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师爱搭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成长的平台

2019-10-08 03:11郑小华
甘肃教育 2019年14期
关键词:师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郑小华

【关键词】 师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4—0049—01

近年来,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而对他们的教育也成为摆在广大农村学校教师面前的难题。下面,笔者就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

1. 性格上的缺陷。留守兒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基本上处于隔代抚养的状态。在隔代抚养中,由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年龄较大,精力有限,无力管教孩子,或出于对孩子的溺爱,对其管教不严。同时,由于缺乏父母的爱,留守儿童难以找到情感依靠,心里话不知向谁倾诉,久而久之,会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孤僻,以自我为中心。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过度怕羞,拒绝交朋友。

2. 心理上的障碍。留守儿童由于难以感受到亲情的温暖,缺乏关爱和交流,很容易形成心理障碍。他们普遍存在着自卑心理,逆反心理严重,内心也较为焦虑、孤独。这些心理障碍导致留守儿童经常不能集中学习注意力。

3. 认知行为上的偏差。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乏监督与指导,即便遇到一些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也难以得到父母及时的解答,这使得他们无法对一些事物形成正确的认识,导致认知行为上的偏差,对事物的看法往往呈现出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

二、解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 平等对待学生,担负起教师的责任。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是无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爱。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融入心灵深处。”每一个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和成长环境,学生家长的社会地位、身份职业也各不相同。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教育学生的需要,应是一种道德情感,而不是私人情感。对于留守儿童,教师应一碗水端平,遵循平等对待的原则,切实担负起教师的责任,不能因为其家长身份、地位的不同而予以区别对待。要积极走进留守儿童的情感世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主动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加强与他们的沟通、交流,真正了解他们想要什么、想做什么,力所能及地帮助留守儿童解决成长、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2. 以真挚的爱抚慰受伤的心灵。“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要就是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活而言,每个学生都是为了赏识而来人间的。”只有在爱的氛围中,并得到教师的信任和理解,学生才有可能真正释放出所有的潜能,实现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师要以真情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给学生以心理和情感上的安全感,要对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充满信心。只要教师不歧视学生、不放弃学生,学生是不会自我放弃的。对于留守儿童,教师要在他们取得点滴的进步后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要以真挚的爱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实现健康成长。

3. 加大帮扶的力度。越是有“问题”的学生,越需要教师真挚的爱。教师只有付出真挚的爱,才能提高教育管理实效,更好地帮扶留守儿童。首先,教师要对本班留守儿童进行摸底,以其相对集中的居住地为片进行登记,针对每个家庭、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建立相应的动态档案,分类指导,按需帮助。其次,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家访力度。为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思想状况,笔者为班上的每位留守儿童准备了一个成长记录袋,详细记录他们的家庭生活、学习及思想等状况;在其遇到困难时,则及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加强与留守儿童家长的联系、沟通,适时进行家访,要求留守儿童家长每周要与子女电话联系至少一到两次,并经常进行书信交流。

4. 搭建潜能发展的平台。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至少八种不同的智能,但这些智能在每个人身上是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的,使得每个人的智能都各具特色。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发展他们的潜能,提高其自信心。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要分析、研究、掌握教育规律,辨证地、发展地看待每一位留守儿童,真正做到既严格要求,又关心爱护,培养留守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编辑:孟 刚

猜你喜欢
师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平凡而真挚的师爱
以师爱诠释教育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有一种师爱叫欣赏
师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