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脑部透明隔腔的CT表现特征

2019-10-10 15:09袁传荣潘炳华汪爱妩
上海医药 2019年16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袁传荣 潘炳华 汪爱妩

摘 要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脑部透明隔腔的CT表现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04月至2018年04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A;同期收治的其他精神病患者30例为观察组B,门诊体检的健康人员30例为对照组。被纳入者均进行脑部CT检查,观察三组透明隔腔检出情况、透明隔腔CT表现。结果:观察组A的单纯透明隔腔检出率、透明隔腔合并威氏腔检出率和透明隔腔总体检出率均较观察组B、对照组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透明隔腔CT的表现在宽度、长度和体积方面与观察组B、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透明隔腔CT检出率较高,可以为临床提供辅助诊断。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脑部透明隔腔;CT表现

中图分类号:R74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9)16-0026-02

CT manifestations of the septum pellucidum in the brain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YUAN Chuanrong1, PAN Binghua1, WANG Aiwu2(1. CT Room of Radiology Department; 2. Functional Department;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Yichun, Yichun 336000, Jiangxi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T manifestation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septum pellucidum in the brain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Methods: From April 2016 to April 2018, 50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were col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A. Thirty patients with other psychiatric disorders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B. Thirty healthy volunteers for health examination at the same time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ll the subjects underwent brain CT examination. The detection of lumen pellucidum, CT findings of lumen pellucidum of patient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 of transparent septum cavity in observation group A was higher than those in observation group B and control group(P<0.05). And the CT manifestations of the transparent septum in observation group A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observation group B and control group in width, length and volume(P<0.05). Conclusion: The detection rate of CT in the transparent septum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is high, which can provide assistant diagnosis for clinic.

KEY WORDS schizophrenia; other psychiatric disorders; brain septum pellucidum; CT findings

精神分裂癥有较高的危害,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准确诊断精神分裂症,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有效控制病情,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1]。临床上治疗精神分裂症难度较大,患者病情容易反复,并存在阴性症状、阳性症状、认知功能障碍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明显影响[2-3]。患者的自知力丧失,给自身、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4]。临床上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大都依靠病例结合精神症状以及病程进展的规律。脑部透明隔腔指的是两侧透明隔小叶之间的间隙。透明隔一般是在胚胎发育的第十一周形成,和第三脑室、室间孔以及双侧脑室之间相互连通[5]。已有研究显示,脑部透明隔腔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6]。本院开展了精神分裂症与其他精神病患者和正常健康人脑部透明隔腔CT表现差异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6年04月至2018年04月江西宜春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0例,均符合国际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7],作为观察组A,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19~66岁,平均(31.44±8.34)岁;病程1~10年,平均(5.04±0.48)年。选取同时期收治的其他精神病患者30例(抑郁症26例,人格障碍4例),作为观察组B,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19~64岁,平均(31.15±8.11)岁;病程1~10年,平均(5.11±0.52)年。选取同时期门诊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0名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9名,女性11名,年龄为20~64岁,平均(31.07±8.02)岁。三组入选者在年龄、性别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入选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协议书。排除:脑部器质性疾病者;脑外伤史者;不能有效配合检查者;严重躯体功能障碍者;癫痫病史者。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同意。

1.2 方法

被纳入者均采用螺旋CT机(日本东芝公司16排)行脑部CT检查。受检者取常规体位,以眶耳线为基线,参数设置为层厚0.5 cm,层间距0.5 cm;螺距设置为0.938,重复激发时间1 900 ms,连续扫描(轴位)图像,覆盖全脑。扫描完成后,经MPR重建冠状位、矢状位图像,经2名医生联合诊断,计算机软件测量数据。分别观察三组透明隔腔检出情况、透明隔腔CT表现。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透明隔腔检出情况

观察组A的单纯透明隔腔检出率、透明隔腔合并威氏腔检出率和透明隔腔总体检出率均最高,观察组B次之,对照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透明隔腔CT表现

观察组A的透明隔腔腔宽、腔长、腔体积均高于观察组B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大脑思维、情感均受到损伤,导致患者思维能力、情感能力失去控制,出现大喜大悲、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8-9]。大脑透明隔腔在胚胎发育的11周后开始形成,位于端脑两侧,在发育中会逐渐融合,正常人大脑内一般检测不到透明隔腔。临床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情感疾病、抑郁症等均存在透明隔腔[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A的单纯透明隔腔检出率、透明隔腔合并威氏腔检出率、透明隔腔总体检出率均较高,而且透明隔腔CT表现在宽度、长度和体积方面也较长、较大(P<0.05),和已有的研究结果一致。CT是临床常用诊断技术,重复性强,价格低,属于无创性诊断,能够对病灶形态、位置等准确显示,优势明显[11]。在CT诊断过程中,以眶耳线为基线,在6~7层面能够清晰显示脑部透明隔腔,在CT检查下,脑部透明隔腔的表现主要是无法观察到双侧脑室前角间正常的透明隔白线影[12]。

总之,在脑部透明隔腔的CT诊断方面,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其他精神病患者、正常健康人的表现有差异,在宽度、长度和体积方面也有明显区分。透明隔腔作为脑结构异常引起精神症状的一个危险因素,可以为精神分裂症提供临床辅助诊断。

参考文献

[1] 张秀青, 陶彩霞, 吴春燕.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 上海医药, 2018, 39(10): 60-62.

[2] 闫婧, 张晓, 刘琦, 等.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对静息态脑功能网络节点度中心度的影响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20): 2452-2458.

[3] 党连荣. 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结构异常的CT分析[J]. 四川精神卫生, 2015, 28(4): 351-353.

[4] 孙学勇, 刘莉莉, 何滨, 等. 中国粤西地区汉族人群miR-137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脑白质微结构的相关性[J].广东医学, 2017, 38(22): 3437-3441.

[5] 叶小明. 精神分裂症患者脑部透明隔腔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研究[J]. 当代医学, 2018, 24(31): 171-172.

[6] 周昌谷, 罗玉霞, 任素蓉, 等. 精神分裂症患者脑部透明隔腔的CT表现及临床价值[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8, 45(4): 648-650; 654.

[7] Rajiv TANDON. DSM-5中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修改的建议[J]. 上海精神医学, 2011, 23(2): 102-105.

[8] 杜雷, 朱义江, 宋天彬, 等.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研究进展[J].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7, 31(1): 36-39.

[9] 程祖胜, 夏国园, 曹世林, 等. 松果体钙化与青少年精神分裂症的CT相关分析[J]. 浙江中西医结合雜志, 2016, 26(12): 1114-1116.

[10] 杨春林, 潘伟刚, 马俊芳, 等. 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结构异常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 15(24): 2451-2454.

[11] 杨春林, 潘伟刚, 马俊芳, 等.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头部CT异常者临床特征与影像学表现[J]. 北京医学, 2016, 38(11): 1159; 1163.

[12] 孙长发, 李梅, 郭丽. 精神分裂症患者脑部透明隔腔的CT表现及临床意义[J].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6, 37(5): 525-526.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基于稀疏表示的精神分裂症生物标记物筛选方法
奥氮平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性价比最高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早、晚发性精神分裂症临床对照分析
松弛治疗对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干预的效果观察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22例临床观察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