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红石峁墓葬壁画抢救性保护

2019-10-08 05:04吴昊泽刘成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5期
关键词:元代

吴昊泽 刘成

摘 要:元代红石峁墓葬壁画地仗层较薄,支撑体为整块砂岩,由于地质环境和其他原因导致部分壁画遭到破坏,不适宜在原址进行保护和研究。为了避免壁画的进一步损伤,故将其整体搬迁至延安市文物研究所内。文章对壁画病害情况进行评估,对壁画地仗层与支撑体的粘接情况进行分析,由此制订了揭取壁画、修补地仗层及重做支撑体的保护方案。本次抢救性保护尚无现成模式可供参考,对砂岩为支撑体的墓葬壁画进行保护完全依照现实情况适时修正保护方案,最终达到了较为理想的保护效果。

关键词:墓葬壁画;元代;抢救性保护

1 背景情况

2017年9月,陕西省子长县在红石峁水库施工时发现一座元代古墓,从墓志铭记载来看,该墓年代约为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

工作人员随后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据考证墓主人为乔思忠,安定县(今安定镇)普济村人士,墓葬为其与夫人侯氏的夫妻合葬墓。墓葬形制近圆形,虽然遭到破坏,但轮廓基本清晰,尸骨完好摆放在一侧,另一侧摆放陪葬品。墓葬四周为多块砂岩拼接,作为墓室的墙壁,并以砂岩为支撑体绘制有十六块壁画,八大八小穿插分布,各壁画内容独立无连续性,画面内容主要包括《瓶花》《墓志》《卧冰求鲤》等二十四孝图[1]中的部分内容。“二十四孝”首先出自元代郭居业的《二十四孝》一书,后由王克孝绘成《二十四孝图》流传世间,而乔思忠墓葬中同时出现了多幅《二十四孝图》的内容壁画,说明墓葬的年代应在《二十四孝》的编纂或《二十四孝图》的绘成之后。

子长县春夏潮湿多雨,秋冬寒冷干燥,温湿度变化极其明显,发掘后的墓葬壁画与埋藏环境之间的平衡已经被打破,加之当前部分壁画已经遭到了毁坏,为了对其进行合理的保护与保存,防止壁画进一步遭到破坏,故将其整体揭取后[2][3]搬迁至延安市文物研究所进行抢救性保护。

2 前期调查与研究

画面信息提取:提取壁画保护前的画面信息,对壁画进行拍照。

壁画结构及颜料分析:使用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系统对壁画掉落的残片进行观察,可知壁画在制作时直接在砂岩上涂抹一层夹杂有少量植物纤维的白灰层,厚度约为2毫米,然后直接在白灰层上进行绘制。壁画表面可观察到整体揭取后残留胶的反光现象和毛刷纤维。通过荧光和衍射分析脱落的黑色、红色及绿色颜料的壁画碎片,可知黑色颜料为炭黑,红色颜料为赭石,绿色颜料为石绿。

壁画的病害调查:整体揭取后的壁画放在实验室内,温湿度基本得到控制。另外根据《古代壁画现状调查规范》(WW/T 0006-2007)和《古代壁画病害与图示》(GB/T 30237-2013)對壁画的保存状况进行调查,可见壁画存在空鼓、脱落、霉斑[4]、植物根须覆盖、酥碱及表面污染等病害,尤其是空鼓病害极为严重。

3 室内抢救性保护

壁画表面清理:将整体揭取后的壁画平放在工作台上,画面向上。使用毛刷刷去表面浮土,后使用毛刷蘸取乙酸乙酯溶液涂刷壁画边缘处的纱布,待软化后,用剪刀剪除多余的纱布。

画面保护与加固:整体揭取后的壁画,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其颜料层表面部分区域未与纱布紧密贴合。使用20%浓度的B72丙酮溶液将未贴合部分重新加固粘接,最后使纱布紧密贴合于壁画表面颜料层。

分离地仗层与支撑体:由于地仗层较薄,直接分离容易对壁画颜料层造成损伤,且原壁画支撑体为砂岩,厚重不易操作,且硬度较差,因此选用将支撑体逐层切割掉的方法对壁画颜料层和地仗层进行揭取。

地仗层清理及修补:将揭取后的壁画放置在工作台上,画面朝下,下面放置木质托板及保鲜膜。使用毛刷对背面进行清理,后使用2A溶液和20%浓度的AC33溶液从背面对壁画进行软化和渗透加固。然后使用粘稠度适宜的白灰对壁画裂隙进行修补,保持壁画背面湿润。同时使用平整的木板平压在壁画上,将上、下两块木板固定,并使用压力将壁画慢慢压平,整个过程需要3~5天,需保证受力均匀且压力逐渐增大到一定程度。

重做地仗层:取下上层木板,使用厚度为5毫米的木条或铝合金条固定四周,形成一个规整的矩形。裁剪纱布至合适尺寸,使用20%浓度的AC33溶液将纱布粘贴在修补后的地仗层表面,注意保持纱布的条理整齐。然后使用加入棉花纤维的白灰对地仗层进行填补,使整个地仗层与颜料层的均匀厚度为5毫米,后自然干燥,时间为一周以上。在干燥过程中,地仗层会开裂,此过程中需要不断用白灰对地仗层进行修补,至干燥后不再开裂为止,最后拆掉边框。

重做支撑体:定制不同尺寸的航空蜂窝铝板作为壁画的新支撑体,既可以保证稳定性,也可以兼顾透气性。

除去纱布:将壁画放置于工作台上,正面朝上,使用20%浓度的乙酸乙酯溶液涂刷纱布表面,使纱布软化,并与表面颜料层分离,最后将纱布除去,后自然干燥,最后进行杀菌防霉处理。

壁画表面修补:壁画原本存在的局部脱落、空鼓等病害,使得壁画在平整后其表面仍然凹凸不平,主要表现在地仗层的部分脱落,颜料层的脱落缺失等。在修补的过程中,在保持整体画面色彩协调的前提下,主要针对不平整的部位进行填补。颜料层脱落区域,在不影响残留画面的情况下填补白灰,但不对画面内容进行色彩修补,遵循最小干预原则[5]。

添加边框:使用铝材为保护后的壁画添加边框,并建议进行半密封性存放,防止刮擦壁画表面。

完善修补档案:记录壁画信息及整个保护工作流程,完善壁画保护修复档案。

4 结语

此次元代墓葬壁画保护工作共修复壁画7幅,总面积约1.8平方米,目前已全部得到妥善保存。在本次壁画抢救性保护中,保存了壁画的原真信息,并在最大程度保留原貌的基础上对壁画进行了保护,使得壁画的稳定性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对壁画样品进行了分析,初步了解了壁画的制作工艺和颜料信息,为相关的考古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参考文献

[1]李庆玲.宋元墓葬中二十四孝图像研究综述[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46-52.

[2]杨文宗.唐韩休墓壁画的抢救性保护[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6(12):141-147.

[3]李蔓.几种墓葬壁画保护方法论述[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7(4):63-72.

[4]李峰.古建筑壁画霉菌病害的特征、机理与清理[J].古建园林技术,2017(2).

[5]郭美玉.从我国文物保护准则分析壁画保护方法[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7(12):76-77.

猜你喜欢
元代
元安西王历史若干问题研究
浅议庐山元代石刻书体艺术中的隐士情怀
王维山水田园诗元代接受研究
王绎《写像秘诀》中的肖像画技法研究
从民族文化交流视角论元代蒙古族汉文创作的产生与发展
《雪霁里的故事》
元代《宣授善和大师塔铭》碑补缺
元代文化统治的特征及影响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