授课经验都与一线教师有一定的差距,影响公选课的教学质量。

其次,部分教师将专业选修课作为公选课供非专业学生修读,但是非专业学生可能因没有专业知识背景将难以正常完成学习导致中途退课。例如:某高校针对物联网工程专业开设的“安卓移动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这门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给非物联网专业的学生修读,部分学生听课两次后发现难以理解教师授课的内容而退课,导致部分大四学生因缺少公选学分而难以按期毕业。

(二)学生选课

一些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开设目标、课程内容及任课教师并不熟悉,选修课程时只是出于对课程名称的好奇或喜欢,如某校开设的“孙子兵法概论”“收藏知识与藏品欣赏”这两门课程,基本上一开放选课,就被“一扫而空”。

其次,部分学生对于修读公选课完全基于获得公选学分顺利毕业,这类学生并非出于对知识本身的热爱或需求,往往会修读难度较低、考核容易通过的课程,如“英文电影赏析”“音乐鉴赏”等。

此外,部分高校公共选修课固定在某个时间段,但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如动物科学专业、教育技术专业、农业资源与管理专业,由于实验、实习、实践课较多,固定公选课时间也安排了专业课程,导致部分学生想修读的公选课与专业课冲突而难以修读,大大降低学生学习公选课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考试

1.教学方面。

某高校2018年春、秋学期课堂教学检查结果表明:必修课到课率最高,均高于公共选修课到课率(表1、表2);由于公共选修课受众面广,大部分课程都安排在晚上或周末,导致学生在思想意识上认为公选课不重要,课题上学生抬头率不高,低头玩手机现象严重;必修课课堂氛围、师生互动率、学生投入率都优于公选课课堂。学生的课堂表现会影响教师的授课激情与效果,导致公选课教学质量低于必修课。

其次,晚上和周末的公选课给各职能部门的检查带来一定的困难,学校教学督导小组对于必修课的检查力度远远超过安排在晚上和周末的公共选修课,导致部分教师没有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周历讲授教学内容,随意性较强,教学质量有待提高。

2.考试方面。

公共选修课一般采取考查的方式进行学分认定,考查的形式大多是撰写课程论文或者谈谈学习这门课程的收获与感想。部分课程以书面考试的形式考核学生,但书面考试由任课教师出题,题型单一、题量偏少、题目简单,不能全方位多角度真正反映教师授课的实际水平和学生掌握的真实情况。

三、公共选修课管理优化策略研究

公共选修课普遍存在的问题影响其教学质量的提高,达不到拓宽学生专业口径,淡化学生的专业界限,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的要求[4],因此优化公共选修课课程管理迫在眉睫。

(一)建立健全的公共选修课管理机制

1.制定公共选修课课程管理办法。

为了进一步规范公共选修课管理,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高校教务处应当制定相关公共选修课的管理制度,对于课程开设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

公共选修课应分为自然科学类和人文社科类;原则上以理论课为主,不开设实验课程;公共选修课授课教师应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且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并在职在岗三年以上;公共选修课学时要求按照16学时计1学分,24学时计1.5学分供学生选择;公共选修课考核方式应灵活多样,由授课教师提出,并报教务处批准后执行。

2.建立公共选修课课程归口。

公共选修课受众面广,课程种类繁多,为了便于管理,应将所有课程分门别类归口到各开课单位,比如某高校开设文化素养类公共选修课“大学语文”“唐诗宋词欣赏”“中国古典文学欣赏”,但这三门课程的授课教师来自三个不同的学院,教学任务安排分散,没有形成核心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不利于教学反哺科研。因此,教务处应对课程内容相似类别相同的课程统一归口,成立文学素养公选课教研室,以便各授课教师集体备课、研讨,提高公选课教学质量。

3.规范选课管理,引导学生正确选课。

公共选修课的选课一般安排在开课学期的前一个学期末进行,课程授课安排在周末或晚上进行,晚上的公共选修课逃课率高,学生不易集中注意力,教学效果不理想;周末的课程容易因为英语四六级考试、自学考试、公务员招考等而难以正常进行。因此,要合理安排好公共选修课开课时间。比如每学期周二下午、周四下午为固定公选课时间,周五全天为自由选课时间,授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安排自由安排公选课。

其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教学目标与课程内容,应当建立“公共选修课课程简介”,在选课期间开放所有公选课的课程简介、考核方式、学时学分及授课教师介绍,学生可以先了解课程内容和教师资质,再选择自己真正想学、真正感兴趣的课程。

(二)优化公共选修课教学方式

为了提高公共选修课授课教师的热情与激情,高校应当建立相应的公选课激励政策,鼓励公选课授课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1.鼓励减少授课班级人数,增加开课课头。

目前,大部分高校为满足全校学生的选课,对公选课班頭设置人数过多,一些热门课程的选课人数可达到教室最大容量220人左右。大班教学不利于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特别是语言类课程,如“法语入门”“日语入门”“德语入门”等课程建议减少授课班级人数,增开多个课头。

2.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式有着深远的意义,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网络辅助教学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2012年,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应运而生,它的出现打破了以往教学的局限,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学习方式的影响,自由学习[5]。

建议高校在中国大学MOOC网、爱课程、学习通等平台上遴选一批中华传统文化类的“金课”,如“文学经典导读”“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莎士比亚戏剧赏析”等供高校学生自主选修学习,并制定网络课程管理制度,要求学生学完全部课程内容及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视频、测验、作业、考试、课程讨论与答疑等。学生获得课程结业证书,以1:1的比例进行公选课学分认定。网络教学不仅使学生有全新的学习体验,而且是对以往教学的有效补充。

(三)制定合理的公共选修课考核制度

高校对于公共选修课的考核一般以撰写论文的形式进行考查,学生大多数在网上查找资料完成论文。论文创新性不足,复制率偏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高校要制定合理的公共选修课考核制度,提高学生对公共选修课的重视程度。

1.加大公共选修课过程考核力度。

要加大对于公共选修课过程的考核力度,授课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章节作业供学生课后思考;开放线上线下课程的公选课需要在网络上完成各章节的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提交不及时的同学影响平时成绩的考核。

2.加强公共选修课考查类课程管理。

对于公共选修课考查类课程,要求授课教师将课程考核时间(随堂考试或教务处统一安排考试)、学生提交的课程论文及成绩评定证明于课程结束后两个星期内交至各开课单位存档,以备学院学校检查。此外,成绩评定证明不仅包含论文成绩,还包含学生一学期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

3.创新公共选修课考核方式。

公共选修课可以根据授课内容采取形式多样的考核方式。比如“陈氏太极拳”这种类似体育项目的活动课程,可以分小组表演,并拍摄成视频发到班级微信群进行投票,投票获得前三名的小组,每组成员可以分别给予10分、8分、5分的奖励,最后授课老师根据学生的视频表演和平时课堂表现进行成绩或等级认定。

一些语言类公选课程,如“法语入门”“日语入门”“德语入门”等可以采取配音的方式进行考核,每位同学选择最感兴趣的题材进行模仿、练习、配音,然后录制成视频存档,并交给授课教师评定等级。

四、结语

公共选修课作为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拓宽学生知识面、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建立健全的公共选修课管理机制、优化公共选修课教学方式、制定合理的公共选修课考核制度对于加强公共选修课管理,提高公共选修课教学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志秀.高校公共选修课课程设置及建设[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9).

[2]韩智睿.关于选修课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南京市仙林大学城高校为例[J].明日风尚,2017(11).

[3]单燕萍,段晓波.公共选修课模拟谈判评价研讨——《商务谈判》课堂教学案例评析[J].经贸实践,2013(17).

[4]姚望.加强高校公共选修课教学与管理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8).

[5]雷琳.高校公共选修课MOOC教学模式的启示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7(10).

猜你喜欢
课程管理教学研究
学校发展视角下中小学课程管理问题探究
学校发展视角下中小学课程管理问题探究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基于PDCA循环理论江苏开放大学课程管理模式构建
基于学校课程体系文本分析的学校课程管理组织建设现状研究
——以京、川、浙三地58所学校为例
新形势下的课程管理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学校课程管理研究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