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营养不良向营养过剩转变:你该怎么办

2019-10-10 03:26赵红梅
家庭医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营养素膳食指南

赵红梅

健康长寿除了身体素质外,饮食营养也非常重要。新中国成立之前,大多数人食不裹腹、衣不蔽体,饮食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营养水平极其低下。由于鸡蛋、肉类等蛋白质类食物的严重缺乏,以蛋白质能量型营养不良最为常见。很多人患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出现干瘪(皮包骨)、浮肿、夜盲甚至恶性营养不良。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人民生活的富裕,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症已经非常少见。但由于国家初建,人们只能吃得饱,难以吃得好,因此,很长一个时期,贫血和小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成为常见病。

党和国家对改变国民的营养不良状况非常重视,尤其对儿童营养不良采取了很多措施,积极防治小儿贫血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使这些营养不良性疾病的发病率大大降低。如今,这些疾病已逐渐成为历史。

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食物种类的日益丰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快餐、速热食品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我国居民的膳食营养正在从营养不良向能量过剩转变。但是,由于营养元素摄入的不均衡,各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缺乏却仍可常见。据统计,全球有超过20亿人患有微营养元素缺乏,尤其是维生素A、碘、铁和锌等。同时,儿童和成人的肥胖率在不同区域呈不同程度的增长,已经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重大问题。

那么,如何在这一转换过程中保证国民健康呢?党和政府提出了膳食金字塔和运动健身两大重要措施。

2016年5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了符合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和基本需求的膳食指导建议法规。该膳食指南指出几点。

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

食物多樣、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这也符合我国“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传统膳食原则。

二、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食不过量,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

三、多吃蔬果、奶类、大豆:蔬菜水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奶类富含钙,大豆富含优质蛋白质。餐餐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300-500克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200~350克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克。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鱼、禽、蛋和瘦肉摄入要适量。每周吃鱼280-525克,畜禽肉280-525克,蛋类280~350克,平均每天摄入总量120~200克。优先选择鱼和禽。吃鸡蛋不弃蛋黄。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培养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每天烹调油25~30克。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2克。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毫升),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儿童少年、孕妇、乳母不应饮酒。成人如饮酒,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六、杜绝浪费,兴新食尚:珍惜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和适宜的烹调方式。食物制备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

同时,要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食品。多回家吃饭,享受食物和亲情。传承优良文化,兴饮食文明新风。

营养过剩带来的危害,预防的措施除了遵守膳食指南的要求外,还要坚持运动。这是保持健康体魄的两个重要方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现代文明病在各种媒体的曝光率也越来越高。现代文明病即我们常说的富贵病,是由于人们吃得好、吃得精,但运动量却减少,从而产生的一些非传染性的流行病,如便秘、肥胖、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脑中风等。

俗话说的营养过剩,其实就是能量过剩。是长期能量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使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营养过剩最容易导致机体出现肥胖,而肥胖又对身体健康有害。多余的脂肪堆积起来,不仅使我们的体型不美观,还增加了身体的负担,使心肺机能减弱,并对身体尤其是下肢各关节造成极大的压力,继而出现身体退行性改变。同时,过多的脂肪还会妨碍其他营养素(如蛋白质、钙、铁等)的吸收。过多摄入某些营养素,又不能及时在体内代谢掉,就有可能引起中毒。如脂溶性营养素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及维生素K不易排出体外,就会造成中毒;过多的蛋白质摄入也会增加肝、肾代谢负担并阻碍铁的吸收。所以我们在饮食方面一定要注意,如果日常饮食里的营养已够了,就不需要额外增加营养,以免造成营养过剩。

肥胖不仅影响人体的健康,且容易引起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胆石症、痛风以及代谢异常等疾病,对本病的防治应引起社会及家庭的重视。

营养指南指出:除了合理的主要膳食,对零食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像饼干、薯片、含糖饮料都是高能量、低矿物质、低维生素的食物,几乎没什么营养素。要教育孩子少吃这些食物。

除了遵守膳食指南的要求外,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坚持步行6000步;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管住嘴,迈开腿是解决营养过剩问题的科学原理,亘古不变,也是维持机体健康的关键途径。

猜你喜欢
营养素膳食指南
老年人护眼七大营养素
食物中的“有色”营养素
因人而异合理补充营养素
中老年人健康膳食如何安排
秋天膳食九字诀
揭秘“食品级”肌肤营养素
六个问题读懂膳食纤维
指南数读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
膳食纤维如何让你“少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