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优秀人才的生态开发与国家软实力建设浅论

2019-10-08 05:15张霆
商业经济 2019年9期

张霆

[摘 要] 中国女性优秀人才的生态开发利用的意义和作用非凡。在国与国之间综合实力的较量中,谁能最终胜出,归根结底是由这一国家的国民素质和创新能力这一本源性的国家软实力所决定的。针对中国具有女性人口庞大的巨大宝藏有待深层次开发的问题,制度和教育的改革创新,一定能使其焕发出难以估量的生态软实力能量,在世界发展进入“崎岖山路”的竞技过程中,促使中国实现超车而成功胜出。

[关键词] 女性人才;生态开发;软实力建设

[中图分类号] F84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09-0081-04

在霸凌主义横行霸道、大肆欺凌世界的当今,我国在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国家软实力的建设和发展。国家实力研究的著名学者约瑟夫·奈,从对美国在现代以来使用军事力量的这一传统的征服手段的大量案例的研究中,发现了美国并未完全实现其彻底征服被入侵国的战略目标的结论后,他提出了“软实力”的概念,并指出,软实力是一种依靠吸引力,而非通过威逼或利诱手段来达到目标的能力[1]。作为发展中国家中的一员,中国只有高度重视软实力的建设和发展,才有可能与更多的具有和平发展愿望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制衡霸凌主义国家,营造世界和平友好的国际环境。软实力建设的最首要的战略资源就是人力资源,它是国家综合实力,包括硬实力、软实力在内的一切国家实力发展的第一资源。在软实力的第一资源的建设中,女性人力资源的深层次与中高端生态开发利用就成为了不可回避的问题,所谓女性人才的生态开发利用,指的是国家要创设一个女性成才的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和条件,不仅要解决女性平等生存的问题,更要解决她们向中高端精英发展问题。并且在社会优良的人文生态品质的代际传承中,更应解决女性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主导作用问题。因此,对女性的人文生态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开发利用好坏、程度高低,将成为我国综合实力快速提高的一个重要转折的历史里程碑。

一、国家软实力在国与国较量中具有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

中国曾经因为丧失国家软实力而有过极其惨痛的历史教训,几乎使中华民族濒临灭绝。这一因丧失国家软实力,而使中國由强变衰的历史事件起始于清朝晚期,当时的晚清政府狂妄自大、闭关锁国,使清朝早中期的辉煌鼎盛不再延续,不得不横征暴敛、残酷压榨广大贫苦百姓,从而丧失了民心,也无暇顾及能够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的丢失殆尽,从而使整个中国完全如同一盘散沙。一个丧失软实力的国家在面对大大小小列强的入侵时,其结果必然是毫无悬念的溃败,赔款、割地、辱国就成为了不堪回首的历史记忆。更为令人悲泣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却有以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政府的精英分子集体叛变,率超过了日本入侵中国的总兵力的210万伪军,帮助日本侵略者掠杀残害自己的中国同胞。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封建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在日本侵略者打进来后,封建领主们却只求自保,完全丧失民族气节,几乎无抵抗的一味溃退。而且不得不令人正视一个令人费解的事实:从鸦片战争至抗日战争等多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侵略者的总兵力远远低于当时中国的总兵力;而人数极少的侵略者却敢在泱泱四亿人的大国,如入无人之境、横冲直撞、肆无忌惮、四处掠杀。那一令人费解的答案无非就是:侵略者看穿中国缺少民族意识等国家软实力,武器在士兵手上就如同烧火棍。从历史的惨痛教训看来,一个缺乏民族凝聚力等软实力的国家,是多么可怕可悲的事情。

国家软实力在国家之间竞争和较量中具有不替代、难以估量的巨大作用。软实力与硬实力都是一个国家相对另一个国家所呈现出来的影响力和征服力,但软实力更具有凝聚人心、征服人心的独到之处,这是硬实力所难以做到而不能企及的。由于社会冲突是人类本性中固有的、不可避免的;在社会复杂的更替、演进过程中,它会不断的建立平衡、打破平衡、再建立新的平衡,而变得永无止境。这一切都根源于人的需求难以满足与世界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这一难以克服的根源性矛盾。正如科塞所说:“在每一种类型的社会结构里都有冲突发生的时候,因为个人或群体常常提出对抗性的要求,如对稀有资源、声望或权力地位的要求等[3]”。因此人与人、人与群体、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征服与反征服就会不断发生,而追求征服人心的同化力,以能够实现长久、持续的影响力和征服力,就成为了征服者的迫切的需求。怎样才能实现同化力呢?约瑟夫·奈认为软实力是以文化、制度和外交政策等方式对他国施加同化影响的。“软实力依靠的是一种塑造人们喜好的能力。在人际关系或婚姻关系中,实力并不总属于貌似强大的一方,而是取决于产生吸引力的神秘化学反应[3]”。实质而言,只有在文化、制度和外交政策中植入可认同的价值观、以及蕴含着丰富比较优越性,才可能带给他人希望并相信它能在不远将来可实现,这种有吸引心灵的魅力的软实力才具有了潜移默化的同化作用。硬实力是以强制力压制和收买而实施征服的,则难以征服人心,其压制越严厉,就越可能树立更多的敌人。而软实力与之则大不同,它不但可以化解仇恨,甚至可以把他人、他国变为自己的合作伙伴和朋友。硬实力与软实力明显的不同,可以从着力点、效果,以及是否可精确量化等方面来进行区分。从前面段落的论证中,已经对两者的着力点和效果不同有所了解。两者可否量化区分则是,硬实力是一个国家可支配的、包括经济、科技力和军事等方面的物质力量,可以通过精确计算进行量化;而软实力所产生的同化力、持续力、爆发力则为无形的精神力量,难以计算出来,因此软实力内在的巨大作用是难以估量的。从唯物辩证法立场来看,两者既相区分,同时也是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共同发展的。

二、具备生态能量的女性人才是国家兴旺发达而不可忽视的生力军

在经济发展进入中低速发展的新常态过程中,国家软实力是否强大,能否实现快速发展,最终是由人力资本的高端开发利用、以及由其发展速度所决定。这就好比是现代世界发展已经进入减速、低速的山区崎岖公路,谁想超车,比拼的则是人才和技术。约瑟夫·奈当时提出软实力概念,主要是针对美国使用传统的硬实力手段征服他国,其效果明显减弱,甚至深陷战争的沼泽地难以自拔,因此他另辟蹊径、提出了“软实力”战略战术,以达到帮助美国得以在全球范围更增强其影响力、加速同化的效果,巩固其世界霸主地位。因此他是站在国与国的国际关系宏观层面来讨论的研究软实力这一问题的。而在《软实力》一书中,他并没有对国家软实力形成的本源性问题、对个体与群体间微观层面的软实力的建构问题,以及国家软实力成长的生态内循环问题等等而进行深入讨论和研究。软实力并不仅仅是国际关系领域的专属东西,而且在其它领域和层面也是真实存在的。例如,在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具体微观社会中,常常会见到有些人极受欢迎,做什么工作都能做到风生水起,并能够吸引许多人一同奋斗。国家和各级政府对社会民众的互信、召唤、聚集、引领等执政、行政能力则是管理方面软实力。国家软实力成长壮大的本源性问题,说到底完全取决于国民德性素质、创新能力的发展程度和发展速度。广大国民的这两大基本主体素养和能力与国家软实力增长呈正相关。国家精英人才越多,国家软实力就越强、国家快速发展的爆发力就越大。而在这一人力资本开发利用问题上,女性人才的高端开发利用却一直未获得足够的重视,甚至被忽略。由此导致女性的生态能量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利用。笔者在此特意将女性人才的高端开发利用的问题摆出来,并不是排斥男性人才的高端开发利用,而是赞同其继续发扬光大。只是因为女性人才的高端开发利用一直被世界大多数国家所忽略的,甚至有的国家是排斥的,比如非洲和阿拉伯国家;正因为其高端开发利用不足才会有更大的开发利用空间。当前世界已经进入低速发展的常态时期,这就好似世界发展减速进入了山区崎岖的公路,中国要想实现在崎岖山区公路超车,大量需要的是超过世界第一流文化科技水平的人才和技术。相对于此“双超世界第一流”问题的解决而言,辩证地来看,针对我国对总量很大的女性人力资源的高端开发利用不足,反而会为我国“双超世界第一流”问题持续解决提供了一个极好机会。

西欧是女性人力资本开发利用好的国家,在世界国家实力排名的前列中都能看到西欧的国家。这一问题实质包含的是如何提升性别人口开发利用效率的问题。西欧女性主义、女权主义思想的发源地。西欧之所以对女性高度重视,就是因为有关女性发展理论的引导,男女平等的理念在西欧深入人心。因此在西欧国家女性是相当有地位的,进入精英层的女性不在少数。正是因为同等重视两性人力资本的开发利用,形成了两性生态关系的良性互动发展,西欧国家才有了整体强大。有资料表明,在世界国家综合实力排名前10名中,第5-7名分别被西欧的英国、法国、德国占据[4],总人口分别为66181585人、64977954人、82114224人。与世界人口大国的中国、印度都超过13亿多人相比,英法德各国的人口数都却只接近13亿多人口的1/20。这一事实表明,人口数量多与少只不过是国家综合实力发展一种可能条件,而不是决定条件;形成国家综合实力强弱的深层比拼,而是促使这些实力产生的人口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的能力。即比拼是全体劳动力资本的生产能力和创新能力,特别是向创新能力的转化,对于价值生产的增值与增速更具有远大意义;忽略或者排斥女性劳动生产力和生产创新能力是一种浪费,也是一种制约国家实力不能快速提升的非常重要的原因。而各国的GDP生产情况最能表明各自综合国力的基础实力,即经济力量。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显示,在2017年世界GDP排名前20名之中,西欧国家分别有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瑞士[5];在人均GDP排名前10名的有西欧国家:卢森堡、挪威、丹麦、爱尔兰,排名第一的卢森堡人均GDP为694142美元,排名第十的澳大利亚人均GDP为331100美元,作为在世界GDP排名第二的中国,人均GDP为59262美元,排名则为第七十名[6]。由此可看出,中国与西欧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很大。在世界进入老龄化的时期,相对人均GDP排名靠前的国家而言,中国抵御老龄化所带来各种风险的能力是比较弱的,中国发展大力自己综合实力,赶超世界发达国家是当前乃至相当长时期的最重要基本任务。那么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为什么西欧国家是能变为发达国家,而领跑世界的。在世界近现代,西欧率先具有现代化意识觉醒的,而进入工业文明的第一洲。先后有英国、西班牙、葡萄牙、德国称霸过世界,至今西欧仍行进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前列。根本原因是:从古希腊时代到如今,西欧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一直是层出不尽,才积累雄厚的软实力资源。特别是近现代,出现了影响世界的思想大师孟德斯鸠、卢梭、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等人、出现了影响世界的科学大师牛顿、爱迪生、居里夫人、爱因斯坦等人。更进一步来说,正是因为这些才促进了软实力与硬实力交互影响,奠定西欧强大的基础;西欧是近现代最早创办大学的地区,从20世纪中叶开始,西欧更注重增强素质和能力的教学教育改革,从而不断刷新了西欧高等教育的比较优势。西欧的高等教育与生产领域新技术和产品研发无缝接轨的教育模式,以及高等教育无性别歧视的高达90%以上的入学率,促使西欧各国国民素质和创造能力等本源性的软实力一直稳居世界发展水平的高端。

对全球占世界人口一半的女性人口的中高端开发利用不足,已经不是个别性的问题,而是全球性的问题。这是一个长久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自从有了人类结伴生存的社会,人们一直靠体力生存,男与女的体力相比拼,自然会由男人胜出,在男人中健壮而又有思想的人就可集群为王。从原始社会开始,经历了狩猎社会、农耕社会,男人中心主义逐渐根深蒂固,生成为文化,转变为生产和生活方式;更甚的是成为了宗教信仰,例如《圣经》中,夏娃被描述为上帝用亚当身上的一根骨头掺和着水和泥做成的女人,其寓意并不难理解。而现代社会已经用大多数岗位都能用机器替代重体力劳动,为什么对女性开发利用不足仍然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呢?主要原因有四:一是宗教的原因。这主要指的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国家。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伊斯兰教的教规是极其严厉的,也是约束最多的,对违反教规的教民惩罚也是最厉害的。对女性的约束有许多,最为特别是要求在公开场合下不露出身体,被长袍头巾包裹得只有一双眼睛暴露在外。穆斯林女性在这样的教规和衣着约束之下,很不适应在公共空间的生产活动和社交活动。因此在那些富有的阿拉伯的穆斯林国家,结婚后的女性一般是回归家庭当全职主妇。二是国家发展落后、国民贫穷的原因。主要是包括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国民大都生活在追求温饱的生存阶段。人力资源投资开发是需要投资的,谁来投的问题一直困扰这些国家,而女性是挣扎在是社会底层的。三是发达国家有了更好的选择。这些国家大都是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人口总体比较少,但高度集中在一些主要大中城市的國家,比如美国、澳大利亚等。尤其是美国主要用资源丰富、国家富饶、教育资源优质等优越条件,这种国家的选择有两方面,一方面不惜一切优惠手段,大量吸引全世界高智商的人才,开发高端科技产品,引领世界科技潮流;另一方面,把技术含量低的、污染大的中低端制造业,以合资或独资的方式,向人口稠密的、劳动力廉价的国家梯级转移。输出国拿着大勺在被输入国的大锅里分享人家的人口红利。因此对自己国家女性资源中高端开发成为了次要选择或者忽略不计。四是特殊的复合原因。表现为虽然高度重视女性。但却开发利用效果则远低于重视程度。这就是总人口世界第一,GDP总量世界第二,人均CDP第七十,这指的就是现实的中国。关于复合原因的研究在下节中再详细论证。

三、我国应当为女性优秀人才辈出提供良好的社会生态条件

女性在人口生产、婴幼儿启蒙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地位。本文提出我国应当重视女性人才的开发利用,除了快速赶超世界先进国家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女性在人口生产中的生态特殊作用。女性的优秀发展不但会影响当代,更重要是女性在人口生产中的特殊生态地位,会通过在后代生命成长关键时期所施加的良性影响,而对国家未来的优质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正向影响。不同品性和能力女性对后代会产生不同影响,这方面经验的研究成果已经有许许多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而更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医学科学家弗洛伊德关于精神分析的研究,科学地告诫人们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儿童时期成长经历,对其个人的人格形成比任何时期都最为关键。因此我国女性人力资本的中高端生态开发利用的前景是不可估量的;真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现在世界发展已经进入中低速发展时期,主要是因为新的发展动力严重不足,世界发展如同已经进入崎岖的山区道路。西方霸凌主义国家四处点火,频繁发动局部战争,使世界动荡不安,侵害了中国在战争地区已有的利益;西方重返亚太地区,矛头直指抑制中国的发展;挑起贸易摩擦,企图以经济的方式制裁和压制中国。中国的发展因此而倍加艰难,更需要加倍练内功创造新动力。这些年我国GDP能够世界第二,得益于日用品家电汽车等的大量生产销售、出口,而且许多是以合资方式进行的,在利润分成方面却让技术入股的外资方占了大部分,中资方只得了小部分。我们对此应深刻反思,大量对技术含量低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算不算强国?在大豆、玉米提供种子、食油生产和销售合资方面而为什么会丧失定价权?缺少中高端核心技术为什么会受制于他国?国家近几年出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发展战略和“中国制造2025”的行动纲领等,说明国家已经意识到上述需反思问题的严重性,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我们需要大练内功,提升国家的发展层次。西欧的例证恰恰说明了这样道理,谁的内功练扎实了,谁就能排列在世界先进之列。西欧那些实力强大的国家,论国土、资源、人口总数远不如中国,其练得扎实的内功就在于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总动员,盘活了国家软实力这一本源性的资本,才有过去和今天的伟大成就。后来居上新兴国家——新加坡同样也是这样的。我们必须正视一个事实,西欧国家的总人口还不到中国总人口的一半,GDP的总和大大超过世界各国CDP排名第二的中国。这就给我国的发展深刻的启示,盘活女性人力资本不失为一步很好的棋。中国女性人口截至2018年底,已经达到6.82亿人,占总人口数的48.9%[7]。中国女性人口比西欧的总人口还要多。在世界经济发展进入“山区崎岖道路”相当长的低速时期,中国总动员中国女性人力资源不断向中高端发展,无疑会创造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山区崎岖道路上超车的奇迹。

中国女性人力低端变化的成因分析。中国女性大都在第三产业的服务行业,或在工业和农业生产领域从事技术含量低的岗位上工作。有研究表明,女性高智能人力资本少,增量也不明显,“仅相当于男性高智能人力资本价值量的40.1%,导致女性人力资本价值的总量远远低于男性[8]”。造成这样局面的不是因为政策对女性的歧视,可以这样说,中国政策以对女性解放的力度大于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为什么会出现与这种政策相反的结果呢?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三个,第一,中国女性仍然没有摆脱历史性别歧视文化对自己羁绊。中国女人仍然受到传统历史的消极影响。受到男人中心主义对女人的外表要求的钳制,每天花费不少时间美容、护肤,消耗了大量学习上进成为精英的时间。“学得好不如嫁得好”长时期在女大学生中流行,消极影响女性的价值选择,导致女学生缺少上进的动力。第二,女性劳动资本使用成本要高于男性。女性由于生理、怀孕、生育等原因,会导致此期间女性人力资本使用率会明显下降。因此,经济实体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大愿意主动投资提升女性人力资本。第三,中国教育与世界教育强国相比差距很大。中国虽然是教育大国,但并不是教育强国。中国著名科学大师钱学森曾经提出过的“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而风靡全国的“钱学森之问”。大而不强的教育势必影响女性素质和创新能力等软实力的提升。

中国女性人力资本的软实力由低端化向中高端化发展,应当具有针对性强的相应对策。第一,在有利于女性人力资本投资与利用的政策供给方面要有顶层设计。适当在具体操作层面,添加一些带有“矫枉过正”特性的倾斜的要素和办法,能够激励女性快速成为优秀人才。一方面要设法保障人力资本提升的政策中的性别平等性,另一方面又能带来给予弱势的女性人力资本增长的激励力度,促使女性良性生态作用在和谐发展的人文社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在人文生态平衡、良性循环的主旨明确的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促进性别劳动力资本同步良性发展,促进具有建设性和成长性特色的、两性之间相互激励的人文生态循环机制能够尽快形成。第二,适当延长中高端女性人才的退休年限。我国乃至全世界所制定出退休年限,是依据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业文明时期的劳动条件制定,而不是依据以脑力劳动为主的现代社会的劳动条件制定。一般是女性与男性有同样的年限,或者缩短5-10年。从世界对男女的平均寿命统计数据来看,女性普遍要长于男性。这两个条件的变化就为延长女性退休年限提供了现实客观依据,延长的退休年限时段可由女性自主决定,这样就可以为中高端女性人力资本的社会投资增加了吸引力。第三,加大中国教育由大教育向强教育转变的教育改革。教育改革是中国软实力快速增长的根本,教育强国关键要抓住由过去的知识教育向现代的素质能力教育的大力转化。过去中小学是应试教育,大学是就业教育,都是一种定位于生存式而忽视发展式的教育,这就丧失了教育应该是个体生命活力成长的教育本质。教育强国在重视学校教育改革的同时,同样要高度重视终身教育体制建立和建设的力度和质量。不管在学校教育,还是终身教育均应重视女性的生态能量教育,促使女性的代际生态特殊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由此教育改革的红利得到充分体现,中国女性人力资本的中高端发展,能够进一步促进中国软实力的快速发展,使中国能够快速地屹立在世界各国综合实力排名的首位。

[参考文献]

[1][3][美]约瑟夫·奈.软实力[M].马娟娟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Ⅻ:9.

[2][美]科塞.社会冲突的功能[M].孙立平译.北京:华厦出版社,1989:136.

[3]2017年世界综合国力排名前10名[EB/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220/17/35555437_630596538.shtml

[4]2018年世界各國GDP排名[EB/OL].http://www.chachaba.com/news/html/peixun/mba/20180604_389964.html

[5]世界各国实力在排名[EB/OL].https://www.sohu.com/a/260068793_466648

[6]中华人民共和国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 stats. gov. cn / tjsj / zxfb / 2019 02 / t 20190228_1651265.html

[7]中华人民共和国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 // www. stats. gov. cn / tjsj / zxfb / 2019 02 / t20190228 _ 1651265.html

[8]陈桂蓉.和谐社会与女性的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导言+3.

[责任编辑:潘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