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管理应用于血液标本检验的效果研究

2019-10-09 04:08片静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19期
关键词:血液标本检验质量控制

片静

[摘要] 目的 探讨质量控制管理应用于血液标本检验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90例行血液体检者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并将所有体检者的血液样本采集2份,其中,给予质量控制干预非溶血样本为观察组,不规范血液采集的溶血样本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各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肝功能检测指标AST及AL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谷氨酰转移酶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乙肝4 h的阳性检出率、丙肝疾病4 h的阳性检出率、梅毒疾病6 h的阳性检出率及艾滋病2 h阳性检出率均比0 h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血液检验体检者质量控制管理,能有效保证血液检测的准确性,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血液标本;质量控制;检验;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46.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7(a)-0156-02

在临床上,血液样本检验能有效辅助疾病判定和诊断,其检验结果将会对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起到关键的作用。作为临床检验项目中,最基本且其他检验方式无法代替的检验项目,是较为常见的血液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近几年,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进步,各种现代化仪器被应用到血液检测当中,进一步提高了血液检测的准确性,但由于在检验过程中环节较多,会导致血液样本的检验质量受到一定影响。因此,对血液样本的检验质量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该文为进一步探讨质量控制管理应用于血液标本检验的效果,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间选取在该院行血液检测的90例体检者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行血液体检者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者;②资料不全者;③认知障碍者。并将所有体检者的血液样本采集两份,给予质量控制干预非溶血样本为观察组,不规范血液采集的溶血样本为对照组,其中男62例,女28例,年龄20~55岁,平均(37.12±6.2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

1.2.1 质量控制方法  血液采集前,对将要受检者进行严格的饮食、运动、药物等控制,并对采集部位、时间进行严格控制,若遇到长期使用皮质肾上腺素或者发生水肿的患者,护理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抽取合适的血液量。采集时确保血液能正常自然流出,避免相关皮肤或采集炎症损害皮肤。医务人员应当保证注射器、消毒液、止血带等合理应用,血液样本应放在干燥、卫生的容器内,重视检验设备的清洗、消毒工作,避免血液样本受到污染。对于检验完毕的血液样本,检验人员应该进行二次复核,若有异常情况,应该及时告知该患者的医师,如有必要可进行再次血液检验。

1.2.2 检测方法  入选患者均行肘静脉的方式采血,并采集两份,一份为给予质量控制后的规范取血的非溶血标本,另一份为不规范采血,直接将血液注入检测管得到溶血性标本,并将两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1.3  观察评价标准

将两组的AST、ALT、r-谷氨酰转移酶、乙肝4 h的阳性检出率、丙肝疾病4 h的阳性检出率、梅毒疾病6 h的阳性检出率及艾滋病2 h阳性检出率等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液体检者生化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ALP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功能检测指标AST及AL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谷氨酰转移酶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检验者不同时间血液相关疾病阳性检出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乙肝4 h的阳性检出率、丙肝疾病4 h的阳性检出率、梅毒疾病6 h的阳性检出率及艾滋病2 h阳性检出率均比0 h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血液检验数据成为临床诊断重要的辅助手段,其检验的准确性对检验者疾病的诊断及后续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精密、准确、经济、高效率为临床血液标本检验的質量控制目标,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新型血液检验方法,能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精准度,促使血液检验样本检验的准确率进一步提高。但在检验的过程中,由于患者自身因素或者是操作人员的不规范操作等均有可能导致其血液标本的检测受到影响,从而使疾病的诊断治疗工作出现误差,甚至影响患者后续的最佳治疗时机,因此,规范化的血液标本采集、送检等一系列操作,能使血液标本的检验质量有效提升。

在该文的研究中,对入选患者分别采集两份血液标本,并分为行溶血组和非溶血组,两组血液体检者生化指标比较,ALP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功能检测指标AST及ALT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谷氨酰转移酶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血液采集方式是否规范将会对血液检验结果造成直接的影响,其采血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女性受检者可能由于在月经期间自己内分泌增多或处于紧张状态还会对检验经过造成一定影响,这时相关检测人员应安抚受检者情绪,最大化降低由于受检者自身因素对血液检验标本造成的误差。同时,两组检验者不同时间血液相关疾病阳性检出率比较,观察组患者乙肝4 h的阳性检出率为1.11%、丙肝疾病4 h的阳性检出率为0.00%、梅毒疾病6 h的阳性检出率为0.00%及艾滋病2 h阳性检出率为0.00%均比0 h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随着时间的延长,观察组的血液样本中,丙肝、乙肝、艾滋病、梅毒等疾病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降低,其存放时间需要严格控制,一般情况下,血液样本需要在2 h之内完成检验,超过时间后,其检测准确率将无法保证。

综上所述,在血液标本全称中给予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规范采血过程中的各项操作,有利于提高检测的精确度和检测的质量,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韩英男.探讨加强采集血液标本工作提高临床检验质量[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87):67-68.

[2]  栾功一.血液样本检验全程中质量控制管理措施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5,2(12):2271-2272.

[3]  刘建新,苏磊,袁卫英,等.血液凝固分析仪检测原理和质量控制管理的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2,13(5):53-55.

[4]  周昌娥,李新华.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2):305-306.

[5]  傅吉春,邱付兰.临床血液学检验的质量控制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中外医疗,2014,33(6):194-195.

[6]  赵丽萍.条形码技术在血液透析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疗设备,2013,21(7):70-72.

[7]  邓日富.采供血机构关键物料质量控制管理存在问题的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2,33(6中旬刊):527.

[8]  向环英,马增煌,李季,等.血液学室间质量评价、室间比对检验结果探讨黄石地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血液学检验结果的互认[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6):2003-2004.

[9]  周兰.血站血液检验的室间质量控制和管理初探[J].中国医药指南,2013,29(13):445-446.

猜你喜欢
血液标本检验质量控制
苯中水分的检验
检验真朋友的新标准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
利用36B4基因扩增效率评价PBMC基因组DNA的制备质量
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的分析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
黄土路基台背回填的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