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法国文化的接触能否减低中法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2019-10-08 05:26杨扬
神州·上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谚语法语文化交流

一、前言

文化交流是推動社会前进的动力之一,其作用往往是深远且极具底蕴的。存在于本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中法汉学研究所是中法两国学者开展汉学研究的纯学术机构,它在中法文化交流方面所显示的特殊性和延续性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

翻译是将从一种语言中获得的信息通过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出来,而其中涉及到的并不是简单的语言符号的替换。刘态庆在《文化翻译论纲》中指出,“离开了文化及其所承载的意义,语言将一无所有”。

中国和法国是两个具有灿烂文化的国家,汉语和法语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由于不同的生存环境﹑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教育和文明程度和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中法文化在存在相似性的同时,也有差异性。这种文化的不对等使得语言在转换过程中遇到障碍,进而影响翻译的顺利进行。本文从思维习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几个方面探讨中法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并找出其对应的策略。

二、从中法文化差异看对翻译的影响

(一)电影翻译

电影作为一门融合视觉与听觉的现代艺术,其片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一方面反射出作品的艺术美感,另一方面又要尽可能增加群众对其的第一印象。因此,电影片名的选取和翻译需要兼顾艺术美感和商业效益。优秀的电影片名的翻译能简洁凝练地概括影片内容和主题,激发观众了解和观看的欲望。如今,法国电影逐渐涌入中国市场,如何正确翻译其片名,能做到既保证其受欢迎度,又能兼顾其艺术价值呢?

1 直译

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的基础———直译。直译是在译语条件许可时,既保持原文的思想内容,又尽可能与原文语言形式相对应的形式。翻译家彼得纽马克认为这是翻译最基本的方法,能够简洁明了的表达想法。当原片名的字面意思既能反映电影主题,又能吸引译入语观众时,可采取最自然的直译(包括音译)。如:《Intouchables》———《无法触碰》;《FanFan》———《芳芳》。这样简单而自然的直译既保持了原片自身的特点,又可以在生活节奏如此快的现代社会迅速吸引到观众。

2 交际翻译

当原名直译后无法做到很好地折射影片主题或不能对译入语观众产生较大共鸣时,可以在充分理解影片内容后,抛弃其字面意义,抓住内涵,采用交际翻译的方法。如影片《Hors de Prix》,若直译为《无价之宝》,会让观众误以为讲述的是寻宝或护宝的奇险历程,而影片实际上讲述的是一个拜金的巴黎女孩傍大款却最终和一个穷小子发生真爱的故事。所以,根据其内容把其译为《巴黎拜金女》,既忠实于影片主题,又吸引观众。还有著名的法国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原名简明地以男主的名字命名《Léon》(雷昂),但在翻译时抓住了一个游离于刻板印象冷酷绝情之外的杀手形象,使得这部足以永载史册的经典作品成功在我国传扬。

(二)谚语翻译

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以生动的词汇、形象的譬喻来说明某种生活经验、道德标准的熟语。谚语反映了每个民族的智慧及历史文化。由于生存环境、历史、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法汉谚语必然存在着文化差异。因此,法汉谚语的翻译必须跨越原语的文化障碍,才能兼顾到意义、形象和汉语表达习惯。不仅要做到语意准确,形象生动,更要译出谚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1 谚语对译

有的法语谚语跟汉语的某个谚语不管在意义上还是形象上都类似,那么谚语对译便是最好的办法,可以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

2 形式对列

汉语有很多谚语都是以“对联”的形式出现,其上联是形象,下联是意义。如“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等。法语谚语的翻译也可以采用这个办法,上联直译保留形象,下联说出它的寓意。

3 代换法

代换法是部分法语谚语在比喻意义上同汉语谚语基本相同,但在形象上有一定变化。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民族的文化特点,在翻译时替换成人们较为熟悉的喻体,使其更加符合汉语的语言表达习惯。

在对谚语进行翻译时,我们一定要考虑两种语言在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历史文明等方面的差异,并结合语言的表达习惯,才能准确的表达其本意,并体现其文化内涵。

三、从翻译中看中法文化交流带给我们的思考

英国译学理论家苏珊·巴斯内特曾说:“如同在做心脏手术时人们不能忽略心脏以外的身体其他部分一样,我们在翻译时也不能冒险将翻译的言语内容和文化分开来处理。”我们在翻译时不能仅仅是表层意义上的直接转换,而应深入内部,推动两种不同文化的交流与沟通。翻译不只涉及两种语言,更涉及两种文化。中法文化存在一定差异,中国人接受集体主义教育,而法国推崇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教育模式,从而体现在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文化差异上。但推动中法文化交流至关重要。自2003年开始,在各方的努力下,陆续举办了“中法互办文化年”等活动,也在近年签署了文化交流协定,在建交50周年之际,中法大规模文化交流活动得以全面展开。这些活动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文化活动,而是涵盖了大文化下的多领域活动。中国驻法使馆文化公参李少平表示:中法在文化领域的交流已经迈向了更高层次,“合作”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中法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活跃的同时,双方文化合作迈向更深入的阶段。文化交流,不仅宣传了中国的巨大发展成就,深化了中法两国友好关系,也缩短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距离,使中国的日益优秀的形象在人民心目中具体化。同时,在交流过程中,也暴露出了我国在文化外交方面的一些差距和不足,这需要在以后的外交实践中进一步思考和改进,让中华文明在国际文化体系中永葆生机和光芒。

结语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对外贸易离不开对外交流,交流离不开语言。法语,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之一,而它所具有的的魅力,不仅仅由发音的美妙而产生,一个更为重要的来源是这种语言背后承载的民族文化。从手段上看,翻译像是不同文化之间的谈判,而不是普遍性和个别性的对立。跨文化翻译不是简单的语言的转换,它还受非语言因素的影响,比如地域因素、历史因素、宗教因素、政治因素等。法汉两门语言必然都有着各自民族文化的烙印。翻译的过程很少有表层词语的直接转换,而大量是社会文化知识方面的深层信息的交流,这就要求翻译者具有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作为文化交流的桥梁---译者必须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深刻了解中法文化和差异,使作品更加和谐贴切。

作者简介:杨扬(1998.9.15)女,民族:汉,籍贯:湖南省长沙市,学历:大学,研究方向:法语,学校:西南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谚语法语文化交流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自杀呈现中的自杀预防——法语动画电影《自杀专卖店》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说说谚语
小型法语口语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研究
论法语的体系统
谚语趣画(一)
文化交流
FOU:法国对外法语教学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