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评级、法律依托与农村电子商务风险

2019-10-08 05:15宁成佳
商业经济 2019年9期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电商

宁成佳

[摘 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农村电子商务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之一。伴随着各大电子商务平台的扶农红利的实施,农村电子商务迎来发展风口,但由于农村电子商务的商业基因不足,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风险。以绵阳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为基础,通过访谈与问卷调查,从人才队伍风险、基础设施风险、政策保障风险、法律依托风险、信用评级风险五个方面分析农村电子商务运营面临的风险,并提出对策建议,以达到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目的。经过研究发现:人才队伍风险与基础设施风险对农村电商发展制约在逐步降低,政策保障风险、法律依托风险及信用评级风险成为电子商务企业考虑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信用评级法律依托农村电商风险分析

[中图分类号] F3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043(2019)09-0121-04

一、引言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6.10亿,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38.4%,互联网在农村“最后一公里”问题正在逐步解决,随着农村智能手机用户不断増多,表明我国农村电子商务潜在的市场需求有望扩大。

据阿里数据显示,农村淘宝的销量不断上升,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农村实现网络零售额1.37万亿元,同比增长30.4%。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覆盖率达88.6%。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不仅可以推动“工业品下乡”,也可以实现“农产品进城”,提高农产品交易效率,促进农户收入的提高,也可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但从数据上也可以发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较为缓慢,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仍然处于普及阶段。

绵阳作为成都平原城市群北部中心城市、成渝经济圈七大区域中心之一、农业大市,其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由于绵阳市独特的市情条件,以及各区县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不同区、县、行业之间的自然条件、收入水平等存在很大的差异,从而使得网络经济和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也表现出区域差异和行业差异。本研究将分析绵阳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风险,并进一步研究这些风险存在的原因及问题,并在相关政策背景下,提出绵阳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

从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优势方面看,Marsden(2009)认为将电子商务应用于农村经济发展中,将有利于农产品的销售与流通[1]。Ruiz(2010)互联网技术引入农产品销售体系,有利于提高农产品销售效率,提高农产品售后管理效率,同时降低销售成本。程红莉(2014)从农村电子商务主体与电子商务服务效率两个角度构建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评价模型,根据不同农产品类型,提出了四种农村电子商务模式:F2B、F2M2B、F2C和F2M2C[2]。颜平(2016)以浙江丽水为例,从公共服务、信息化管理、物流支撑体系、示范基地四个方面,探讨农村电子商务的建设路径[3]。阿里巴巴研究所通过对遂昌电子商务的研究,将涉农网商的销售流通模式升级为“网络—协会—公司—农户”,引入協会概念,同时服务于电子商务企业和农户,并起到第三方监督与担保的角色。

从农村电子商务影响因素方面看,Jason(2011)认为售后服务、食品安全、隐私风险等方面是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Leroux(2011)研究发现农产品的复杂性、个性化交易及产业发展水平是影响农村电子商务运营的因素[4]。王海龙(2012)认为非标准话的农产品很难实现网络销售,从而导致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缓慢[5]。刘俊坚(2014)提出要积极推进第三方电子商务,依托成熟电子商务平台,推进农业产业化种植,改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环境[6]。张飞(2015)认为提高供应商准入门槛,强化信用评价机制、深化物流合作,能够提高农村电子商务的核心竞争力[7]。

(二)关于农村电子商务风险的研究

电子商务风险是指个人或企业在进行电子商务活动时所引起的可能会影响到销售主体运营的风险因素。

Henderson(2012)认为农产品供应商的信用等级是影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8]。孙洋(2016)针对生鲜类型农产品电商进行研究,发现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持续性、农企利益分配、信息对称性对于电子商务企业运营存在风险[9]。张芊(2016)认为由于农产品生产与销售具有较长的市场滞后性,导致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主要面临着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经营风险,应建立可信赖的信息交互平台,建立诚信联盟、树立诚信体系,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规等[10]。李广乾(2018)认为电子商务生态化已成为趋势,将大型平台界定为第四方法人[11],但对于农户等非法人方仍是无法有效界定其权利与义务,所以应进一步加强针对农村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交易合同的管理,降低电子商务企业的法律风险。

综上所述,农村电子商务经历了水涨船高式的发展,众多学者不仅从产品交易模式、物流运作模式及发展的对策进行研究,更是从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电子商务对农村的影响、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存在问题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相对全面,但关于农户在电子商务平台上交易农产品风险研究文献也较少。本文以绵阳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为基础,剖析其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风险构成,为之后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三、绵阳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据统计,2018年,绵阳市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2902亿元,规模居全省第二位,近年以来,绵阳市以电子商务进农村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电子商务产业扶贫,开辟电子商务精准扶贫新路径。

(一)绵阳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1.“农特产品+电子商务企业”模式。支持成熟电子商务企业拓展农村业务,鼓励农村专业合作社、贫困农户、种养大户等各类农村生产经营者深化与电子商务企业的合作,通过借助电商企业将农特产品统一品牌、推广和营销,增强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助农增收。

2.“合作村淘+微商”模式。针对无法实现规模农产品生产的区域,通过鼓励合作村淘+微商的模式拓展产品销售渠道,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或种植户联盟对当地特色产品定制化销售和推广,向区域外输出安全有机农产品,实现产品增值。

3.“自主创业+吸引创业”模式。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感召下,返乡青年、失地农民借助淘宝平台和微商城等电商平台,积极开展农村电子商务。政府通过举办电子商务培训、税收鼓励等政策鼓励返乡青年进行自主创业,并积极吸引成熟人才到农村开展电子商务运营,帮助农民实现增收。

(二)绵阳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绵阳电子商务作为绵阳市“十三五”规划中的“一号工程”,农村电子商务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也面临一些发展挑战。

1.农产品“颜值不高、品质不一、销路不畅”等问题。农村电子商务未形成高知名度的品牌效应,规模化、商品化程度较低,好产品和商业化运作未能有效融合,产品推广上,未能形成大范围销售。

2.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根据调研结果,绵阳市农村电子商务物流运输成本不高,但是农产品的物流包装成本居高不下,农产品因其易腐烂、易损伤、高保鲜的特性,导致物流运输过程中需要更高的包装成本。

3.“农+企”交易持续性难以保证。首先农企交易双方违约成本低,导致双方信用评级较低,导致交易不畅;再次是农户种植农产品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且农产品从种植到包装时间较长,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销售。

综上所述,绵阳电子商务发展规模持续扩大、水平持续提高,引领产业转型的趋势显现,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和挑战亟待解决和克服。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农村电子商务,分析其存在的风险,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还具有实践意义。理论上,为推动农业“互联网+”发展提供理论借鉴,降低潜在农村电商从业者的风险、投资成本等;在实践上,通过对绵阳市农村电子商务进行研究,为实现绵阳市农村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而努力。

四、实证分析

(一)访谈与问卷设计

为掌握绵阳市农村电子商务企业发展的一手资料,在前期学习外省市调研经验和发展调研的前提下,依托阿里巴巴和京东两大平台,筛选绵阳地区的农产品销售电子商务公司,通过深度访谈的形式,收集企业对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经验与建议。

访谈主要围绕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队伍风险、基础设施风险、政策保障风险、法律依托风险和信用评级风险五个方面,通过实地调研访问与网络交流的方式,深入分析绵阳电子商务发展现状。经筛选与前期沟通,共选择22家企业作为访谈对象,访谈企业均为注册在绵阳,从事农产品或农产品加工品销售的企业。

(二)描述性分析

根据访谈结果的梳理,访谈企业中,从事农业产品销售的分类如表1,课件从事生鲜农产品的企业占据主流,其次是农产品加工品销售企业,最后是农产品直接销售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食品消费更加注重原生态与安全问题,因此对于生鲜农产品的需求较高,而农产品的直接销售因其附加价值较低,运费较贵,导致销售企业投资较少。

在調研样本中,位于农村的电子商务企业数量明显低于城镇电子商务企业数量,见表2,说明电子商务企业更看重城镇的市场资源,在城镇地区进行电子商务经营,更容易获得企业的长足发展。

在经营模式上,主要分为自主开办电子商务企业、传统产业+电子商务、农户+电子商务企业三种主要模式,见表3。可以看出选择传统企业+电子商务模式的农村电子商务形式占据主流,从实际情况分析,传统农产品企业具有稳定的产品来源,同时作为一个独立的企业法人,具有承担法律主体责任的能力,信用保障较高,跟有利于农村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

(三)风险分析

从事农产品销售的电子商务企业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根据其他学者研究成果,梳理提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队伍风险、基础设施风险、政策保障风险、法律依托风险和信用评级风险5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进行深入调研,结果见表4:

从表4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农村电子商务企业对于人才队伍风险的感知较低,从实际情况分析,并不是农村电子商务企业不需要人才建设,而是由于社会的发展,电子商务越来越普及,随着返乡青年、自主培养、大学生创业等人才的汇聚,导致电子商务运营维护人才的相对饱和。当地政府和社会机构是否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训,已经不是农村电商企业考虑的主要问题,企业自身就具有人才培养的能力,且电子商务的线上课程及培训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因此人才队伍风险已不是农村电子商务企业考虑的主要风险。

基础设施风险方面,农村电子商务企业的感知相较于往年有所降低,特别是对于交通和网络的风险感知减低,但对于物流服务点的建设需求仍然居高不下,根据实际分析,随着国家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网络”已基本实现,伴随着智能手机等终端的出现,农村电子商务企业对于交通和网络的风险感知在逐渐降低,但物流企业由于企业运营成本的考虑,村级单位很少设有服务点,目前更主要的是依赖邮政系统。

政策保障风险方面,农村电子商务企业感知较高,从调研设计角度讲,农村电商企业因其经营的特殊性,比较依赖政府政策,特别是融资方面,电子商务企业具有轻固定资产的特性,在获取金融贷款时存在金融歧视,无法获得充足资金的情况下,会导致企业发展迟滞。

法律依托风险方面,随着2018年《电子商务法》的正式实施,电子商务企业的运营有了更规范的标准,同时也对电子商务企业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明确,农村电子商务企业产业链条涉及广,针对电子商务法的了解不够透彻,导致在市场竞争中会存在不正当的行为,却无法正确维权,因此,农村电子商务企业对于相关法律层面的知识普及需求强烈,对于法律依托风险的感知高。

信用评级风险方面,农村电子商务企业感知最高,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农村电子商务企业产品的来源主要是农户或农资企业,根源还是农作物,直接生产者是农民,作为非企业法人的身份,受到法律约束相对较小,或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因此会导致失信的情况存在,导致农村电子商务企业无法持续运营或提高运营成本。而相对于农村电商企业的信用评级同样相对重要,企业存在失信行为时,会失去政府支持,被市场淘汰,不利于企业自身发展。

综上所述,根据访谈结果分析,农村电子商务企业对于人才队伍风险、基础设施風险的感知相较于发展初期已经相对弱化,而影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风险因素为政策保障风险、法律依托风险和信用评级风险。其中信用评级风险相对农村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来说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课题,在下一步的调研中,可从农户、合作社、农户联盟角度进行进一步研究分析。

四、对策建议

根据上文数据分析结果,为有效增加农户收入,支持企业拓展农村电子商务市场,降低农村电子商务主题运营的风险,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深化法律服务

农村地区法律意识相对薄弱,农户和电商企业都有可能因为法律意识淡薄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而且农村电商交易涉及的关系方也比较多,除了农户和农村电商企业,还涉及第三方,如银行、协会、政府机构等,加大农村电子商务涉及方的普法宣传,维护稳定的市场交易秩序,督促交易主体遵法守法,促进电子商务企业的持续性发展。

(二)建立农村电子商务信用体系

农村电子商务主体具有较弱的市场性,任何一方的信用问题都会引发信用风险,一旦出现问题且情况严重就会带来极大的损失,不利于农村电商的长久发展。基于此,有必要构建一个区域范围内的农村商务信用体系用于评价各方的信用。再者,政府要起到规范引导作用,通过运行准则和机制的设置的引导,让商务信用体系发挥出真正效用,确保电子商务交易顺利完成。

(三)监督政策落实

农村电子商务因其风险性的存在,导致较少企业主动从事相关交易行为,对农村资源的整合、信息化等基础建设也离不开政府,因此需要政府大力扶持与引导。政府通过制定鼓励政策,加强对农村电子商务企业、农户的管理,维护市场秩序,强化产品监督,创造良好的市场交易环境,降低农村电子商务企业运营风险。

[参考文献]

[1]Marsden,Terry Keith. Food futures: rethinking UK strategy. A Chatham House report [J]. Location of Repository, 2009.

[2]程红莉.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分析框架以及模式选择——农户为生产者的研究视角[J].江苏商论,2014(11):28-31.

[3]颜平,吴刚,史正东.基于网络公共服务平台的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模式研究[J].科技风,2016(10):90-92.

[4]林鹏艺.农产品电子商务风险分析[D].2017.

[5]王海龙.基于精准营销的苏烟顾客价值评价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

[6]刘俊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探讨[J].中国电子商务,2014(6):12-12.

[7]张飞.个人信用评分组合模型研究[D].2015.

[8]Henderson, Linn H. Nicaragua, the Food Crisis, and the Future of Smallholder Agriculture [J]. Dissertations & Theses - Gradworks, 2012.

[9]孙洋,陆新文.生鲜农产品电商供应链风险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2):229-232.

[10]张芊.移动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及其发展对策[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4):51-53.

[11]李广乾,陶涛.电子商务平台生态化与平台治理政策[J].管理世界,2018(6):104-109.

[责任编辑:潘洪志]

猜你喜欢
农产品电子商务电商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社交电商,春天来了?
辽宁大拇哥农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电子商务法草案首审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
农产品争奇斗艳
大型电商十大热卖玩具排行榜
大型电商十大热卖玩具排行榜
VC和电商的互相绑架
电子商务: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