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视听语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9-10-08 03:49尹贵
大观 2019年7期
关键词:视听语言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改革

尹贵

摘 要: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视听语言课程是在传统的视听语言基础上进行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科技时代发展和不断创新的必然结果,其视听语言课程,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以满足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学生成长需求。文章论证数字媒体专业视听语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求打破传统的说教式的理论授课模式,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视听语言;教学改革

视听媒体的诞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视听媒体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它,特别是在中国影视教育教学中,视听语言课程已成为影视专业的主要必修课程之一。高校视听语言课程的设置是为了使学生掌握特定的视听语言原理和技巧,并运用其创作出真正优秀的影视作品。

一、概述

传统艺术视听主要是为了进行日常性的情感交流,常常借助音乐、戏剧和文学等形式进行。数字媒体作为新型的艺术表达媒介,可以将音乐转化为流畅的音频,也可以将戏剧转化为动人的视频,从而有利于观众的情感体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数字媒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也逐渐习惯于使用数字媒体接收信息和表达内心感受。在模拟场景中,视听语言通过图像、音乐等模拟刺激人们对环境的想象,从而产生丰富的联想,获得某种感受。视听语言是向受众传递消息和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外放形式,首先表达完整的信息,然后模拟视听效果,把情感语言的主要思想传递给观众。信息以多种方式传递,最常见的方式是以口头和书面形式传递信息,而数字媒体则是通过数字化的视频、音频来传递信息。数字媒体比传统方式传递信息更方便、快捷、高效,互动性更强。目前数字技术已进入通信系统,使人们进入数字媒体娱乐的高级时代,人们不再只是使用纯音频和视频来获取他们需要的信息。数字媒体技术不仅通过数字媒体的传播扩展了原始技术并表达了艺术和文化的复杂性,还描述了视觉和听觉,并表达了创造性语言所需的核心思想。视听语言是一种感知语言,它使受众的语言刺激和情感表达更为合理,使观众能够在相应的语境中交流和理解核心信息。在视听语言形成过程中,数字媒体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呈现出各种效果给观众不同的感受。

2000年左右全国各高校逐渐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到目前其发展历程也就大概将近20年光景,其教学模式基本参考了电影学院和传媒院校的授课模式。从目前的教学情况看,影视类的院校中都基本开设了视听语言这门课程。其授课具有明显特点。第一,视听语言课程的理论体系是庞大的,从图像语言到语音语言,从视听语言到语法修辞,要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需要大量的理论教学,所以很是枯燥,这也是很多学生不喜欢的原因之一。第二,传统的教学方法偏向于理论讲解,轻视实践,注重卷面考核,使很多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第三,课堂上的视听语言理论讲解,很多都是讲得比较深奥晦涩难懂。例如,关于蒙太奇知识的讲解评价基本上以课堂问题、书面文件等形式存在,很少进入视听语言的应用层面。更何况蒙太奇知识点有很多,如蒙太奇的定义、类型、发展历史、应用和实践。很多学生甚至连蒙太奇的概念都没搞懂,何谈操作运用。第四,很多课程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强,理论还是理论,实践还是实践,视听语言课程的理论知识对专业课程的实践操作并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理论知识仅仅成为众所周知的名词,这与培养学生应用视听语言能力的核心目标背道而驰。

视听语言课程所涉及的理论实际上属于实践理论。视听语言课程不同于美学和艺术概论的课程,艺术概论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修养,视听语言研究的是解决具体实践问题的方法,直接指导学生的创作和应用。根据许多电影电视制作人的经验,学习视听语言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实践中去学习、理解、分析、运用、总结。那么,没有实践的理论,学生将无法在实际问题上发挥视听语言的作用。这就像一位艺术老师告诉学生所有的绘画理论,但并没有告诉他们具体的技法。即使理论是深刻的,学生也不会有真正的绘画作品,因为基本的线条也没有画出,如何谈论理解和掌握。而视听语言作为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实际上承担着引进、传播、深化专业知识的主要功能。我们更应该从实践层面去训练学生的视听语言的运用能力。

二、视听语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分析

(一)理论讲解,拉片分析

部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生认为,学习数字媒体艺术就是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重要性很高,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他们认为电脑就是一切,只关心手头的工作,只是想来大学好好学习电脑软件,毕业后找一份好的工作。甚至有学生认为视听语言与数字媒体无关,因此忽略了学习视听语言的课程。这极端不利于他们的专业发展。视听语言知识系统包括画面构图、光影、摄影机角度、景别、摄影机运动、调度、剪辑、声音、声画关系等,要求学生学习传统基本理论和现代新理念,掌握视听语言,激发他们对影视作品创作的认知,并最终创作出具有一定专业程度的影视作品。作为专业课程,视听语言主要解决如何图像、符号、声音和动作等元素在时间空间层面上传输信息的问题。但是,也很容易导致学生普遍认为这门课程是纯粹的电影理论学习,忽略了理论学习与创作实践的结合,更不了解其积极意义。

在这里我们不但无法回避纯理论讲解,而且纯理论讲解也是必要的。只是在讲解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方式方法,可以和拉片结合起来进行剖析,使理论在实际声画中得以体现,同时实际的声画也会回馈视听语言理论。第一种拉片方式是经典影片分析,把声音和画面抠到以帧为单位,根据影片的主题,把全片进行分解,从段落、场、镜头组、镜头到单帧。先从结构上去把握影片,这样可以避免“因小失大”,然后逐级到影视构成最小单位,分析“小元素”如何服從“大元素”,同时分析其特点和作用。这样能让我们的视听语言完全呈现出来,让学生得以体会。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应该剖析一些“新片”,有些所谓经典影片只是在当时是先进的,放到现在应该辩证地看待,不能一味奉承。第二种拉片方式,分析的不再是“高大上”的影片,我们可以去分析同学们自己拍摄剪辑的影片,在“树立反面教材”中运用视听语言的原理去帮助他们纠正错误,让他们实实在在体会到理论的强大作用,这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剪辑实拍训练

通过对视听语言理论的研究,对经典案例和个案的分析,使学生掌握视听语言知识,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在创作纠错过程中,加深同学们对视听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在实践训练过程中,学生以2~4人为一个小组,团体协作,分三阶段走。第一阶段是完全模仿短片(最好控制到1~2分钟以内)阶段,总体要求就是力求一模一样,不允许学生加入自己想法进行创作。完成作品后,把参考片和自己拍摄剪辑的影片,放到同一个画面上同步播放,进行对比寻找问题。例如,有组同学的作品的第一个定场镜头跟参考片比较起来,恐怖气氛不够,分析原因是:焦段不够广,透视不够夸张,机位不够低,背景太杂乱,人物动作幅度不够大,人物情绪不到位等。这组同学根据视听语言的解决方法(在此不赘述),重新拍摄剪辑,虽达不到参考片的效果,但是已经很接近,画面效果改良很多,他们有一种“原来如此”的感悟。在纠错中,首先去发现问题,然后根据视听语言的原理告知其解决办法,最后通过几次修改,得以解决问题。这样的方法,能使同学们很好地理解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操作。

第二阶段是半创作阶段,总体要求是根据命题或自拟题目,寻找参考影片,在参考的同时必须加入自己的想法进行部分创作(控制到2分钟左右)。这个阶段反映出来的常见问题是有参考部分,制作的影片还不错,没有参考或者说参考用不上的制作部分,就会出现很大问题。这其实都是正常的,原因在于学生的视听语言理论理解能力达标了,但是视听语言理论创作能力还未达标。在参考和不参考两部分内容中,我们会去对比分析其具体原因和解决方法,让学生去体会、揣摩视听语言的创作能力。这个过程是比较艰苦的,必须要多练,才能融会贯通,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第三阶段是完全创作阶段,总体要求就是根据命题,发挥个人能动性,不得有一点的参考,完全个人创作出一部蕴含视听语言知识的短片(控制在5分钟以内)。什么是蕴含视听语言知识的短片?在完成的作品中能体现出影片结构的塑造、段落关系的照应、场戏的把控、镜头组的组合、镜头的调度以及画面基础控制等等。在这里没有办法去量化,具体怎么来执行,不妨换个角度让同学们从视听语言知识里面去寻找些点,结合实际情况来创作。其实这个阶段是在对前两个阶段的知识进行考核、转化,其过程是从熟悉视听语言基本理论到理解运用视听语言知识再到掌握把玩视听语言知识的一个难度逐级递增的过程。根据同学的反馈,常见的问题是失控了。这个问题也是正常的,因为创作经验太少,而且我们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干扰到同学们。但是只有通过这个阶段的第一次训练,让同学们发现自身的问题,才能进行这个阶段的第二次训练。在第二次训练中还是会出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再返回第一、第二个阶段。如此反复,才能让同学们真正理解、掌握、运用视听语言的知识。

在这三个阶段里,除了考验同学们之外,也是对老师的一种考验。因为这必须要求老师既熟悉视听语言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必须掌握拍摄和剪辑的能力。就像很多影视学校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如色彩构成,让传统美术绘画专业的老师来授课,他们就不懂得如何将美术色彩“翻译”成数字影视色彩,其结果就可想而知了。那么解决办法就是必须将老师进行专业细分并阶段协同作业,这样才能将知识合理化、系统化、有效化。

(三)优化考核,展望成果

很多视听语言课程的评估侧重于知识本身,主要评估学生对基本视听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常见的考核方式有影评、论文、笔试,一般规定字数都是在几千至几万之间。理论考试不能成为单一测试学生使用视听语言能力的途径。视听语言课程不仅涉及理论概念和文化知识,还涉及理论知识在作品中的具体应用。根据视听语言课程理论与实践的改革思路,适当降低知识评价,改变应用评价。因此,本课程的考核标准应是以书面掌握视听语言理论知识为辅,实践运用视听语言理论知识为主。考核方式可以理論实践两结合,理论方面可以通过平时作业的抄写以及课堂朗读背诵,再加上课程结束的笔试来加强记忆。实践方面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自行决定)指定申请类型和实践作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衡量学生使用视听语言的能力,这些理论知识也可以通过实践真正吸收消化。学生在拍摄剪辑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其艺术和技术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作热情,不断提高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视听表现。学生对视听语言的理解不再是模糊的理解,理论和实践不再是独立的、分散的概念,而是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同步、渐进、循环地相互促进。

另外就是在各个阶段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进度,不同的要求,考核方式也应该有侧重点,不能一刀切。同时应积极探索教学成果展示方式,如展览、研讨会、展播等。以此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加强同学们的荣辱观,积极努力地学习创作;二是让相关专业的不同年级的同学参与进来,温习相关知识,扩大该门课程的影响力。

(四)课程架构体系

关于视听语言的课程架构体系应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该门课程的课时量,二是在数字媒体专业课程体系中应该怎么安排。在回答这两个问题前,我们来梳理下视听语言课程的内容,即理论讲解拉片分析、实拍剪辑训练、课程考核三个部分。尤其是在实拍剪辑训练当中又分为三个阶段。目前全国相关高校中的视听语言课程基本是安排在大一或大二的某个阶段,课时量基本是在48~96节左右。课时量少,而且安排时间段太单一,很不符合视听语言的反复练习特点,收效甚微。

关于视听语言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安排,笔者认为应该在大一下学期进行视听语言的理论讲解、拉片分析,着重让学生熟悉视听语言的基础知识,建议安排48课时。大二下学期进行视听语言的实拍剪辑训练,这个时间段应该开设拍摄和剪辑课程。有基础进行实操训练,着重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对视听语言的理解能力,建议安排96课时完成完全模仿和半创作两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大三下学期进行视听语言的完全创作阶段训练,这个阶段很多相关专业课程都开设完毕,有能力进行综合创作,着重培训学生的视听语言创作应用能力,建议安排48课时。通过三个阶段的课程安排完成视听语言的三个阶段训练,通过学生的反复练习,培养学生对视听语言的理解、掌握、运用能力。同时,跟其他专业课程也能间隔地配合起来,也利于学生大四的综合创作和毕业设计。其实其他课程也可以采用这种间隔重复的方式匹配着安排,这样课程与课程间更能紧密衔接起来。避免课程间的断层现象。

48+48+96=192。用192个课时来安排视听语言课程,在全国相关专业中几乎不可见。专业负责人更会担忧:没有这么多课时量。其实理论讲解、拉片分析这阶段就是传统视听语言课程,这没有什么疑问。而剪辑实拍训练的三个阶段可以略等同于其他课程,比如:完全模仿阶段=影视视频摄影课程,半创作阶段=影视短片制作流程课程,完全创作阶段=影视短片创作课程。如果课时量充足,建议还是分开上,因为二者只是略等同于,分工和知识侧重点完全不同(在此不展开论述),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课时量不足,那么建议两者进行适当融合,最重要的是一定让视听语言三阶段完全贯穿其中,在视听语言知识系统化的基础上去完成各门课程的基本任务。视听语言课程是灵魂,其他课程是血肉。

三、結语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视听语言课程应该在阶段化、系统化的基础上注重和其他课程的匹配,并积极探索考核的多元化,提高实践操作考核的权重。并鼓励学生以小组练习的形式进行深入的训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深化视听语言课程,才能更有效地将理论和技能结合统一起来,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桑杰,郑勇华.贵州民族大学数字媒体艺术本科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新闻研究导刊,2018(9):240-241.

[2]杨恒.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项目式教学探索与实践[J].科技经济市场,2017(2):150-151.

[3]梁婧,李爱民.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174.

[4]种子儒.高职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研究与探讨[J].职业,2018(3):39-40.

[5]陈娟娟.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项目制整合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以游戏设计方向为例[J].艺术科技,2017(4):376.

[6]王启宾.产学研“定制式”培养模式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5):186.

[7]王竹君.互联网+环境下数字媒体艺术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大众文艺,2018(12):234-235.

[8]张潇珑.新时期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7(11):161.

[9]杨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践导向型课程改革与创新研究[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7(2):86-91.

[10]林舜美,李阳.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二维形式基础课程教学思考与实践[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7(4):127-129.

[11]宫春洁.建构主义视域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践课程改革初探:以吉林艺术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为例[J].艺术教育,2017(Z1):128-129.

[12]汪宗哲.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软件类课程教学优化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7(23):95-97.

作者单位: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视听语言数字媒体艺术教学改革
数字媒体艺术与平面设计的关系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香港神话电影视听语言中民族性分解
《钢琴师》:一个时代的诉说
寻找失落的家园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