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本科院校学生专业实习主动性的调查研究

2019-10-10 01:41蔡玉洁李秀玉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文史类理工类生源

蔡玉洁,李秀玉

(新疆师范大学 商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中央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北京 100081)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各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模式的不断创新与改革,实践学习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科学生参与专业实习已经成为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高校对大学生专业实习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专业实习主动性却有所降低,专业实习满意度也呈现出下降趋势。本文基于新疆本科高等院校1081份调查问卷从受访学生专业实习次数、专业实习单位数量、总专业实习时间以及最长的专业实习时间共四个方面研究新疆高校受访学生的专业实习主动性。同时,以性别、户籍、生源地及专业为分组变量,以大学生专业实习主动性作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根据方差分析结果分析不同性别、不同户籍、不同生源地、不同专业新疆本科高等院校学生的专业实习主动性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根据调查分析结果提出相应建议。

二、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课题组共选择4所新疆本科高等院校发放调查问卷。其中,师范类院校1所、非师范类院校3所,主要针对目标院校的经管类、文史类、外语类、教育类、理工类专业本科学生。共发放1200份调查问卷,实际回收1086份,回收率90.5%。后期在调查问卷数据录入及整理、核对中发现有5份无效调查问卷调查,有效问卷共1081份,有效回收率90.08%。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整体情况

表1 受访学生专业实习经历占比统计表(单位:%)

总体情况男 女农业户口非农户口新疆籍非新疆籍经管类文史类外语类教育类理工类38.94 40.74 38.82 34.67 47.37 41.10 35.00 44.44 46.67 80.00 36.36 22.22 23.89 33.33 21.18 25.33 21.05 24.66 22.50 33.33 26.67 20.00 18.18 22.22 37.17 25.93 40.00 40.00 31.58 34.25 42.50 22.22 26.67 0.00 45.45 55.56 58.41 59.26 58.14 50.67 73.68 61.64 52.50 72.22 70.00 100.00 54.55 33.33 15.04 18.52 13.95 16.00 13.16 12.33 20.00 16.67 3.33 0.00 18.18 14.81 26.55 22.22 27.91 33.33 13.16 26.03 27.50 11.11 26.67 0.00 27.27 51.85

如表1所示,参与调查的学生中,从未经历专业实习受访学生88.62%;1次6.57%;2次4.07%;3次及以上0.74%。曾经参与过专业实习的受访学生中,1个专业实习单位59.48%;2个35.34%;3个及以上5.17%。总专业实习时间1个月及以38.94%;1个月以上2个月以内23.89%;2个月以上37.17%。最长的专业实习时间在1个月及以58.41%;1个月以上2个月以内15.04%;2个月以上26.55%。总体来说,参加过专业实习的受访学生占比较低,而且实习时间较短,学生的专业实习主动性较差。不同性别、不同户口类型、不同生源地及不同专业受访学生的实习经历特征与总体基本一致。

(二)不同性别学生的专业实习主动性差异

表2 不同性别学生的专业实习经历描述统计

如表2所示,不同性别受访学生的专业实习次数、专业实习单位数量的均值相等,即不同性别受访学生的专业实习次数、专业实习单位数量相等;男生总专业实习时间和最长专业实习时间的均值略低于女生,即女生的总专业实习时间、最长专业实习时间略高于男生;总体来说男生的专业实习经历各项指标的标准差低于女生,即男生的专业实习经历更稳定。如表3所示,不同性别学生的专业实习经历的各项指标均没有显著差异,即无法充分证明性别对学生专业实习经历有显著影响。

表3 不同性别学生的专业实习经历方差分析

(三)不同户籍学生的专业实习主动性差异

如表4所示,农业户口受访学生专业实习经历的各项指标均值均大于非农户口,即农业户口受访学生专业实习经历更多一些;农业户口受访学生专业实习经历次数、专业实习单位数量的标准差略小于非农户口,即农业户口受访学生在专业实习次数和专业实习单位数量上更稳定、差异更小;总专业实习时间、最长的专业实习时间的标准差则相反,即非农户口受访学生在总专业实习时间、最长的专业实习时间上更稳定。表5显示不同户籍受访学生的专业实习经历差异的方差分析结果,不同户籍学生最长的专业实习时间有显著差异,即户籍对学生的专业实习时间有显著影响;不同户籍学生专业实习经历次数、专业实习单位数量、总专业实习时间没有显著差异,即无法充分证明户籍类型对大学生的专业实习经历次数、专业实习单位数量、总专业实习时间有显著影响。

表4 不同户籍学生的专业实习经历描述统计

最长的专业实习时间农业户口非农户口总数639 432 1071.24.13.20.846.620.764.033.030.023.18.07.15.31.19.24 0 0 0 7 9 9

表5 不同户籍学生的专业实习经历方差分析

(四)不同生源地学生的专业实习主动性差异

如表6所示,非新疆籍受访学生的专业实习主动性的各项指标均值高于新疆籍,即非新疆籍受访学生专业实习经历更多;但是专业实习主动性各项指标的标准差相反,即新疆籍受访学生的专业实习主动性更稳定、差异更小。如表7所示,不同生源地受访学生的总专业实习时间有显著差异,即生源地对受访学生的总专业实习时间有显著影响;不同生源地受访学生的专业实习经历次数、专业实习单位数量、最长的专业实习时间没有显著差异,即无法充分证明生源地对受访学生的专业实习经历次数、专业实习单位数量、最长的专业实习时间有显著影响;

表6 不同生源地学生的专业实习经历描述统计

表7 不同生源地学生的专业实习经历方差分析

(五)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实习主动性差异

如表8所示,教育类专业受访学生的专业实习经历次数、总专业实习时间、最长的专业实习实习时间的均值比其他专业受访学生高,即教育类专业受访学生的专业实习经历次数更多,总专业实习时间、最长的专业实习实习时间更长一些。学校统一安排大学本科阶段教育类专业支教半年,可以解释上述现象。文史类专业受访学生的专业实习单位数量的均值较大,即文史类专业受访学生的专业实习单位比其他专业受访学生更多。外语类专业专业实习经历各项指标的标准差更小,即外语类专业受访学生专业实习经历差异较小。

表8 不同专业学生专业实习经历描述统计

最长的专业实习时间总数经管类文史类外语类教育类理工类总数1071 188 223 81 191 388 1071.26.13.20.06.36.18.20 1.000.453.634.242 1.165.767.764.031.033.042.027.084.039.023.20.06.11.01.19.11.15.32.19.28.12.52.26.24 0 0 0 0 0 0 0 12 3 4 1 9 6 9

如表9所示,不同专业受访学生的专业实习主动性的各项指标都有显著差异,即专业对受访学生的专业实习主动性各项指标都有显著影响。

通过表8和表9及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专业对受访学生的专业实习主动性各项指标都有显著影响。如表10所示,专业对专业实习经历次数差异的显著影响主要是由于经管类与教育类、文史类与外语类、文史类与理工类、外语类与教育类及教育类与理工类的专业实习经历次数的显著差异;专业对专业实习单位数量差异的显著影响主要是教育类与经管类、文史类与外语类、文史类与理工类、外语类与文史类、外语类与教育类及教育类与理工类的专业实习单位数量的显著差异导致;专业对总专业实习时间、最长的专业实习时间差异的显著影响主要是教育类专业同其他专业专业实习时间、最长的专业实习时间的显著差异导致。

表9 不同专业学生专业实习经历方差分析

表10 不同专业学生专业实习经历LSD分析

注:**和 ***分别表示在5%和1%的水平上统计显著。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一)结论

总体来说,参加过专业实习的学生占比较小,而且实习时间较短,即受访学生的专业实习主动性较差。不同性别、不同户口类型、不同生源地及不同专业受访学生的实习经历特征与总体基本一致。专业对专业实习经历次数差异的显著影响,主要是经管类与教育类、文史类与外语类、文史类与理工类、外语类与教育类及教育类与理工类的专业实习经历次数的显著差异;专业对专业实习单位数量差异的显著影响,主要是教育类与经管类、文史类与外语类、文史类与理工类、外语类与文史类、外语类与教育类及教育类与理工类的专业实习单位数量的显著差异;专业对总专业实习时间、最长的专业实习时间差异的显著影响,主要是教育类专业同其他专业专业实习时间、最长的专业实习时间的显著差异。户籍、生源地对受访学生的专业实习时间有显著影响;专业对受访学生的专业实习主动性各项指标都有显著影响。

(二)对策建议

1.转变非师范类专业大学生专业实习观念。师范类专业受访学生的专业实习主动性各项指标明显高于非师范类专业,多数非师范类专业学生都没有意识到专业实习的重要性,对专业实习缺乏激情,把主要经历放到了各种考试上,认为实习和以后的工作没有多大关系。有同学甚至没有参加实习,只是盖了个章子;还有同学将找专业实习单位看做找工作单位,将主要的经历放在了找实习单位上面,而不是实习本身。因此,转变非师范类专业大学生专业实习观念是提高学生专业实习主动性的前提。自入学开始逐步培养非师范专业学生的生存危机意识,使其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自觉将专业实习看作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非师范类专业学生对学院的专业实习满意度较低,导致学生专业实习主动性较低。寻找适合自己的实习机会,不能只依赖学院、老师,更应自己主动出击与实习单位联系,努力争取适合自己的实习单位。

2.完善实习模式。高校的扩招,在校学生日益增多,毕业生也不断增加。因此,高校应更加注重实习基地建设,为更多毕业生提供实习机会。一般来说,各学院都有固定的实习基地,多数是公司,也有其他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高校可以尝试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模式替代单一集中实习模式,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实习模式,提高专业实习满意度。

猜你喜欢
文史类理工类生源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论文史类教学的模式探究
大学生文史类与理工类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异
大学生文史类与理工类的自我控制能力差异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分部积分法在少数民族预科理工类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3300多名本科新生清华报到 理工类超八成
跨省生源调控
对理工类职业的四个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